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从全球50个案例看区块链的技术生态、通证经济和社区自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的第二本区块链专著终于告一段落。与2018年初出版的《区块链+:从全球50个案例看区块链的应用与未来》相比,本书仍旧通过分析区块链实际应用案例,向大众介绍区块链行业的发展。不同的是,在解析案例的过程中,本书主要通过技术生态体系、通证经济体系以及社区自治体系三条主线,分析不同案例的优点与不足,总结区块链在各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预测可能的未来。

在写本书之前,最初只是打算对《区块链+:从全球50个案例看区块链的应用与未来》中的案例进行更新。但是,在梳理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成熟的区块链应用离不开三个元素:技术、经济模型以及社区。同时,作为价值载体,区块链应用必须在信任的基础上,具备开放、及时、安全、自治等特性。基于此,三个元素发展的需求催生了区块链领域特有的三个生态体系,即技术生态体系、通证经济体系、社区自治体系。三个体系相互作用,相互支撑,让不受地域限制的大规模群体协作成为可能。因此,本书对三个生态体系的分析与研究,将让读者更加透彻地了解整个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意义。

2018年底,在出版社编辑的支持下,我决定从技术、经济模型及社区自治的角度,向读者全面解析区块链产业的发展。但是在整理案例的过程中,我遗憾地发现,尽管区块链行业发展迅速,但是具备三个生态体系的应用案例凤毛麟角,成熟的商业应用仍旧在酝酿之中。

目前大部分区块链技术公司是没有通证经济体系的,也没有社区自治体系,只具有技术生态体系,甚至有些项目的技术社区还比较闭合,无法构建产业生态,只是单纯意义上的技术服务商。这种形态决定了大部分区块链技术公司盈利空间有限,发展较为艰难。

另外,我也注意到,经济模型是近两年区块链领域与产业结合过程中提及最多的词汇。实际上,在现实应用中,鲜有企业设计出符合产业发展的经济通证。与之相反,不少项目在白皮书中大肆渲染开拓性的经济模型,声称这种经济模型成功打通了上下游产业链,构建了通证经济体系。往往这类脱离技术生态体系、缺乏社区自治体系、空谈经济模型的项目,成为“空气”项目的典范(不少ICO项目都是空气项目),是目前国家严厉打击的项目。

在一个成熟的项目中,技术生态体系往往作为项目发展的底层基石,决定着整个系统的安全与稳定。通证经济体系则决定着产业生态中生产资料的归属、分配、消费,以及参与者的地位、作用、激励体系,它是整个系统价值传递的中枢。而社区自治体系则是产业生态中“产销”互动与联系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项目获客能力、营销及盈利能力。一个区块链项目只具备技术生态系统,构建的商业经济形态只会是服务经济;只有社区自治体系,没有技术与通证经济作为基础,社区经济无法支撑大规模的社会协作;而只有通证经济体系,则该经济属于投机经济,发展必不长久。只有技术、通证及社区自治三个体系共同发展,项目才能成为价值的载体;只有区块链与各个产业深度融合,构建生态价值体系,才能创造全新的商业形态。

2019年,对于区块链行业来讲是意义非凡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包含了三个信号:一是区块链还是新事物,因此应观察其发展趋势;二是强调要建立区块链行业的规则体系,推动行业自律;三是依法治理。不难看出,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将更加有序。在这种历史机遇下,从技术、通证及社区自治三个维度去分析与总结现有的区块链项目,将更有利于我们找到区块链与各个产业结合的正确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