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书画的分期、种类、技法和风格
第一节 中国书画的分期与时代标称
从书画鉴定、文物评估、书画收藏的角度看书画的分期,与美术史的分期方法略有不同。我们不仅要尊重中国书画发展演变的阶段划分,又要兼顾书画作伪史和鉴定学的发展史,还要考虑书画的文物价值、等级、存量等诸多因素。另一方面,对于历史时代的称呼,也是一个变量,所谓近代、现代、当代的定义,也会随时变化。所以,需要讨论书画鉴定与收藏意义上的中国书画的分期问题。
一、中国书画的鉴定学分期
(一)先秦两汉:可称“上古书画”。书画多为出土文物或碑版石刻,属考古学范畴或金石学范畴,纸绢本作品罕见,几与书画鉴定无关。
(二)魏晋南北朝:可称“高古书画”。传世作品罕见,多为后世摹本,传世者亦多为孤本,鉴定困难。出现书法作伪与鉴定实例。
(三)隋唐至宋元:可称“中古书画”。传世作品较少,文物等级较高,基本在博物馆,不易接触。赝本较多,书画鉴定广受重视,然有助于鉴定之史料匮乏,鉴定不易。
(四)明清时期:可称“近古书画”。传世作品较多,市场经常可见,为收藏主力。书画市场发达,赝品泛滥,但标准本与文献史料较丰富,鉴定相对容易。
(五)近代书画:晚清至1949年。传世作品极多,为收藏主流。近代美术教育与博物馆兴起,照相制版印刷术使鉴定学开始获得图像文献,出版著录资料丰富,初学便于入手。
(六)现代书画:1949年后已故书画家的作品。海量作品,展览、出版、著录普遍,可资比对的标准本众多,鉴定方便。但家属门生争相主导,扰乱视听,鉴定家有口难辩,争讼不断。
(七)当代书画:在世书画家的作品。作者为大,鉴定者出力不讨好,建议慎入。
图一 传 五代·辽国 耶律倍(李赞华)《人马图》卷
伍葆恒、赵鹤琴、张大千、王己千递藏 长风堂博物馆藏
图二 南宋·金国 赵霖《昭陵六骏图》卷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图三 南宋·大理国 张胜温《梵像图》卷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二、传世书画、文物的年代、地域标称
(一)中国朝代标称法
历史时期或朝代+政权名称或地域名称
如:三国·吴;南北朝·西魏;唐·渤海国;五代·吴越国;北宋·大理国;南宋·金国。
上例中,“北宋”是文物制作的时期,即公元960~1127年,是大家熟知并公认的历史断代时间。“大理国”指文物出土或出产的地域,大理国(937~1094年,1096~1253年),跨越五代至南宋,并非约定俗成的历史断代朝代,故须在标称其文物时用“北宋”标明制作时期。
1.代
政权轮替曰代,取而代之者也。
为清晰划分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简便应用,古今史家约定俗成,将中国历史时期按照主流政权的兴替时间,划分为“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北宋、南宋)、元、明、清”诸“代”(时期),延续较长的朝代或重名的政权,又以早中晚末、东西南北细分之。
各“代”(时期)起止时间确定、公认,语义明确,记忆简便。其他非主流政权,均不可称之以“代”。如“辽代”“金代”者,皆野狐禅语,非史家之言。如辽朝横跨五代、北宋,忽闻“辽代”,不知所云何时。
“代”亦用来划分历史上较宽泛的时期:如古代、近代、现代。
2.朝
朝廷家国之简称,指某政权。如:宋朝、辽朝、金朝、清朝。
一姓家国,世袭罔替曰朝。皇朝轮替曰代,父子相继曰世。后避李世民讳,改世曰代,影响至今。故古称“秦二世”,今言“富二代”,贬称“二世祖”,皆纨绔子弟者也。
(二)公历标称法
如:公元前2500~2000年、公元3~4世纪、公元5世纪中期、19世纪末等等。中国古代文物多不采用此法。
图一 甲骨文
商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国家博物馆藏
图二 金文
西周 大盂鼎 铭文拓片
图三 石鼓文
石鼓及“中权本”
宋拓本
图四 秦篆 秦《泰山刻石》明拓本 故宫博物院藏
图五 缪篆
汉“淳于蒲苏”印
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