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运营不是万金油
之前有个朋友想找我帮他做新媒体运营,当时他已经有了自己的运营团队,三四个人,但是始终没有把粉丝量、互动性和转化率做起来,但他又知道微信公众平台很重要,所以想借助我的力量把这块做起来。
我没有贸然开工,而是先去朋友公司找他们运营部的人做了一些简单的沟通,因为在我看来三四个人一起来做几个公众账号,只要用心,即便经验不足,但绝不会一点儿效果都没有。果然,通过沟通我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大家其实都很想把事情做好,而且也有很多的想法,做了很多方案,但最终没有落实的重要原因就是管控太严厉。比如稍微活泼一些的文章老板便不让发,政策性和品牌宣传性的文章又都要放在头题二题,所有文章发送之前必须老板审核,如果没有来得及看的话,就算拖过了最佳发布时间也只有等……更重要的是,运营部设计的很多活动是需要其他部门配合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些配合并没有落实到位,导致很多运营想法无法落地。
像图片上的这篇文章,是一次群发信息的二题,一篇政策性的新闻,阅读量只有354,相比于粉丝数量来说,1%都不到,这对一篇二题来说是非常夸张的阅读量。一般来说,二题的阅读量不应该低于5%,只有1%不到,说明粉丝对这篇文章根本是理都懒得理。
当我做完这些调查后,我向朋友反馈了这些问题,很明确地告诉他,如果发布内容和时间不能由我确定,涉及到需要调用的资源不能任由我支配的话,那这个活我是不会接的,因为接下来也跟现在不会有太大变化。
其实运营是一件需要足够授权的事,因为你希望公众平台能够吸粉,就要发用户足够爱看的文章,做他们喜欢的互动。而用户爱看和老板、领导爱看是两个概念。有人觉得我的企业品牌调性高,微信运营就要严肃高端。不好意思,粉丝不买账。粉丝不买账,你的东西就没人看,更谈不上转化率。对于运营来说,往往是要想附和老板的口味,就要以牺牲用户吸引力做为代价。
这对新媒体运营来说是个蛮尴尬的局面,最终不管他怎样努力,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对于老板来说,天底下没有想让马儿跑得快,又不给马儿吃草的事。既然你想依靠运营团队把线上的品宣和营销渠道拓展开,就必须给他们足够的施展空间。
要给予运营足够的授权,做为老板,首先要明确一件事——大而全的品牌宣传时代已经过去了,你觉得洋洋洒洒写几百上千字关于品牌的理念、发展、大记事看着很爽,对粉丝来说就是垃圾,根本看都懒得去看。为什么?很简单,没用!就像我喜欢吃KFC,并不意味着我要知道这家企业的诞生时间、发展历程以及历任CEO的名字,我只知道自己喜欢吃就好了。对于这种耳熟能详的世界级企业来说尚且如此,对于那些不知名的品牌,我实在想象不出消费者有什么理由要去关注这些无聊的事情。
但话又说回来,运营毕竟是为了品牌服务的,如果不能把品牌价值渗透到消费者那里,运营又有何意义呢?
所以,做为一个优秀的新媒体运营人员,需要有将两者权衡融合的本领。首先他要非常清楚,运营的工作不是大而全的品牌宣传,而是将企业的方方面面拆散,然后将每一个被拆散的细节融合到相适应的文章和活动里。用专业词汇来形容,就是品牌信息碎片化。
举个例子,同样都是说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好,按照传统的思维就是说企业有哪些证书,获得了哪些行业大奖,采用了什么样的技术等。但是用户不喜欢,这些信息没人看。如果按照运营人的思维,我们就会宣传用户的亲身体验,比如很多用户的评价,让用户说出他们对产品的亲身体会。这些体会可能是对品牌实力的信任,可能是对合作伙伴的信任,也可能就是对产品的直观感受……但站在用户的角度去说,一定比企业在那里“王婆卖瓜”来得有可信度。
要做到这种程度,不仅需要运营人员出色的文案功底和深厚的营销逻辑,更重要的是需要全公司各个部门的通力配合。
比如说研发部门,就需要经常把运营人员叫上培训,主题就是公司的业务流程、竞争优势、最新研发的成果等。因为只有充分了解公司业务特点和流程,运营人员才能更透彻理解品牌价值,便于将其碎片化。
市场部也是一个非常需要与运营协同作战的部门。因为一般来说,所有的市场营销计划、活动都是市场部在负责,所以这些内容都需要第一时间同运营部对接。尤其是最新的营销活动计划,至少提前一个月安排好交给运营,以便于运营围绕计划进行线上宣传、线上活动配合。为什么需要提前一个月呢,因为之前我们就出现过几次这种情况——服务号一个月只能发四次,结果四次的群发按照计划都已经发完,突然客户又要临时加活动,这种情况就没办法发,白白浪费了很多资源。
除此之外,售后部门也需要和运营有充分的对接,因为很多粉丝、用户会自然而然地把公众账号当作咨询和反馈问题的端口,如果涉及到一些专业的问题,就需要转移给客服来回答。对于这些粉丝的提问,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可能给公司带不来什么大麻烦,但如果能够及时处理,则很多粉丝会因此觉得这个公众账号是有温度的,重视自己的问题,可能因此成为我们的客户。所以,关注用户留言在运营中绝对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而这一定需要专业的客服人员做好相应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