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彩色棉花
天然彩色棉花是一种在棉铃成熟吐絮时就具有红、黄、棕、绿等各种颜色纤维的棉花。彩色是棉花本身的一种生物学特性。它是在纤维细胞形成与生长过程中,在其单纤维的中腔细胞内沉积了某种色素体而使纤维具有颜色。这种自身具有天然色彩的棉花与普通棉花相比具有色泽自然柔和、古朴典雅、质地柔软等特点,而且洗涤后纤维色彩还能逐渐加深。用彩色棉花制成的纺织品不需化学染料染色,从而避免了化学染料染色带来的污染。由它制成的色纱和纺织品几乎不受任何污染,纱、布上不含染色用染料残留的化学毒素,避免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彩色的棉纤维未被染料腐蚀过,所以强度高、韧性好、织物坚固耐用。因此,彩色棉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型纺织原料。
一、国内彩棉现状
随着国外种植彩棉技术和应用开发彩棉的发展,我国在努力开展白棉研究生产的同时,也加快了引进试验和推广彩色棉花的步伐。
1994年,海南赛特实业公司首次从美国引进一批彩棉种子,运用“远缘杂交”的方法,开展彩色杂交棉和彩色常规棉的品种育选研究。1995年,通过引进、试种、改良美国彩色棉,我国彩棉获得成功。1996年,UG-01绿色棉新品种系在甘肃省敦煌市通过专家鉴定,并成立国内首家专门从事彩色棉系统开发的“天飞”彩色棉公司,种植彩棉20公顷左右(1公顷=104m2)。
2000年以来,我国相继通过审定的彩色棉品种有新彩棉1号、2号,棕絮;新彩棉3号、4号,绿絮;湘彩棉2号,棕絮;浙彩棉1号、2号,棕絮;中棉所1号,棕絮等。
目前,新疆彩色棉种植面积约6.7万公顷,占我国彩棉种植面积的95%,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60%,年产量9万吨。新疆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彩色棉原料生产基地。另外,在我国浙江、湖南、山东、安徽、甘肃等地,都还有约3000公顷的彩色棉种植面积。
中国彩棉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目前彩棉产量及纤维品质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彩棉科研储备已达到国际彩棉研究先进水平。我国已拥有可供大量种植的棕、绿、驼色三个定型品种和大批优良选系材料。我国“新棕9801”“新棕9802”两个品种,绒长和强度等多项技术指标都超过白色一级棉花。从品种数量上看,占世界上通过审定或注册的彩棉品种的80%(迄今国外经过国家或政府正式注册准许生产的彩色棉品种有12个,即美国的“FOX”和“BC”及苏联的“CPK21”和“CPK22”)。试验示范表明我国几大棉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新疆棉区、海南岛等地都属于彩棉适合种植区域。
新疆中国彩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经编制完成《新疆天然彩色棉产业标准体系》,使我国在世界上率先公布了彩色棉的36个标准,形成了天然彩色棉产业较完整的标准体系,从而使彩色棉产业从此有了操作规范。
我国对彩色棉花的中下游产品开发也已经成熟。在已有白色棉纤维加工的成熟工艺的基础上,以彩色棉为加工原料的梳棉工艺、生物酶法后整理工艺、固色工艺、抗紫外线处理等方面,形成了天然彩棉加工的系列配套工艺。开发了彩棉14tex(42英支)精梳棕色棉纱和18tex(32英支)及以下的棕色、绿色精梳棉纱产品,这些彩棉纤维产品质量优良、性能稳定。已经面市的终端产品有1000多个品种,接近或达到了白色棉终端产品所能覆盖的领域,几乎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用纺织品的所有方面。
二、彩色棉花的结构与性能
(一)外观形态与结构
棕色棉纤维的纵向与本白棉一样,为细长、有不规则转曲的扁平状体,中部较粗,根部稍细于中部,梢部更细。成熟度好的纤维纵向呈转曲的带状,且转曲数较多;成熟度较差的纤维呈薄带状,且有很少的转曲数。
棕色棉的横截面与本白棉相似,呈腰圆形,且有中腔,但棕色棉的色彩呈片状,主要分布在纤维次生胞壁内。成熟度好的纤维截面比较圆润,胞腔较小;成熟度差的纤维截面扁平,中腔较大。
棕色棉的纤维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初生壁、次生壁和中腔。初生壁的厚度约为0.1μm,而次生壁的厚度约为3.7μm,中腔的直径约为10.3μm,纤维直径约为17.8μm,且有大量染色较深的物质沉积在中腔中。
绿色棉纤维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初生壁、次生壁和中腔。初生壁的厚度约为0.1μm,次生壁可分为次生壁外层(无染色较深的条纹)和次生壁内层(有染色较深的条纹),前者厚度约为2.1μm,后者厚度约为3.6μm,纤维直径约为12.7μm,明显细于白色纤维。
(二)化学组成
1.分子结构 棉纤维分子结构如下。
2.纤维素含量 棉纤维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白棉(细绒棉)纤维素含量占95%左右,棕棉纤维素占86%左右,绿棉纤维素占82%左右。白棉中低分子量半纤维素(包括冷水抽提物、热水抽提物、1%NaOH抽提物、戊糖等)含量占5%左右,棕棉占14%左右,绿棉占13%左右。
3.纤维素伴生物 棉纤维的其他成分为纤维素伴生物(包括脂肪、蜡脂、果胶物质、糖类物质、灰分和其他含氮化合物),白棉(细绒棉)含纤维素伴生物5%左右,其中脂肪1%左右;棕棉含纤维素伴生物14%左右,其中脂肪和木素(木素由木脂素和木质素组成)10%左右;绿棉含纤维素伴生物18%左右,其中脂肪和木素14%左右。
(三)性能
1.物理性质
(1)彩色棉的主要物理指标:长度偏短,强度偏低,马克隆值高低差异大,整齐度较差,短绒含量高,棉结含量高低不一致。
(2)彩色棉产量低,衣分率低。
(3)外观:因纤维色素不稳定,纤维色泽不均匀,纤维经日晒后色泽变淡或褪色,水洗后色泽变深,部分彩色棉出现有色、白色和中间色纤维。
我国彩色棉花的主要物理指标见表1-1。
2.力学性能 纤维的力学性能一般与纤维的结晶度有关,结晶度反映了纤维分子的聚集状态。白棉的结晶度为69%~70%,棕棉、绿棉的结晶度分别为74%和81%。白棉纤维强度高,而彩棉结晶度虽然较高但强度却较低,这与彩棉的杂质(包括色素)含量较高有关。
表1-1 我国彩色棉花的主要物理指标
3.吸水性 彩棉纤维的杂质含量为14%~18%,主要成分以木脂素为主的蜡质脂肪,因此,彩棉纤维吸水性差。
4.收缩性 白棉经丝光溶胀处理后,胞腔可基本消失,从而获得较好的尺寸稳定性;而彩棉纤维次生胞壁薄,胞腔大,可收缩空间多,受湿热或化学、机械处理等外界条件的影响,易发生剧烈收缩和起皱变形,因此,彩棉较白棉的尺寸稳定性差。
5.化学性质 天然彩棉在后加工中需经过上浆、退浆、煮练及后整理加工过程,生产中会与酸、碱、氧化剂或还原剂接触。化学试剂的浓度、温度、接触时间等会对彩棉的颜色造成影响。
(1)碱对彩棉的影响。碱处理可使棕色棉的明亮度下降,颜色加深。从色光变化上看,碱处理可使红光增加,蓝光减少,并且碱处理后总色差增大较明显。
(2)酸对彩棉的影响。常温下,酸处理可使棕色棉的明亮度下降,颜色加深。醋酸处理可使蓝光稍有增加,而硫酸处理可使蓝光稍有降低。总色差随着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3)氧化剂、还原剂的影响。棕色棉在氧化剂(如过氧化氢、次氯酸钠)及还原剂(如保险粉)的作用下,明度都有所增加,颜色变浅;红光减少,蓝光增加。
三、天然彩棉的生产
(一)原棉生产
与白棉一样,收购的籽棉晒干、烘干后,用皮辊轧花机或锯齿轧花机进行棉、籽分离而得。工艺流程如下:
拆包(籽棉)→烘干→清花→轧棉→剥绒→成包
(二)纺纱
天然彩棉存在物理指标、外观质量较差的问题,各工序的纺纱工艺必须遵循尽量减少纤维损伤这一基本原则。梳棉工序运用设计合理、锋利度高、耐磨的优质针布,以增强梳理效果,减少棉结生成。对于粗纱无论是纯纺还是混纺都要降低锭速和车速,采用软弹涂料胶辊,增大压力,以保持足够握持力和牵伸力,确保纤维在牵伸中运动平稳,提高条干均匀度。细纱要合理配置细纱牵伸和加捻卷绕部分的工艺参数,如放大细纱后区罗拉隔距,减小后区牵伸倍数,采用偏小的钳口隔距,适当提高细纱捻度,降低前罗拉速度,稳定罗拉压力,稳定钳口动态握持力,保持牵伸力稳定,从而减少细纱断头,提高成纱条干均匀度。
(三)织造
1.络筒 由于彩色棉纱的棉结杂质较多,络筒时应最大限度地利用电子清纱器清除粗节、细节和大棉结,同时适当降低车速,以减少断头和毛羽的产生。
2.整经 为减少织造中的断头,使织轴经纱张力均匀,轴面平整,软硬一致,需合理配置张力圈,采取分层分排配置张力圈重量。
3.浆纱工序 由于彩棉纤维含有棉籽壳、脂肪、蜡质等天然杂质,因而在浆纱前必须经过少量渗透剂的适当煮练,除去这些杂质,以提高纱线的洁净度和吸湿性能,有效地改善纱线条干和上浆效果。
由于上浆是造成织物和环境污染的重要环节,为避免产生污染和有害物质,应采用淀粉浆,以磷酸酯淀粉为主浆,以确保彩棉产品的绿色环保性。
(四)后整理
天然彩棉织物一般不需经过染色加工,后整理简单。经过烧毛、退浆、柔软、预缩后,可提高产品的尺寸稳定性、布面平整度和手感。由于彩棉色泽对酸、碱有一定的敏感性,特别是不耐酸,因此,在前处理过程中,宜选用生物淀粉酶退浆和环保弹性体硅油柔软技术,在低温和松式工艺条件下进行处理,能有效去除织物上的淀粉浆,改善手感,并能保持彩棉的色泽。
四、彩色棉花的应用
我国天然彩色棉有纯彩棉、彩棉/白棉、彩棉/天丝、彩棉/莫代尔等混纺、交织、色织的机织面料和针织面料,用于毛巾、浴巾、方巾、毛巾被、浴衣、线毯、绒毯、床品、内衣、内裤、袜子、帽子、T恤、文化衫、背心、衬衫、线衫、睡衣、文胸、休闲服、时装裙、童装、婴幼儿系列服等纺织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