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0.1 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的内容包括:设计文件、竣工资料、现状实地踏勘、管理设施统计表、历史运营数据。其中设计文件和竣工资料可以从档案管理部门获取,如果是原设计单位的,可以从原设计院档案室直接调取原设计资料。管理设施统计表和历史运营数据则可以从运营管理部门获取。
(1)设计文件: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其中又以施工图设计文件为主(包括施工配合过程中的各类设计变更),施工图设计文件基本反映了现状管理及服务设施的基本情况,是改扩建设计的主要依据。
(2)竣工资料:竣工资料可以反映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图设计的一些调整,是设计文件的补充。
(3)现状实地踏勘:现状实地踏勘应由专业的运营管理部门带领,根据前期收集的设计资料,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对现状高速公路管理及服务设施进行一次全程踏勘,作好文字记录和必要的视频记录,踏勘完毕应对踏勘成果进行整理。如有必要,对存在疑问的,可以再次组织重点踏勘。
(4)历史运营数据应收集至少前3年的下列的相关运营数据:
1)交通量:包括互通式立体交叉之间的主线断面交通量、各收费站出入口交通量等,这些资料反映了交通出行需求,是监控系统和收费系统,以及房屋建筑改造规模的依据。
2)交通组成:包括主线断面及收费站出入口的交通组成,这些资料反映了交通断面中不同出行主体对交通出行的需求,是部分管理设施,如收费系统车道设置的依据。
3)气象资料:包括对公路交通造成影响的气象数据,这些资料反映了交通管理及服务设施所处的气象环境,也是管理及服务设施设计必须满足的条件,是应对各种突发气象环境的依据资料。
4)交通事故资料:包括事故位置、事故原因、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处理、后期运营改善等相关记录,这些资料能反映常发性交通事故的位置以及具体的伤亡情况,同时反映出控制和诱导存在的问题,是监控及相关系统设置的依据。
5)监控设施:监控中心、分中心的整体布局,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功能,闭路电视系统的传输、储存方式及容量,显示屏的规格、显示方式,场外设备供电方式、不间断电源的规格和配置容量以及已用容量情况,信息发布设备的位置和显示效果,场外设备的设置等。
6)收费设施:收费广场整体布局,包括出入口车道数量、复式收费车道、计重收费车道、ETC收费车道、无人值守收费车道等;各收费站收费车道数量适用状况,各收费车道的设备配置等,计重收费设备的使用情况及复检的比例。
7)通信设施:光纤数字传输设备的规格、接口使用费情况、与相邻高速公路及上级联网中心的通信联网情况,语音交换设备的使用容量,紧急报警设施及广播系统的方式,视频会议系统的设置,光纤预留数量,通信管道的使用及租赁等情况。
8)供配电照明设施:变电所适用情况、柴油发电机等备用电源所带负荷及使用频率、电力监控系统配置、隧道运营电费及节能措施、照明光源配置及运营等情况。
9)隧道风机设置及运营、当地消防救援机构的设置、消防设备的配置及使用,以及隧道火灾等情况。
10)服务设施:服务区、停车区的整体布局;停车、加油、如厕、餐饮、汽车维修、购物、住宿等设施的使用情况。
11)房屋建筑:各站区房屋建筑的整体布局,既有建(构)筑物的建设规模,水、电、暖、环保等配套设备的使用情况。
(5)机电设施统计表:运营管理部门,一般会有专人负责管理设施的运营管理,并有管理设施的统计表。管理设施统计表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掌握现有管理设施的规格型号、品牌、生产厂家、采购日期等,是现状调查的重要资料。
调研完成,应进行成果的整理,作为改扩建工程管理设施设计的基础资料。
现有主要管理设施一览表整理可参考如下:
表3-14 现有主要管理设施一览表

续表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