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启仲中医儿科用药经验](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404/33145404/b_33145404.jpg)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3.白术健脾止泻,又治便秘
【功能主治】
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功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主治: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神农本草经》:“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长沙药解》:“味甘、微苦,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补中燥湿,止渴生津,最益脾精,大养胃气,降浊阴而进饮食,善止呕吐,升清阳而消水谷,能医泄利”。
【应用经验】
白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汉·张仲景《伤寒论》云:“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可以说,这是运用白术治疗大便坚硬(便秘)的最早记载。郑师受《伤寒论》的启发,认为白术虽为苦燥之品,但富含脂膏,能滋液润燥而通便,其通而不温燥,润而不滋腻,又可顾护中州,可用于各型便秘。
【病案举例】
王某,男,10岁,河南信阳人,2013年7月16日初诊。
主诉:
大便秘结2月余,加重5天。
现病史:
脑瘫患儿,近2月反复出现便秘,大便干结,少则2、3天1次,多则5、6天1次。诊见:行走不稳,反应迟钝,口角流涎,言语不清,体胖,小便尚可,大便不畅,已5日未行,舌质淡,苔黄腻而厚,脉弦细。
中医诊断:
便秘。
西医诊断:
功能性便秘。
辨证:
痰热瘀滞,胃失和降。
治法:
豁痰开窍,化瘀通腑。
处方:
生白术20g,决明子10g,石菖蒲10g,郁金10g,僵蚕10g,麦冬8g,五味子6g,炙远志6g,赤芍10g,大黄3g。3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2013年7月20日):
服药1天,大便已行,语言较清晰,纳差,苔黄腻而厚,唇紫暗。
处方:
生白术20g,炒莱菔子10g,草决明6g,五味子6g,丹参10g,赤芍10g,石菖蒲10g,郁金10g,炒僵蚕10g。14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三诊(2013年8月5日):
患儿服药后大便基本保持1~2天1次,无明显干结,效不更方,原方14剂巩固治疗。
注:
便秘之源在于脾胃。脾胃之药,首推白术,正如叶天士所言:“脾宜升则健,胃主降则和。盖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阳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仲景急下存阴,治在胃也;东垣大升阳气,治在脾也”(《临证指南医案》)。便秘结者,重用白术健脾益气,脾健则运化有权,津液自行,实乃治本之法。
(张建奎 郑 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