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为民急难病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 方药特色

亚健康状态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机体的阴阳失衡,是有病因病机可究,有证可辨的,因而也有相应的治则、治法干预。基于亚健康转归的双向性,应积极干预,预防向疾病状态发展。亚健康状态系一慢性过程,典型的症状是疲劳,与疲劳相伴的则是心理和生理的双重不适,通常可涉及两个以上的症候,非短期治疗、一针一药即能奏效,往往需数法使用方能制胜,非大队药物联合作战难以周全。而膏方与汤药等相比,以其药物浓度高,药性稳定,作用持久、缓和,服用方便、易存便携等特点无疑成了亚健康状态调治的最佳选择。
膏方历史源远流长,膏剂以其剂型为名,属于中医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博采了民间传统药方之长,又融入了历代名医临床经验的结晶,可用于治疗慢性、顽固性、消耗性的疾患。历代医家经过临床实践,不断丰富它的应用范围,疗疾与养生相结合。特别是在亚健康状态的调治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具有扶羸补虚,治病祛邪的双重作用,对亚健康人群起到滋补强身、改善体质、抗衰延年之功效,体现了中医寓攻于补、攻补兼施的治疗特色及“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治未病思想。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根据亚健康人群的不同体质及临床表现,严格按照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组成复方,调节亚健康状态的整体机能,“补偏救弊、阴阳乃治”,有效纠正各种不平衡状态,起到综合调节和协助人体自然康复的作用。其经验主要概括如下:

1. 辨证论治

膏者,泽也,在《正韵》、《博雅》上解释为“润泽”。秦伯未在《膏方大全》中曰:“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药,非单纯补剂,乃包含救偏却病之义。”膏方的精髓在于辨证基础上的调整阴阳。《内经》云:“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其精髓在于维持一种“阴阳和谐”“阴平阳秘”的状态。膏方补虚与泻实相结合,辨证论治,或补益为主,祛邪为辅;或祛邪为主,兼以补益,以达到阴阳平衡,气血通顺,五脏安和,使人体恢复到最佳状态。

2. 重视体质

不同的体质对疾病的易感性存在差异,并影响到疾病的发展趋向,所以体质是病证形成的物质基础,调节体质可以防病、治病。体质每因年龄、性别、生活境遇、先天禀赋、后天调养等不同而各有差异,故组方用药也因人而异。临床按不同体质特点和症状、体征而化裁,适度调节组方,即“量体裁衣”。运用王琦教授的九种体质分类法为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再根据当时证型选方加减。
但是疾病亦有其独特的发生、发展规律,且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临床运用应辨体质、辨证、辨病相结合,同时考虑到季节气候加减,才能达到膏方最佳的防病治病效果。

3. 顾护脾胃

膏方以补虚纠偏、平衡阴阳、调养气血为核心,但必须顾护脾胃。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胃为五脏六腑之海,五脏六腑皆察气于胃,脾胃健而五脏六腑之气充,精气盛而筋骨劲强,四肢百骸滑利。增强脾胃功能,能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更好的发挥膏方的作用。若脾胃虚而膏入于胃而不受,或虽受而运化不利,则非益而反受其害。因此通过健脾护胃从而间接调理五脏、治五脏之未病,则“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4. 善用虫药

对痰瘀阻络之病机的亚健康人群,应在活血化痰基础上,加用虫类药。因虫类药能走窜经络,搜剔络脉之瘀血及宿痰,痰瘀祛除后,气血自然通畅,筋脉才可得以濡养,如妄用补益气血之品,则有助生痰瘀之弊。他常用的虫类药物有水蛭、地龙、蜈蚣、僵蚕等,根据不同体质及病程而酌选1~2味加入组方中,每收事半功倍之效。对于年高体弱患者,则适当佐以补肾填精之品以充髓海,常用药物有鹿角胶、阿胶、龟板、紫河车等。
由于虫类药含有异体的动物蛋白质,如患者服用后出现皮肤瘙痒等过敏症状,应首先考虑虫类药所致,因此过敏体质患者不宜使用虫类药配伍,以免导致不良反应。另外,有些虫类药对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有严重副作用,在临床上要严格避免使用,如蝉衣含有大量甲壳质等成分,能降低反射反应,降低横纹肌紧张度,并对神经节有阻断作用,切记不能应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