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同步带传动
4.1 同步带传动常用术语
(摘自GB/T 6931.3—2008)
同步带纵向截面具有等距横向齿的环形传动带(图3.1-12)
图3.1-12 同步带传动
带节距Pb在规定的张紧力下带的纵截面上相邻两齿对称中心线的直线距离。
节线 当带垂直其底边弯曲时,在带中保持原长不变的任意一条周线。其长度称为节线长(LP),LP为公称长度。
基准节圆柱面 与带轮同轴的假想圆柱面,在这个圆柱面上,带轮的节距等于带的节距。
节圆 基准节圆柱面与带轮轴线垂直平面的交线。
节径d 节圆的直径。
4.2 一般传动用同步带的类型和标记
包括梯形齿和圆弧齿的环形一般传动同步带(简称同步带)。其结构见图3.1-13。其物理性能应符合表3.1-47的规定。
图3.1-13 同步带给构(摘自GB/T 13487—2002)
a)梯形齿 b)圆弧齿 1—带背 2—包布 3—带齿 4—芯绳
表3.1-47 一般传动用同步带的物理性能(GB/T 13487—2002)
同步带有单面齿和双面齿两种。
单面齿同步带的规格标记示例:
对称式双面齿同步带用DA表示,交叉式双面齿同步带用DB表示。图3.1-14所示符号加在单面齿同步带型号之前,其余标记表示方法不变,如420DB L050GB/T 13487。
图3.1-14 双面齿同步带
4.3 梯形同步带传动设计
4.3.1 梯形同步带的规格
(见表3.1-48~表3.1-50)
表3.1-48 梯形齿标准同步带的齿形尺寸(摘自GB/T 11616—2013) (mm)
注:表中参数的英制尺寸见GB/T 11616—2013。
①带型即节距代号,MXL—最轻型;XXL—超轻型;XL—特轻型;L—轻型;H—重型;XH—特重型;XXH—超重型。
②系单面带的带高。
表3.1-49 梯形齿同步带的节线长系列及极限偏差(摘自GB/T 11616—2013)
注:表中节线长与极限偏差的英制单位数值参见GB/T 11616—2013。
表3.1-50 梯形齿同步带宽度bs系列 (mm)
注:表中参数的英制单位参见GB/T 11616—2013。
①极限偏差只适用于括号内的带型。
4.3.2 梯形齿同步带的选型和基准额定功率
(见图3.1-15和表3.1-51)(摘自GB/T 11362—2008)
图3.1-15 梯形齿同步带选型图(摘自GB/T 11362—2008)
表3.1-51a XL型带(节距5.080mm,基准宽度9.5mm)基准额定功率P0 (kW)
(续)
表3.1-51b L型带(节距9.525mm,基准宽度25.4mm)基准额定功率P0 (kW)
(续)
注:为带轮圆周速度在33m·s-1以上时的功率值,设计时带轮用碳素钢或铸钢。
表3.1-51c H型带(节距12.7mm,基准宽度76.2mm)基准额定功率P0 (kW)
(续)
注:为带轮圆周速度在33m·s-1以上时的功率值,设计时带轮用碳素钢或铸钢。
表3.1-51d XH型带(节距22.225mm,基准宽度101.6mm)基准额定功率P0 (kW)
(续)
注:为带轮圆周速度在33m·s-1以上时的功率值,设计时带轮用碳素钢或铸钢。
表3.1-51e XXH型带(节距31.75mm,基准宽度127mm)基准额定功率P0 (kW)
注:为带轮圆周速度在33m·s-1以上时的功率值,设计时带轮用碳素钢或铸钢。
4.3.3 梯形齿同步带传动设计方法
(见表3.1-52)
表3.1-52 梯形齿同步带传动设计方法(摘自GB/T 11362—2008)
(续)
注:1.GB/T 11361—2008推荐梯形带轮齿数:10~20(取整数)、(21)、22、(23)、(24)、25、(26)、(27)、28、(30)、32、36、40、48、60、72、84、96、120、156,括号内的尺寸尽量不采用(参见表3.1-59)。
2.GB/T 11362—2008规定同步带允许最大线速度vmax(m·s-1):MXL、XXL、XL型带—40~50,L、H型带—35~40,XH、XXH型带—25~30。
3.计算辅助角θ的公式
式中,invθ=tanθ-θ,θ(见下图)的数值可用逐步逼近法或查渐开线函数表来确定。
表3.1-53 载荷修正系数KA(GB/T 11362—2008,JB/T 7512.3—1994综合)
注:1.当增速传动时,将下列系数加到载荷修正系数KA中去:
2.当使用张紧轮时,还要将下列系数加到载荷修正系数KA中去:
3.对带型为14M和20M的传动,当n1≤600r·min-1时,应追加系数(加进KA中)
4.对频繁正反转、严重冲击、紧急停机等非正常传动,视具体情况修正KA。
表3.1-54 小带轮的最小齿数zmin(摘自GB/T 11362—2008)
表3.1-55 同步带的基准宽度bs0(摘自GB/T 11362—2008) (mm)
表3.1-56 基准宽度同步带的许用工作拉力Ta和单位长度的质量m
4.3.4 梯形齿同步带带轮
同步带轮的齿形一般推荐采用渐开线齿形,并由渐开线齿形带轮刀具用展成法加工而成,因此齿形尺寸取决于其加工刀具的尺寸。表3.1-57给出了加工渐开线齿形的齿条刀具尺寸和公差。也可以使用直边齿形,表3.1-58给出了直边齿带轮的尺寸和极限偏差。
标准同步带轮的直径见表3.1-59,带轮宽度见表3.1-60,带轮的挡圈尺寸见表3.1-61。
带轮的公差和表面粗糙度见表3.1-62,同步带传动安装要求见图3.1-16。
带轮的结构形式参看本章2.3.3节。
带轮在安装时,必须注意带轮轴线的平行度,使各带轮的传动中心平面位于同一平面内,防止因带轮偏斜而使带侧压紧在挡圈上,造成带侧面磨损加剧,甚至带被挡圈切断。偏斜角θm(图3.1-16)的允许最大值是:
带宽(mm) tanθm允许最大值
≤25.4 ≤6/1000
38.1~50.8 ≤4.5/1000
≥76.2 ≤3/1000
图3.1-16 带轮安装要求
表3.1-57 渐开线齿形带轮加工刀具一齿条的尺寸和公差(摘自GB/T 11361—2008) (mm)
表3.1-58 直边齿带轮的尺寸和极限偏差(摘自GB/T 11361—2008) (mm)
表3.1-59 标准同步带轮的直径(摘自GB/T 11361—2008) (mm)
注:括号中的齿数为非优先的直径尺寸。
表3.1-60 同步带轮的宽度(摘自GB/T 11361—2008) (mm)
(续)
表3.1-61 同步带轮的挡圈尺寸(摘自GB/T 11361—2008)
注:1.一般小带轮均装双边挡圈,或大、小轮的不同侧各装单边挡圈。
2.轴间距a>8d1(d1—小带轮节径),两轮均装双边挡圈。
3.轮轴垂直水平面时,两轮均应装双边挡圈;或至少主动轮装双边挡圈,从动轮下侧装单边挡圈。
表3.1-62 同步带轮的公差和表面粗糙度(摘自GB/T 11361—2008) (mm)
4.3.5 设计实例
例设计精密车床的梯形齿同步带传动。电动机为Y112M-4,其额定功率P=4kW,额定转速n1=1440r·min-1,传动比i=2.4(减速),轴间距约为450mm。每天两班制工作(按16h计)。
解1)设计功率Pd由表3.1-53查得KA=1.6
Pd=KAP=1.6×4kW=6.4kW
2)选定带型和节距根据Pd=6.4kW和n1=1440r·min-1,由图3.1-15确定为H型,节距Pb=12.7mm
3)小带轮齿数z1根据带型H和小带轮转速n1,由表3.1-54查得小带轮的最小齿数z1min=18,此处取z1=20。
4)小带轮节圆直径d1
由表3.1-58查得其外径da1=d1-2δ=(80.85-1.37)mm=79.48mm。
5)大带轮齿数z2
z2=iz1=2.4×20=48
6)大带轮节圆直径d2
由表3.1-58查得其外径da2=d2-2δ=(194.04-1.37)mm=192.67mm。
7)带速v
8)初定轴间距a0 取a0=450mm。
9)带长及其齿数
式中
由表3.1-49查得应选用带长代号为510的H型同步带,
其节线长LP=1295.4mm,节线长上的齿数z=102。
10)实际轴间距a 此结构的轴间距可调整
11)小带轮啮合齿数zm
12)基本额定功率
由表3.1-56查得Ta=2100.85N,m=0.448kg·m-1
此值也可由表3.1-51c用插值法求得。
13)所需带宽
由表3.1-55查得H型带bs0=76.2mm,zm=9;KZ=1。
由表3.1-50查得,应选带宽代号为200的H型带,其bs=50.8mm。
14)带轮结构和尺寸传动选用的同步带为510H200;
小带轮:z1=20,d1=80.85mm,da1=79.48mm
大带轮:z2=48,d2=194.04mm,da2=192.67mm可根据上列参数决定带轮的结构和全部尺寸(本题略)。
圆弧齿同步带传动设计内容参见参考文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