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几个着眼点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速和社会建设任务的展开,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日益迫切地提到我们面前。从哪些角度看待发展社会工作的必要性,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推进直接相关。下面从问题性质和服务对象特征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做些分析。
在需要社会工作介入的问题上基本有两个着眼点:一个是突出的社会矛盾或社会冲突,另一个是经常性的社会服务。就前者而言,当前我国已进入社会矛盾多发期,这与过去的市场化改革,及当前某些地方政府采取的经济发展策略相关。前者积累起了众多矛盾,比如失业、收入的两极分化等;后者似乎正在引发新的更加尖锐的冲突,如在全国性的征地拆迁运动中,住户受损并以生命相抗争。新的矛盾和冲突正极大地威胁着社会稳定。面对这种情况,政府希望加强社会管理,而按着现在某些政府官员的思维,社会管理就意味着社会控制。政府希望社会工作人才介入或参与社会管理,就是要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去处理社会矛盾和冲突。就后者来说,无论是弥补公共服务部门、社会服务部门在市场化转轨中的欠账,还是面向小康社会的社会进步,都需要大量的、较高水平的服务。这里需要的是向公众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人性化的社会服务。
毫无疑问,参与社会管理和从事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对参与者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参与社会管理常常与权力的行使联系在一起,而且会带有应急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以细致的问题分析、逻辑地展开服务、并希望与服务对象合作互动的专业社会工作似乎不对路,而可能更需要懂得社会工作知识的社会管理人员。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则是另一种情况,这里需要的是具有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方法的专业人才。他们需要很好地理解政策、执行政策,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认真分析服务对象的需要,并努力去满足他们的需要。这也就是说,上述两种情况可能需要两种类型的社会工作人才:从事社会管理的社会工作人才以管理人员为主,但他们要接受社会工作的培训,懂得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和方法;从事公共服务、社会服务的应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主。
再从服务对象特征的角度来看,即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要为哪些人服务。培养造就社会工作人才当然是为现实服务的,但是现实的服务对象也是分类的。最粗略地可以从如下角度对之进行分类:他们面临的基本问题和年龄结构。人们面临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五花八门的,但基本上可分为救助和发展。那些救助性的服务主要发生在老弱、贫困人群身上,现在看来这种服务的提供所需要的方法相对简单一些。发展性服务多发生在非贫弱人士那里,他们的要求比较高,所要使用的方法也复杂一些。精神健康服务、个人发展服务都需要较复杂的项目设计与工作方法。我们再从服务对象年龄的角度看,简单地可分为中老年人群和青年人群。当前在我国,中老年人群基本上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对单位制时期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熟悉。青年人群是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他们对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少了解,而且具有较多的平等、权利意识,对个人私密的看法也不同于上一代。由于他们的经历不同,对福利问题的理解不同,所以,在处理两个群体的问题时,应该有不同的方法。可能处理中老年群体问题的方法可以朴素一些,解决青年人问题的方法要更讲究一些。如果我们往前看,比如15—20年后,那时的服务对象更多的是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人,是具有新的福利理念和权利理念的人,是对服务有更高要求的人。这样,面向未来的社会工作就要更多地考虑到现代要求。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这样说,解决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冲突需要一批从事社会管理的社会工作人才,他们可以主要通过现有人员的学习、转化来实现。面对人们的复杂需要、不断提高的福利需求,则需要培养一大批专业社会工作人才。
(本文发表于《中国社会工作》201 1年1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