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心理护理
现代医学模式为社会-心理-生理模式。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方面有极大的影响力,在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
(一)对否认型患者心理表现的护理
否认型患者不敢面对现实,极力否认癌症的诊断,认为诊断报告有错误,压抑对癌症的情绪反应,内心很不平静。为此,不可过早地勉强患者放弃他的否定心态去面对现实。对于失去理智的患者,要多予理解和关照,并注意保护患者。护理人员与患者心理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体态言行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有着重要影响。通过护理人员的行为,语言表情和姿势等去影响或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或行为,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帮助其建立有利于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十分必要的。当患者逐渐意识到自己患了癌症时,便会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这时更需医护人员和家属的体贴与关怀。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一旦确诊后,患者在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尤其是部分需要做人工肛门来解决排便问题的患者,很容易情绪低落,丧失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影响直肠癌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进行。直肠癌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恐惧、怀疑、悲观绝望,烦躁、易怒。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制订了一整套心理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病房要注意保持空气清新,布置合理,物品摆设有序,温、湿度适宜,无噪声,使患者觉得像住在家里一样,消除他们对医院的恐惧和陌生感。
当患者开始接触医护人员,医护人员的言行举止就会对患者产生影响,只有医护人员的良好的形象和专业服务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反之,则会出现不利的影响,甚至出现难预料的情况。因此医护人员必须有和蔼可亲的态度,巧妙的语言,让患者感到亲切和信赖。医护人员的语言、表情、态度、行为等是影响和改善患者情绪的主要因素。心理学认为:人类语言是一种非常实际而又十分广泛的信号,语言的刺激比其他任何刺激都重要。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影响之大,是不言而喻的。
(二)对惊恐型患者心理表现的护理
惊恐型患者精神极度紧张,情绪反应强烈有如大难临头,坐卧不安、心神不定,陷入惊慌恐惧之中。肛肠疾病由于发病部位特殊性,使很多患者有害羞、紧张、怕痛的心理,尤其是女性患者。在检查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检查的目的和必要性,介绍检查方法,解除顾虑,取得合作。手术是肛肠疾病较为彻底的治疗方法,凡需手术的患者对手术都存在恐惧的心理,害怕疼痛,担心手术能否做干净,会不会造成肛门失禁,自己的隐私会不会被泄露,担心手术效果和术后治愈情况等问题。对这样的患者,护士应做好耐心解释工作,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心情,使患者情绪稳定,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
患者对自身疾病往往有许多疑问。当患者希望了解病情时,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在允许的情况下对病情、治疗方法及预后作出详尽、准确的回答,给予安慰和鼓励,要强调有利因素,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不能隐瞒不利因素,使患者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对疾病有全面的认识,现实、乐观地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心理学研究证明,术前的心理状态与患者耐受手术的能力有直接关系。临床常可见到患者过度焦虑和紧张导致术前、术中或术后的虚脱;对手术高度畏惧的患者,由于焦虑、紧张和恐惧降低了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对手术估计不足,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也不能很好地适应手术,而且在术后产生新的心理问题,给治疗和康复带来困难。
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是术后疼痛、肛门功能及术后复发。术后疼痛是患者对手术产生恐惧心理的主要因素。肛肠疾病手术大多数切口为开放性,肛门局部存在丰富的神经组织,各种因素刺激,括约肌痉挛导致术后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使患者出现焦虑,紧张,烦躁等,而心理失调无疑会加重疼痛。疼痛的程度与疼痛刺激的部位、强度、频率成正比关系,也与患者的意志,情绪,性格,信仰等诸多心理因素有关。应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及对待疼痛,术后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环境,及时有效地处理疼痛。患者保持良好而稳定的心理状态可增强对疼痛的耐受力。关于术后肛门功能的问题,应向患者详细说明手术的种类、范围、损伤程度及术后恢复情况。对疾病复发问题,向患者说明手术的效果、复发原因及预防措施,通过细致的工作使患者消除顾虑,愉快地接受手术。
(三)对表现为消极型患者的心理护理
消极型患者悲观、绝望,失去对疾病治疗的信心。由于疾病的折磨,尤其是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表现为忧郁,对治疗失去信心,常以激进狭隘的情绪代替理智。自认为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不见好转,症状加重或出现严重的治疗反应。患病后已是肿瘤晚期,肿瘤发生转移,有的患者绝望、哭泣、悲伤,有的患者烦躁不安、沉闷不语、严重失眠、无食欲,有的拒绝治疗,寻机自杀。有些患者一旦得知自己患了癌症以后,生的欲望会降低,而死的欲望会增加。这时,护理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唤起患者的希望和战胜癌症的信念。护理过程中要用坚定的表情、不容置疑的语言取得患者的信赖。再以患者微小的病情改善事实,来帮助患者排除不良的心理状态。当患者萌发希望之后,要进一步鼓励患者承担力所能及的生活事项,鼓励他们敢于驾驭生活。
由于痔是妇孺皆知的常见病、多发病,因此,民间“痔疮”一词,几乎成为肛肠疾病的代名词,认为“十人九痔”,是一种小毛病,无关紧要,不会危及生命,塞点药就会好了,一拖再拖,按痔疮进行治疗,却忽视了致命的直肠癌,最终失去最佳手术时机。发病时不注意护理,手术后不注意休息,长时间走动,坐着,在生活上不注意,照常抽烟、喝酒、吃辛辣食物,病情反复,治愈缓慢。护理人员对这种患者要耐心做工作,让患者认识到护理很重要,特别是手术后护理是非常必要的,还要监督好患者按护理要求去做。因此,患了肛肠疾病一定要早诊断、早治疗,切莫因“痔疮”而掩盖了直肠癌这一真正危害人体健康的大敌。
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特点,以亲切的语言安慰患者,用自己热情的态度、和善的劝解,使患者面对现实,真正体会到自己虽然患上癌症,但并不能让疾病压倒,自己并没有被抛弃,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