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芒单鸟仔叫呜呜
芒单鸟仔叫呜呜,灵界书房好读书。
卜袍树下好乘凉,[57]纪家后塘好放牛。[58]
这是一首表现地方特色的雷州歌。
雷州位于丘陵地带,境内的仕礼岭、鹰峰岭、双髻岭、嘉山岭等山岭和南渡河等河流把全境分割得支离破碎。各处的地形地貌、资源环境差别较大,耕作习惯、劳动强度、群众生活水平也不相同。因而历史上出现了大量反映这方面内容的歌。如反映地形地貌的:
仕礼岭大背个子,鹰峰岭高有名声。
双髻岭大高顶顶,嘉山岭高脚斜斜。
反映自然环境的:
过去嘉山老和幼,常为旱年苦和忧。
有做无收枉劳力,滴水常年贵如油。
雷州市乌石镇的嘉山岭以苦、旱出名。
反映地方特产的:
茂良棚跳鱼最贵,茂胆堰虾肥软梯。
调浪灶蟹赤到角,麒麟通明做网门。[59]
雷州市沈塘镇的茂良村、茂胆村,湛江郊区太平镇的调浪村、麒麟村、通明村这五座村庄的棚跳鱼、堰虾、灶蟹和网门鱼很有名。
反映劳动强度的:
一是谢家二羊觅,[60]三是草蓬四燕家。
第五便是村九斗,做工都不分日夜。
雷州市龙门镇谢家村、羊觅村、草蓬村、燕家村、九斗村这五座村庄过去以劳累出名。
反映生活水平的:
东海仔呀沙母哥,十宅九门吃薯汤。
碰着病候讨 啜,[61]无米煲饭 都无。
雷州市东里镇前身叫东海仔,白沙茫茫,以贫困出名。
这类歌中,流传最广又最有价值仍应首推开头那首样歌。
第一句,“芒单鸟仔叫呜呜”用以起兴,像《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样。这是诗歌民歌创作中常用的起兴手法。本来起兴之物不必与下文意思关联或物事相近,但这“芒单鸟仔叫呜呜”就已很有地方特色。过去,雷州的坡园上甚至村庄里常有这种鸟飞来飞去,一会儿冲天而上,一会儿悄悄低翔,一边飞一边“呜呜”地叫,声音轻而脆。它比麻雀还小,轻巧灵活,最能活跃气氛。以此起兴,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欢乐祥和之感。
第二句,“灵界书房好读书”。灵界是雷州市唐家镇一个村庄。村后有一口大山塘,在山坡与坑田之间的半山坡上,终年碧水粼粼。山塘背靠山坡,面对坑田,视野开阔。塘四周花木繁茂,燕舞莺啼。塘中建有一所学校,影倒水中,群鱼入室,坐在书房可以观鱼,清悠幽静,出入学校撑着小船,情趣盎然。加上该村文化发达,人才济济,故灵界书房好读书远近闻名。
第三句,“卜袍树下好乘凉”。雷州市企水镇卜袍村有大批雷州人称为“厚皮楠”的大树。株高二三十米,冠幅直径四五十米,四季常青,浓荫覆盖。树叶宽四五厘米,长约十厘米,不大不小,轻风吹拂,婆娑作响,非常可爱。此树又无虫害,少落叶,清爽干净,人们常在树下乘凉睡觉。赤日炎炎时,树下仍像装上空调机,清凉宜人,过往客人也常来分享。
第四句,“纪家后塘好放牛”。雷州市纪家镇后塘村村边,古时候方圆数里无遮无掩,全是绿茵茵的草地。地呈盆状,四周稍高。人们到这里放牛,丢开牛绳,让牛随意走动啃草,绝对不会走失,几里路远还能望见牛在哪里,几小时后牵牛回家,保证牛肚皮胀得像圆鼓。
此歌从芒单鸟仔漫天飞舞,轻松鸣叫,到灵界书房碧水书声,花木翠拥,到卜袍树下浓荫覆盖,绿叶婆娑,再到纪家后塘芳草连天,牛欢人笑,足足构成了一幅大型的意境深远、情趣高雅的雷州风景画。画中小鸟鸣春,学童戏水,农夫打鼾,牧童吹箫。其实,它又是四幅画。
第一幅,《小鸟鸣春图》:蓝天白云,惠风和畅;小鸟轻盈,回旋婉转;上下翻飞,歌声嘹亮。
第二幅,《群鱼逐书声》:水绕书榭,鱼跃波扬;稚雅学童,书声琅琅;群鱼闻讯,相逐倾狂。
第三幅,《村夫袒腹图》:巨伞遮天,遍地荫凉;村夫袒腹,仰卧其间;蝉声愈噪,鼾声愈欢。
第四幅,《牧童横吹箫》:绿野漫漫,箫奏悠扬;天似穹庐,笼盖四方;牧童牛背,情醉中央。
诗情美,画意美,歌句浅,韵味甜,直使此歌百唱不厌、百品不烦。不过,因为滥用农药,芒单鸟仔已不多见;灵界书房屡遭兵火,尤其是1921年遭“万三三贼”(湛江地区一支有13300人的盗匪队伍)的大洗劫,早已荡然无存;卜袍村虽仍存在,树已大减;纪家后塘连年开垦,草地已完。但是这首老歌仍然余韵悠长,美不胜收。对于认识雷州历史,追忆当年美景,唤起环保意识,仍有很大意义。有的歌集将此歌改为“芒单鸟仔叫呜呜,静静书房好读书,菠萝树下好乘凉,宽宽岭头好放牛”,那就特色尽丧、精要无存了,绝不可取,切切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