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话叙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论文约旨》不分卷附《论文摘谬》

张泰开 撰

按:张泰开(1689-1774),字履安,号乐泉老人,江南金匮(今江苏无锡)人,《清史稿》有传,康熙五十九年(1720)顺天榜举人、乾隆七年(1742)进士。

书前有“光绪辛卯六月金匮尤樑柱臣氏”序,即光绪十七年(1891)版,行二十四字,四周单边,单鱼尾。书末题“无锡匡宗衡排印”,知其为活字本,较为少见。上海图书馆藏本封面帖有标签:“玉鉴堂藏书第384号。”知其为孙祖基玉鉴堂藏书。《论文约旨》不分卷,书末附《论文摘谬》,《论文摘谬》标题下双行小字云:“以下原刻另为数页,今接书于《论文约旨》之后。”

尤樑(字柱臣)序其重刊缘起云:“乡先生张文恪公以乾隆壬申视顺天学,尝综作文诸法为《论文约旨》一卷,刊发各属,为诸生程式。一时承学之儒,靡然有以知趣向所在。自年世贸迁,版既朽蠹,传本渐尠。曩年张君子惠偶获一册于故簏中,乃道光戊戌华君赞元手录于吴塘草堂者,欢忭逾恒,珍同拱璧。既又以孤本单行,久必就湮。且虑近世文风日趋崛诡,思有以药救之。而斯编所论,实足为聋之发而聩之振,因邀其友曹君翊臣及余姊丈顾君钦明,相与醵赀付诸梨枣。”知此版是对道光十八年(1838)华赞元手抄本的排印。出版之因,既在于保存文献,也与纠正文风有关。在尤樑看来,“论文之作,大较以路闰生《仁在堂集》为称首”,“顾皆散见于各文评语,读者骤难得其要领”,而此书为时文话性质,论述集中,便于读者集中学习。

正文第一页题“顺天督学使者无锡张泰开履安撰”。全书分为审题、布局、章法、命意、修辞、变化、根柢、养气八纲。又“仍恐中下之资溺于习染,无从摆脱,难以入门。因复条分缕析,或据先辈之言,或砭世俗之失,俾易知易从,虽其中条目与前略同者,要之义各有取,正可互相发明焉”。分论通篇、论破承、论起讲、论入题、论起股、论出题、论中股、论后股、论结束、论短股、论对股、论活局、论认题、论文气、论用意、论用笔、论用词、论字句、论虚字、论篇幅、论作论、总论等。

全书论述较为全面,且多援引古文理论入时文话中,如“论篇幅”云:“文不患短,患其短促;亦不患长,患其冗长。长短各有家数,要在行乎其不得不行,止乎其不得不止。但文之长者,当以气胜,以意胜,以波澜反覆胜,无取乎敷衍浮词,若题之不可着议论,使才情只须点缀当下情景者,断不可作长篇也。”论时文长、短本无定法,与自顾炎武以来的清代古文观念较为合拍。推崇以波澜反覆胜,这也与推崇桐城古文观念接近。张泰开以学政身份推行此书,其影响也非普通时文话所可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