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王家新《日记》点评
日记
王家新
从一棵茂盛的橡树开始,
园丁推着他的锄草机,从一个圆
到另一个更大的来回;
整天我听着这声音,我嗅着
青草被刈去时的新鲜气味,
我呼吸着它,我进入
另一个想象中的花园,那里
青草正吞没着白色的大理石卧雕,
青草拂动,这死亡的爱抚,
胜于人类的手指。
醒来,锄草机和花园一起荒废,
万物服从于更冰冷的意志;
橡子炸裂之后,
园丁得到了休息;接着是雪,
从我的写作中开始的雪;
大雪永远不能充满一个花园,
却涌上了我的喉咙;
季节轮回到这白茫茫的死。
我爱这雪,这茫然中的颤栗;我忆起
青草呼出的最后一缕气息……
王家新是对当代诗歌有重要贡献的诗人。他从朦胧诗时代开始写作,几经变化,逐渐形成了成熟的风格。他的诗不以繁复的技巧取胜,而以境界的开阔、感情的深厚为特征,展示了个人在复杂的历史现实中的心理变化。王家新也是一位重要的诗歌批评家,他的一些批评性随笔和诗学理论文章,对20世纪90年代诗歌氛围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日记》是从日常生活场景出发对生活和生命进行反省、沉思的诗。它包含双重的主题,其一是对生命的反省,其二则是对写作的省察。第一节诗是对生命和死亡主题的沉思。青草、茂盛的橡树是生命的象征,园丁和锄草机则是命运和死亡的象征。生命在与死亡的较量中展示自身的力量和美,正如青草被刈去时散发出新鲜的气味。这是生命现象中最根本的悖论——每一个生命都成全于死亡的爱抚。第二节诗从更普遍的高度总结了上一节的主题,“万物服从于更冰冷的意志”。上一节中对立的双方在这更普遍的冰冷意志下和解了,橡子炸裂,橡树枝残叶凋,园丁也得到了休息。诗人紧接着展开了这首诗的第二主题,对写作的反思。写作作为一种精神行为,它最萦怀的当然是生命的问题。“从我的写作中开始的雪”,表明死亡的事件首先在诗人的意识中发生,他暗示诗人早已“预先抵达死亡”。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同样的道理是:“不知死,焉知生。”只有预先抵达死亡的人才可能对生命获得一种自觉的意识,从而更好地“生”。人的生活为什么高于动物的生存,就是因为人预先确知死的存在,动物没有这个意识,就不能对自己的生有一种明确的、清醒的意识。但是人们出于恐惧,常常故意遗忘这一点。诗人的职责就是随时向人们提醒——因此,诗人的喉咙间永远充满这飘舞的大雪,这雪中有青草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