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之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深圳创新型经济快速崛起的重要启示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近年来,深圳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促使创新型经济全面发展。创新型经济为什么会在深圳这样一个产业基础比较薄弱、创新资源比较缺乏的城市取得如此巨大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启示有四点:政府的前瞻性与正确引导、民营企业所有权机制创新、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市场化运作方式。

一、政府的前瞻性与正确引导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发展创新型经济,关键是政府必须善于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做出正确的战略抉择,不能错失发展机遇。深圳的创新型经济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在十多年前便成为充满活力的支柱产业,关键是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正确地估计了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前景和走势,正确地分析了深圳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并适时做出了转变产业发展战略方向的抉择,有计划地收缩了发展势头很好的“三来一补”企业,把发展的重点转向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不仅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以倾斜,而且着力于营造良好的综合环境。随后,深圳先后颁布了几百个有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条例,其中《无形资产评估管理办法》《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条例》等许多法规都是开全国之先河。1998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22条),在优惠政策、税收、土地使用、户口入籍等方面为高新技术企业打开方便之门,其扶持力度之大为全国所罕见。进入新世纪,深圳敏锐地抓住“创新经济”这个关节点,在发展自主创新方面先行一步,并在全国率先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主导战略。政府在把握机遇,因势利导抓创新的同时,能找准自身定位,既不越位,也不错位,把着力点始终放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特别是深圳在拥有立法权以后,为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开展了多项专门立法工作,对深圳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例如支持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企业内部的职工持股、技术及产权交易等。关于高科技方面的立法,深圳先后以政府规章和人大法律两种形式,立下十几个条例,深圳鼓励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33条、22条都是从立法角度来促进高科技发展的。总之,历经多年努力,深圳已经形成包括政策环境、法制环境、人才环境、金融环境、产业配套环境、城市功能环境等在内的良好的综合环境,这种环境使科技人才和高新技术企业得以尽情发挥其能量。

同时,在金融产业、现代物流业、文化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大未来产业发展方面,无不体现深圳决策层的前瞻谋划和顶层设计。

二、制度创新是创新创业最重要的基础

如果说深圳创新型经济的最大亮点是高新技术产业,那么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亮点就是民营科技企业。据调查,深圳市民营企业占全部高新技术企业数的65%以上,从业人员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长期从业人员的35%以上。民营企业数量多,但用工少,这与深圳民营企业注重劳动者质量、研发型所占比重较大有关,比如华为、联想、迈瑞等民营企业。此外,从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的统计数据分析,深圳民营企业从事研发科技活动的人员最多,民营企业的科技研发活动处于主导地位,研发人员强度达25%以上;而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从事研发人员强度分别为6%和9%,均低于民营企业。

在发展民营高科技企业这一点上,深圳可谓颇具战略眼光。深圳比较早地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进入高新技术产业。早在1987年,深圳市就颁发了《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行规定》,此举引发了深圳民间科技企业创业的热潮,华为就是这个时候创办的。在这之后,深圳市一直给予民间科技企业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将其与国企同等对待,不搞歧视,不分彼此。在国内当时的政策环境下,民营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根本没有发展空间,所有制改革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当时对单一所有制进行改革是全国性的,深圳敢于先行先试,最早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为未来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以华为公司为例,1988年华为还是一家注册资金只有2万元、员工十多人的从事交换机代理业务的小作坊式公司。到90年代初期,短短几年时间,华为公司就实现年销售额40多亿元。当时,时任国家体改委党组书记安志文,以及高尚全、王全国,中央党校的教授王珏等一行到深圳调研时,了解到国家和省市各级政府均没有向华为投资一分钱,非常惊异于华为的快速崛起。华为公司的回答非常简单:“就凭两个红头文件。”这两份红头文件就是中央关于股份制改革的文件,以及深圳市政府出台的《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行规定》。两份红头文件允许国有企业中的科技人员出来创办民营企业,这才有了华为,以后又通过股份制改造越做越大。体制机制的改革激发了企业的活力,华为现在已经是世界著名的通信设备制造商。2016年,华为的营业收入高达5200亿元,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移动设备商。可以说,没有制度为基础,就没有世界级企业华为的诞生;没有制度为基础,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也不可能在短短十几年时间实现如此巨大的跨越式发展。由此可见,民营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结合,创造了一种强劲的“双赢”局面,使深圳民间科技企业成为最有活力、最具潜力的经济力量之一。

三、企业主体地位的确立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保证

长期以来,我们的科技管理模式沿袭了苏联体系,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是创新的主体,科研活动是自主创新的主战场,科学家掌握着自主创新的话语权。这种创新路径固然能够获得一些局部成功,但也让科研和生产形成“两张皮”。深圳由于没有多少独立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从一开始就把企业的技术创新作为自主创新的主要战场。技术创新说到底是一个经济层面的活动,深圳是国内最早按照经济规律管理技术创新过程的城市,缺少独立科研院所本来是深圳的劣势,但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敢闯敢试的深圳人独辟蹊径,不但避开了自主创新的理论误区,而且走出了一条颇具深圳特色的科技发展之路,逐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的、企业为主体、官产学研资介紧密结合的区域性创新体系。特别是形成了四个90%,即90%以上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研发资金集中在企业,90%以上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企业。为了后续的技术储备,深圳不断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加强联系,深圳清华研究院、深港产学研基地、深圳国际技术研究院、虚拟大学园纷纷崛起。“十二五”期间,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成招生,深圳吉大昆士兰大学等10所特色学院加快建设,在校全日制大学生由7万人提高到9.5万人。同时,大力引进各类人才,如“十二五”期间,引进“珠江人才计划”“孔雀计划”创新团队分别为33个和63个,“海归”人才1.8万余人,拥有全职在深工作院士13名,“千人计划”人才15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16人。同时,围绕企业家地位发展人才战略,由企业家决定创新的话语权,克服官本位的文化障碍,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圳是国内市场经济的最先试水者,也最先体味到企业才是市场主体,企业若想生存、发展、壮大,必然要求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科技研发的成果最大限度地产业化,企业也因此获得竞争优势。这使深圳不像国内其他地区为科技成果的转化而苦恼,不存在科研与成果转化“两张皮”的问题。

四、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是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最佳途径

创新型经济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一个从基础应用研究到实现产业化的连续过程。产业化是它的最终目的,高新技术的科研成果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才能形成自我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要以企业为主体,更要依靠市场的力量。深圳得益于作为全国改革的试验场,率先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资源都是通过市场配置的。人才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首要条件,深圳率先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企业化管理的人才服务公司,成立了常设型人才智力市场和高级经理人才评价推荐中心,形成了相对配套并且市场化的人才劳动力市场,为高新技术产业凝聚了大量的宝贵人才。深圳较早建立获得技术成果的市场渠道,如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南方国际技术交易市场、技术市场促进中心等,特别是一年一度的高交会,搭起了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之间的桥梁,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技成果交易中心。深圳探索建立风险投资市场体系,吸引了国内外的风险投资机构,风险资金规模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深圳加大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成立了专司此项工作的知识产权局,还先后建立了专利、科技创业、科技开发交流、技术市场、科技成果交易、技术经济、无形资产评估、技术合同仲裁、科技顾问委员会、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需求是创新之母”这个发达国家的创新经验,在深圳得到了很好的验证,资源由市场配置,技术研发的方向由市场确定,创新路径也从市场出发逐步向创新链的上游推进。实践证明,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是深圳高新技术产业获得持续快速发展的最佳途径,具有最大的经济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