汉字的故事(中华文化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与日有关的字

在我们祖先所造的汉字中,“日”应该是最早出现的字之一,因为数千年前人们一早起来,看到的就是头顶的一轮红日。

“日”作为汉字的一个重要部件,可以与其他部件组合,构成新的汉字。比方说,太阳与小草组合,旭日初升,阳光照耀在小草之上,就是“早”字()。“早”是个会意字,由代表太阳的“日”和代表小草的“屮”组成。

比“早”更早一些是“朝”。你仔细看看,甲骨文“朝”字()很有意思,里面既有太阳又有月亮。“日”上下的两个十字形是草丛的象征。“朝”字在甲骨文中的含义十分明确,它是一幅生动美丽的图画:太阳已经从草丛中缓缓升起,可是天边还挂着一弯残月。这是黎明日月交替时才有的景象。“朝”由太阳、月亮和草组合而成,如果把月亮去掉,换成水,就构成了金文“潮”字()。有个词叫“潮汐”,其实潮是潮,汐是汐,这一点从两个字的字形就明白地看出来了。“潮”字右边是代表清晨的“朝”,古人称早晨涨落的海水为潮;而“汐”字的右边是“夕”,黄昏涨落的海水是汐。潮水的涨落有相对固定的时间,而古时候臣子参拜君主也要在特定的时间,如同潮水一样,所以就叫“上朝”。

太阳早上升起,黄昏落下。“昏”字下面是代表太阳的“日”,而上面是“氐”字省去了一个点。“氐”就是“低”,是落下来的意思。所以“昏”字的字形就清楚地表明了它的含义:太阳从天边落下来是“昏”。“婚”在古时候写成“昏”,因为以前的婚礼都在黄昏举行。此时代表阳的太阳隐退,而代表阴的月亮出现。而夫妇之间,丈夫是阳,妻子是阴,所以娶妻在“阳往而阴来”的傍晚进行。孔颖达在《礼记注疏》中就提到了古代迎亲的习俗:“壻则昏时以迎,妇则因而随之。”丈夫在黄昏时去迎接新婚妻子,而妻子跟随丈夫来到他家。现在的人将“昏因”添上女字旁,反倒失去了本来的意思,有点画蛇添足。

后人在文字方面画蛇添足还有一例,就是“曝”字。《孟子》中有这样一句:“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哪怕是再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冻它十天,那也长不成。比喻一个人用功时少,懈怠时多,没有恒心。从这里引出一个成语“一暴十寒”,注意,“暴”字此处不读bào,而读pù,意思同今天的“曝”字。它在篆文中是这样写的:上面是“日”和“出”两个字,下面是一双手在搬米()。“暴”的原义是在太阳出来的时候,把米搬到烈日下去晾晒,防止生虫。后来“暴”字被借走表示猛烈、凶恶等意思,人们才在它的旁边加上了一个“日”,于是“曝”字里出现了两个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