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媒介环境与职业新闻人思维方式
柏拉图的“洞穴理论”、李普曼的“拟态环境”说、藤竹晓的“拟态环境的环境化”说、鲍德里亚的“仿真、超真实、内爆”说从不同侧面定义媒介环境,描述媒介环境的特征及影响。媒介环境学派认为媒介不仅是一种物质形式,还通过媒介独有的感知偏向,以符号形式构建环境。该学派从宏观视角着眼,认为媒介环境起着塑造社会性质,推动历史变迁的作用。媒介环境对讯息系统、人际交往、社会组织、文化生态造成冲击与影响。在短时期内,人们可以选择和规划媒介使用,但长远来看却逃不过媒介环境的制约。
对于新媒介环境的理解,重点在于“新”。新媒介的概念是相对的,可从两个层次来理解:一是新技术支持下诞生的全新媒介,二是旧媒介与新技术融合而发生功能重组的媒介。旧媒介对新媒介起支撑作用,它既是新媒介诞生的背景,又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新媒介的内容。新媒介以旧媒介为内容,不仅传输既定的思维模式和符号信息,还在新的技术支持下,对符号信息进行再次加工,更改人们已有的符号系统和思维模式。新媒介环境以综合的符号系统全息式反映和表现现实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幻象世界,影响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
媒介环境与职业新闻人思维方式的关系体现为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本研究界定的职业新闻人是供职于专业的新闻传播机构,遵从职业操作规范,以公共利益为优先的新闻采编人员。职业新闻人牢记新闻传播最基本的社会功能和传播目的,即:为公众提供最近发生的,欲知、应知、未知的新闻事实;通过舆论引导,维护公众利益,促进社会良性发展。职业新闻人的思维以遵循新闻真实性为核心理念,在职业意识指导下进行。操作上以新闻专业主义为标准,通过职业技能和传播平台实现思维成果。
媒介环境对职业新闻人思维方式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媒介环境影响职业新闻人的实践意识。职业新闻人在媒介环境的限定下进行实践,并将实践结果内化于思维方式。即职业新闻人对新闻的理解、感知,新闻操作的形式、结构、方式等是对外部世界的映射。二是媒介环境影响职业新闻人的思维图式。环境影响思维主体对过往经验的认知。其对思维的影响不仅作用于当下,还涉及主体通过继承间接经验产生的文化基因。环境对文化基因起着印证、改造的作用。新媒介环境的双主体特点成为职业新闻人思维方式转变的关键点。在交互空间中,职业新闻人有更广阔的范围进行自由探索与尝试,与不同思维方式进行碰撞,建构自身知识结构。围绕新闻形成的良性沟通建立在受传双方主动参与、共同作用之下。职业新闻人的思维方式反作用于媒介环境,思维对环境的影响体现为思维主体与环境产生的交换性和循环性。个体及思想构成内循环系统。这一系统要生存与发展,必然与外界产生联系,通过吸取能量、信息释放知识、观念,或通过语言、行动对环境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