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风采(老一辈革命家风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理论家班”的“小钢炮”

1926年1月7日,受中共旅欧支部派遣,邓小平等十几人赴苏联学习。他们乘火车离开法国巴黎,途经德国、波兰,于1月中旬到达苏联首都莫斯科。

在莫斯科,邓小平终于得到了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机会。在这里,他立志“更坚决的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他先被安排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后又转到了莫斯科中山大学。出于保密考虑,学校给每位学生起了化名,邓小平得到了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多佐罗夫这个俄文名字。

在中山大学,1926年初约有学员300多人,设11个班,每个班30人到40人不等。邓小平开始被分在第九班,后来又先后被编入第一班、第二班、第十一班和第七班。邓小平曾担任第九班中共党小组组长,他对党小组的工作非常热心,对一些重要问题的讨论,态度鲜明,坚持原则。据说邓小平还经常与同在中山大学留学的蒋介石之子蒋经国等人一起散步聊天,讲述在法国期间的勤工俭学经历和那些惊心动魄、带有传奇色彩的革命斗争故事。他们之间也有过一段交往。有一次,蒋经国问邓小平:你干吗老围着一条大围脖?邓小平说,在法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常去当清洁工,尤其是捡马粪,因为在法国就数捡马粪挣钱多,干一天能挣足一个星期的开销,最划得来。法国的清洁工都围那么一条围巾,因此他们每人也有那么一条。看得出,邓小平是以曾当过清洁工人而自豪。

莫斯科中山大学旧址

邓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期间撰写的个人简历

后来,邓小平又被转到了有“理论家班”之称的第七班。这个班里聚集了当时在校的国共两党党员中有影响的学员,其中中共方面有邓小平、傅钟、李卓然、左权、朱瑞等,国民党方面则有谷正纲、谷正鼎、康泽、邓文仪、陈春圃、屈武等。共产党学员和国民党右派学员之间,经常发生激烈的辩论。邓小平有着丰富的实践经历,又刻苦学习理论知识,是经常同国民党右派学生激烈辩论者之一。他犀利的词锋、雄辩的口才使他获得了“小钢炮”的称号。

1926年,苏联新经济政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市场上商品丰富,品类繁多。中山大学一日三餐非常丰富,学生们还经常参观博物馆、看展览、去剧院,这与邓小平留法时期的拮据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给青年邓小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山大学的学制为两年,学生每周6天、每天8小时在教室里学习。课程安排比较紧凑,必修课是俄语、经济学、历史、现代世界观问题、俄国革命的理论与实践、民族与殖民地问题、中国的社会发展问题、语言学等。学校考虑到学员们回国后从事革命斗争的实际需要,还组织学生到莫斯科附近的军事学院参观和到兵营打靶。

经过在莫斯科近一年的潜心学习,邓小平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1926年年底,邓小平提前结束了他的留学生活,从莫斯科启程回国。在苏联的这一段不平凡的岁月,深深地影响了邓小平的一生。在此后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邓小平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坚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