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金融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基石作用。但要认识到金融“上则富国,下则富家”的本质规律是什么、是如何起作用的并加以运用,却并非易事,即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Robinson(1952)依然认为金融发展不过是“企业发展引导金融机构追随”的结果,甚至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Lucas(1988)也认为,金融学家对金融体系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过于敏感。一旦出现金融危机,“怀疑论”就会卷土重来。
众所周知,金融业是被监管很严格的特殊行业。受金融自由化理论思潮的影响,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举金融改革旗帜。到20世纪90年代末,欧美主要发达经济体已基本不再对商业银行经营地域范围和设立分支机构进行严格的市场准入管制。在过去的40余年中,我国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也一直在持续推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不仅将数量众多的城市信用合作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成功转制为更加适应市场化发展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稳步推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等,并建立起了现代存款保险制度。建立更加开放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市场条件、探求适合经济金融发展规律的最优金融监管体制,是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主旨所在。
1994年,我国开始了对金融业实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监管模式,而且对中小商业银行经营地域范围和设立分支机构进行严格管制。从2006年开始逐渐放松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准入管制后,在2009年一度取消了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的数量管制和拨付营运资本等市场准入管制,但在2011年又逐渐收紧监管政策,对中小商业银行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跨省设立分支机构形成了事实上的管制并延续至今,从而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后的金融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中共中央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高屋建瓴地剖析了“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的辩证关系。当前,我国已建立起门类健全、大中小共存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2019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显示,中资银行不仅继续包揽按一级资本排序的前4名,而且已有136家进入前1000强榜单,我国已是当之无愧的金融大国。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依然存在难以满足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融资需求的突出矛盾,特别是为我国数量庞大、贡献巨大的中小企业提供最主要融资的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依然不尽如人意。
鉴于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本书在“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增强、我国宏观经济增长持续下滑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质的背景下,审视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监管制度的变迁、评估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若干经济效应,希望为监管制度的优化做一些有益的基础性探索。
本书共分八章,其中陈雨花老师负责撰写第三章、第四章、第六章和第八章的部分内容。本书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论述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理论基础。学术界对于金融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的研究,开始于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金融功能等的探索。本书首先沿着时间脉络回顾、归纳总结了有代表性的金融发展理论,包括金融发展观和金融结构论,金融抑制论和金融约束论、金融功能观和金融排斥论等。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占主导地位的金融业体系结构性特征,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商业银行的资本积累、资源配置和技术创新机制,分析了商业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有机联系,并阐述了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效率效应、风险管理效应及市场竞争效应,并提出本书的理论分析的框架。
第二,从规模划型标准及商业银行的性质出发,界定了本书中小商业银行这一研究对象的范畴,梳理了我国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监管制度及其变迁过程,分析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测度方法。本书在借鉴并对已有研究方法修正的基础上,主要采用跨区域经营宽度和深度指标,衡量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程度。
第三,分析了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监管制度演变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的影响。从市场结构、价格竞争的非结构化测度方法,构建了全新的面板数据集,评估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对市场竞争的影响,发现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管制的放松,加剧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
第四,在回顾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风险理论文献之后,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评估了跨区域发展对中小商业银行微观稳健性的影响。发现跨省经营的中小商业银行的风险比省内跨市经营的中小商业银行的风险更低,集中于地级市范围内的中小商业银行相对来说风险更高。这意味着跨区域经营宽度有助于银行分散风险,但跨区域经营深度对风险的影响刚好相反,这与理论预期和已有研究的结论是相吻合的。
第五,在前述研究基础之上,本书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估计商业银行的规模、范围和X-效率,并辅以财务指标法定量评估跨区域发展对中小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发现跨区域发展有助于提升中小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但对范围效率和X-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第六,本书还研究了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的监管政策,主要分析了欧美国家银行经营地域范围管制制度演变的过程和规模,剖析了“次贷危机”后银行业监管的国际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相应监管制度的优化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我国的金融业发展,不仅需要通过开放,引进外资金融机构,也需要推动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化。首要应放松市场准入管制制度,适时取消中小商业银行跨省设立分支机构的管制,为金融业的开放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尽管我们努力研究并撰写本书,也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但仍不免存在缺陷或不足,这也是我们下一阶段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方向。我们力求严谨,在书稿撰写过程中引用了诸多已有研究成果,并在书后附了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在此对这些文献作者做出的理论和经验贡献致以谢意。在本书的研究和撰写过程中,一度忽视了与家人、同事和友人的联系及交流,对他们的理解和关心表示感谢。最后,本书能够如期付梓,中国经济出版社的彭欣老师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在此亦表示衷心感谢!
是为序。
2019年于莲湖之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