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后整理的方法及分类
由于非织造布生产加工具有使用原料广泛、成形方法多种多样、生产领域广(涉及纺织、造纸、化工等多行业)的特点,因此,非织造布整理方法多,并且分类也比较复杂,见表1-1。
表1-1 非织造布后整理方法分类
一、按非织造布整理加工的工艺性质分类
以非织造布后整理工艺对非织造布中纤维的作用途径及加工工艺类型来分类,具体可分为物理机械整理、化学整理及物理—化学整理。
1.物理机械整理 物理机械整理是指利用水分、热量、压力、拉力等物理机械作用对非织造布进行整理。这种整理的特点是:非织造布在整理过程中,其纤维不与化学试剂发生作用,包括轧光、轧花、磨绒、收缩整理等。例如,超细纤维针刺非织造布经过轧光和磨绒工艺,外观上即具有天然麂皮革的华丽、高贵并富有弹性,同时又具有超细纤维的优点,色泽佳、手感丰实,可以作为服装、休闲鞋、提包、高档皮革、手套、沙发、坐椅面料等;针刺过滤非织造布通过轧光整理,可以明显改善非织造布的过滤性能;超声波轧花工艺不但可以加固纤网,而且可以使布面形成凹凸有致的图案效果。
2.化学整理 化学整理是对非织造布施加化学整理剂进行整理。这种整理方法的特点是:非织造布在整理过程中,其纤维与整理剂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吸附作用,从而达到整理的效果。如硬挺整理、阻燃整理、拒水拒油整理等。对服装上使用的非织造黏合衬布采用硬挺整理,可以使非织造布具有耐久定型、良好的抗褶皱性和一定的硬挺度;对于抽油烟机过滤网、公共场所空气过滤器所用的过滤材料等非织造布制品,需要用阻燃整理剂对非织造布进行阻燃整理,使其具有阻燃的功能。化学整理方法是非织造布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整理方式。
3.物理—化学整理 这种方法既运用物理机械整理也运用化学整理,两种方法合并进行,使非织造布同时具有两种方法的整理效果,如柔软整理、抗静电整理等。抗静电整理可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防止纤维上积聚静电,改善非织造布的抗静电性能。医院的一次性手术服和易燃易爆场所的非织造材料均需抗静电整理。
二、按整理剂的施加方式分类
以整理过程中整理剂添加到非织造布上的方法进行分类,具体可以分为浸渍法、浸轧法、涂层法、复合法、喷洒法等。
1.浸渍法 浸渍法主要是将非织造布浸渍于一定浓度的整理剂溶液中。使非织造布吸附整理剂,通过整理剂的作用达到整理的目的。
2.浸轧法 浸轧法是将非织造布吸附整理液后迅速经过轧辊挤轧,使整理液和非织造布内的纤维发生物理或化学的结合的工艺过程。
3.涂层法 涂层法是在非织造布表面涂以或敷以一层化学材料,使之形成膜,以改善或赋予非织造布新的功能。按涂层形成膜的方式,可分为烘干(蒸发)成膜涂层整理、热熔成膜涂层整理以及凝固浴成膜涂层整理。涂层不仅可单独作为后整理方法,而且在涂层基础上还可以进行静电植绒等后整理加工。
4.复合法 复合法就是利用各种黏合手段将两层或多层材料叠合在一起形成复合材料的加工方式。这种复合包括非织造布与非织造布、非织造布与其他材料的复合。采用非织造布与非织造布复合,可以取长补短改善产品综合性能,如纺黏法非织造布与熔喷非织造布制成医用防病毒过滤布、水刺非织造布与热轧黏合非织造布制成用即弃型卫生用品等。非织造布可与机织布、针织布、泡沫塑料、薄膜、纸、金属箔等材料复合。如采用水刺非织造布或其他薄型非织造布与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叠层即成为制作手术衣的良好材料;采用两层聚丙烯纺黏法非织造布与镀金属的聚酯薄膜叠层即成为高级窗帘材料。复合的方式可分为黏合剂复合、热黏合复合和焰熔复合。
三、按整理加工使用的介质分类
按照整理加工使用的介质分类一般可分为湿整理和干整理。
1.湿整理 湿整理指在湿热条件下,借助于机械力及整理剂的作用进行的整理加工。如拒水整理、亲水整理、阻燃整理、抗静电整理及染色、漂白等。
2.干整理 干整理是在干态条件下,利用热和机械的作用进行整理加工。如热收缩整理、机械柔软整理、轧光、轧花整理等。
四、按非织造布产品功能性质分类
按照非织造布产品功能性质分类可分为常规性整理和特殊功能性整理。
1.常规性整理 常规性整理一般指形态整理,主要是为了改善产品品质,提高产品内在质量,提高视觉和触觉效果。如收缩整理、厚度均匀整理、轧光整理等。
2.特殊功能性整理 特殊功能整理赋予非织造布某种防护性能或其他功能,如防紫外线整理、抗静电整理、抗菌整理、拒水拒油整理、吸尘防尘整理、芳香整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