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内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代“中法”故乡人

孙犁先生回忆他在保定育德中学读书的日子,笔调阴郁,甚至惊异于那样一条尘土飞扬、坑坑洼洼的小街上怎么会有如此庄严的大学和中等学校。而他的母校育德中学还是著名的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所在地,是留法“归来后成为一代著名人物的人们的母校”。

这条破旧的“金台驿街”就在我家附近,是离开故乡多年后才知道了它的光荣历史。又在更多年后才把它跟北京东皇城根上那座典雅的民国风格大楼联系在一起,那所大楼是原中法大学所在地,而中法大学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直接产物。推动这个轰动全国的教育项目和运动的主要推手是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的李石曾先生,其父李鸿藻是清政府的一代总理衙门大臣。因为他们的老家是保定的高阳县的缘故,故乡保定就走在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最前列。“勤于工作、俭以求学”的宗旨就是现在所说的勤工俭学的由来。

当年青年毛泽东组织一批湖南学子北上参加留法勤工俭学,还专门到保定看望同学们,就在那次,他登上保定古城墙俯瞰这座直隶府城。也因为他上过那城墙,20世纪50年代大肆拆毁城墙时有人想到这里是“毛主席到过的地方”,就保留了几百米,成为老保定如今可以骄人的少有的古迹。这些表面上看似毫无关联的事居然都与李石曾和他开创的留法勤工俭学事业密切相关。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后期周恩来和张若名等人从天津坐船赴法,这对革命情侣在法国分手,之后张若名潜心钻研法国文学,获得博士学位,于1931年元旦后与杨堃戴着“中国第一对博士夫妻”的光环回到北平。张若名被聘为北平中法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若名富有开拓性的法国文学研究成就都是在中法大学时取得的,发表了很多研究论文,应该是那个时代本领域里的学术权威。这位国宝级的法国文学专家的名字和业绩竟然因为与周恩来的一段情缘而在很多年里无人提及,很多研究法国文学的后来者甚至都不知道张若名,造成了历史的巨大遗憾。她的研究成果之一《纪德的态度》一直到20世纪末才由她的儿子整理出版。我就是在21世纪的某一天才读到这本书。她是故乡保定走出来的最早的外国文学大学者。可惜她早在1958年的政治运动中就投水自尽了。

张若名来中法大学任教时,大学者、京剧艺术理论的开拓者齐如山先生(李石曾同乡)的女儿齐香也快在中法大学毕业了。她应该听过张若名的课。齐香当年在中法大学法语专业总是名列榜首,家世显赫,人也秀美,在校园里相当抢眼。

齐香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国家留法奖学金赴法读书,专攻语言学,却因为战乱国家终止了奖学金和抚养孩子而中断了博士学业,仅以硕士毕业。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法语教授,早期北大的法语教材就出自齐香之手。据50年代就读于北大法语专业的柳鸣九先生回忆说:“齐香是那位在梅兰芳生活中扮演过重要角色的著名文化人齐如山之后,她既有大家闺秀之质,又有雍容华贵之度。她是法语语音学的权威,法兰西谈吐艺术的大师,其语音之准确,字正腔圆,音色音调之悦耳,近似乐曲,令法国人也自叹不如。”她业余还翻译了乔治·桑等人的文学作品。

不过齐香另一半时间都用来辅佐丈夫罗大冈的法国文学研究和翻译,帮他校订甚至抄写翻译书稿。他们是中法大学的同班同学,在罗大冈的热烈追求下嫁给了他,应该也称得上“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是法语界早期的开拓者,难得的比翼双飞的学术伉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