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小屯
“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去世之后,他生前收藏的1500多片甲骨被刘鹗全部购去。刘鹗这个名字你可能会觉得很耳熟。他就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老残游记》的作者。除了爬格子之外,刘鹗的另一个爱好是收藏文物。后来他又将收藏的甲骨拿给好友古文字学家罗振玉鉴赏。罗振玉对这些甲骨文字的价值十分推崇,并鼓励刘鹗从收藏的5000多片甲骨中精选1058片,出版了《铁云藏龟》一书。铁云是刘鹗的字,“铁云藏龟”的字面意思是刘鹗所藏的龟甲。
这本书意义非凡,它是关于甲骨文的第一部著录之书。可是,它从一出版就受到了多方质疑。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首先发难,他说,人死之后尸骨埋在地底下,时间一长就化成灰土了,从来没有千年不坏的。甲骨与人骨一样都是速朽之物。难道说它们有灵性,可以保存千年而不腐烂吗?他甚至指出甲骨上的文字很可能是古董商人为了牟利而自行刻上去的。所谓的商代文字不过是一种欺诈。章太炎的质疑不是没有道理,想要揭开甲骨的秘密,必须找到它们的出土地。可是20世纪初信息并不通畅,古董商人为了牢牢控制住货源,也不愿意将出土地透露出来。被人问急了,他们就随便说个地点搪塞一下,一会儿说河南汤阴,一会儿说山东某地。等一去看呢,什么也没有。罗振玉并没有放弃,他花重金终于从一个古董商人口中打听到了甲骨的真正出土地,河南安阳的小屯村。
罗振玉立刻派他的弟弟罗振常前往河南安阳寻找甲骨。罗振常到了小屯村一看,家家户户都忙着在地里挖刨。挖掘和贩卖甲骨已经成为搞活地方经济的重要手段,连村里两三岁的小孩也知道捡拾小块甲骨,拿去卖钱。据当地人说,早在三十多年前,当地一个叫李成的剃头匠得了一种皮肤病,浑身痛痒难忍。他突发灵感,把从地里捡来的一块刻着纹样的骨片磨成粉,将粉涂抹在身上,痛痒居然止住了。于是李成就把大大小小的骨片搜集起来,送到城里的药店去卖。龙骨入药,剂量通常很小,所以药店对这味药材的需求并不大,还提出了一项苛刻的要求:刻有纹样的一律不收。李成也有对策,就是把龙骨上的纹样一刀刀刮掉,然后再给药店送去,一斤只卖六文钱。一直到古董商人开始大量收购甲骨,小屯村的村民才意识到这些东西原来很值钱。
有人或许会问:既然甲骨是李成偶然拾获的,那么它的第一个发现者究竟是王懿荣还是小屯村村民呢?要知道,看到不能等同于发现。小屯村村民偶然看到甲骨并拿去换钱的举动,与文字学学者鉴定出甲骨的价值并且有意识地进行搜集的行为,是不可同日而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