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的逃亡之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朱元璋秘密召见李方 王钺

明朝洪武25年(公元1392年)4月25日,太子朱标去世,8月,朱标被葬于明孝陵的东侧,谥号为“懿文太子”。太子朱标去世后,明太祖朱元璋立朱标的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因为朱标的长子朱雄英早已夭折)。朱允炆长得一表人才,风度翩翩,并且聪明伶俐、智力过人,勤奋好学[1],可以说朱允炆是一位不错的皇位接班人,但是朱允炆和他的父亲朱标的性格一样都比较软弱。朱标在世时,朱元璋对这位太子不太满意,曾想过要换太子,立四皇子朱棣为太子。

朱棣(公元1360~1424年),朱元璋的第4个儿子,洪武3年(公元1370年),被朱元璋册封为“燕王”,洪武13年(公元1380年),正式就藩于北平(今北京)。洪武23年(公元1390年),朱棣率军打败并降服了北元的将领乃儿不花,朱棣在朝中的声望开始逐渐增长。建文4年(公元1402年),朱棣率军攻破南京,随后正式登上皇位,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朱棣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加强中央集权,并设置东厂;5次亲征蒙古,占领安南(今越南);派遣郑和下西洋,开展海外贸易,加强了海外的文化交流和对南海地区的经营,先后命“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解缙和“黑衣宰相”姚广孝主持编写了“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同时,朱棣为了加强对北方的控制,疏浚大运河,迁都北京。朱棣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永乐22年(公元1424年)在第五次北征蒙古回师途中,朱棣病逝于榆木川,享年64岁,葬于长陵,庙号成祖,被后人称为“永乐大帝”。

朱元璋觉得在所有儿子中朱棣的性格是最像自己的,而且朱棣是一位有魄力,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的人,如果让朱棣当上皇帝,他肯定能成为一代雄主,而且朱元璋认为太子朱标悟信比较差,有点软弱,如果让朱标当上皇帝,他肯定是一位仁义的君主,而不会成为一代雄主,所以朱元璋曾想立朱棣为太子,但是因为遭到诸位大臣的反对,朱元璋只好放弃了这种想法,所以在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也只能让他的儿子朱允炆做为皇位的接班人。

朱允炆被确定为皇太孙后,朱元璋知道朱棣的野心大,以后可能要篡夺孙子的皇位,所以朱元璋秘密授意修建应天(今南京)城宫殿的工匠为以后朱允炆的逃生修建一条暗道。洪武29年(公元1396年)2月,暗道修建完成后,朱元璋密令锦衣卫都指挥使李方把所有参与暗道修建的工匠秘密处,紧接着朱元璋密召李方和侍奉自己的太监王钺来到毓秀宫商量朱允炆以后的逃生方案。

锦衣卫是明朝时期的皇家的特务组织,专门搜集各种军事情报和保护皇帝的安全,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洪武15年(公元1382年),朱元璋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把拱卫司改名为“锦衣卫”。

李方,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人,是朱元璋的老乡,比朱元璋小10岁,朱元璋以前在红巾军时,因为李方武功高强被朱元璋安排担任自己卫队的卫队长,保证朱元璋的安全。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李方又担任皇家禁卫军的大将军,朱元璋并把服侍马皇后的丫鬟月儿嫁给了李方。锦衣卫成立后,李方又被朱元璋任命为锦衣卫都指挥使。

朱元璋指着暗道的设计图对李方说:“李方,朕知道老四的野心太大,以后可能要夺炆儿的皇位,所以朕让工匠秘密修造了一条给炆儿逃生的通道,通道的入口处在‘鬼门’(指北门),出口就在清凉山(今江苏省南京市的清凉山公园)下的一个小屋内,非常隐蔽,屋外就有一条河流,炆儿到时候逃出去后可以乘船逃亡。李方,你的儿子李瑞不是正好在清凉山上隐居吗?而且朕早已派人把修暗道的这件事情告诉了李瑞,并且李瑞已经同意了这件事,同意到时候要和你一起保护炆儿,朕现在命你的儿子李瑞秘密搬到这个小屋,李方告诉你的儿子要替朕守护好这条暗道的出口,并且要让他暗中造好几条小船,给炆儿和你们到时候逃生用。”

李方回答:“臣遵旨。”

朱元璋对李方说完后,又把一个红色的箱子交给太监王钺,然后对王钺说:“王钺,你把这个箱子藏到奉先殿的隐蔽处,这个箱子是给炆儿逃生用的,里面有三张和尚的度牒,这三张度牒上面分别写着‘应文’、‘应能’和‘应贤’,还有三件袈裟、三件僧帽、一把剃刀和白银十锭,以及一件道士穿的衣服,意思是说到时候你让炆儿假扮成和尚,法号应文,并保护好炆儿,和炆儿一起从暗道逃跑,应能指杨应能,应贤指叶希贤,程济要打扮成道士,这几个大臣对朝廷是忠心的,到时候他们会和你、李方父子一起保护炆儿的安全,一起逃亡。”

杨应能(?-1412年),明河南杞县人,建文帝22名亡臣之一,曾担任过吴王府的教授,法号应能。

叶希贤(?—1412年),号雪庵,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处州府松阳县怀德里(今浙江省松阳县赤寿乡叶川头村)人,明朝洪武年间担任监察御史一职,法号应贤。

程济(生卒年不详),曾担任明朝洪武年间翰林院编修,一直跟随着建文帝逃亡。

朱元璋吩咐完后,李方问朱元璋:“皇上,那到时候太孙和臣等人成功逃脱后,应该在那里避难呢?”

朱元璋回答:“炆儿和你们到时候中途可以在四川崇庆州(今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凤栖山的常乐寺(今崇州市的光严禅院)里躲避一下,常乐寺的方丈是朕的幺叔朱五六,朕御赐徽号‘悟空’,但是只能待几天就走,因为到时候老四肯定要派人来查看,接着你们还可以去投奔云南英儿(指沐英)的儿子沐春那里,炆儿到时候可以借助沐春的力量东山再起。”

光严禅院,位于今天的成都市崇州市街子古镇旁的凤栖山上,是一座千年古刹,始建于晋朝,原名常乐庵,唐武宗年间,因为“会昌灭佛”的事件被毁,唐懿宗咸通5年(公元864年)由善思和尚重建,改名为常乐寺。后历经多次被毁和重建,明朝永乐年间,为避明成祖朱棣的年号“永乐”的讳,蜀献王朱椿上奏把这座寺庙改名为“光严禅院“,当时光严禅院已分为上、下两座寺庙,僧、徒达到1000多人。

朱五六,出家后法号为“法仁”,明太祖朱元璋的幺叔,在朱元璋当皇帝之前就出家当和尚了,曾云游西藏和印度等地,同西游记中的唐僧一样也取回了一本真经,回来后转辗到了崇庆州的常乐寺,并担任寺庙里的方丈一职。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当时在成都的蜀献王是朱元璋的第11个儿子朱椿,朱椿造访寺庙,得知父亲的幺叔法仁在此出家,便上奏朱元璋请赐朱五六徽号为“悟空”,后人就称呼朱五六为“悟空禅师”。

沐英(公元1345~1392年),字文英,安徽凤阳定远人,明朝开国功臣,8岁时被朱元璋收为养子,后被封为平西侯,太子朱标的发小。洪武14年(公元1381年),沐英和傅友德、蓝玉一起率兵三十万征讨云南。云南平定后,沐英镇守云南。洪武25年(公元1392年)4月,因为太子朱标的去世,遭受打击而生患重病,两个月后病逝于云南,年仅48岁,朱元璋下旨把沐英安葬于南京,并追封沐英为黔宁王。

沐春(公元1363~1398年),字景春。凤阳府定远县(今安徽省定远县)人。明朝初年的著名将领,黔宁王沐英长子。洪武25年(公元1392年),沐英去世,沐春袭封西平侯,镇守云南,洪武31年(公元1398年),沐春病逝,年仅36岁。

朱元璋回答完后,就命李方和王钺下去准备了。

[1]张宏杰:《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