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热爱祖国教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指导

地理学科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国情教育内容,在加强爱国主义国情教育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在落实《纲要》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且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地理教育是培养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只有在地理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才能更好的完成德育的使命。

结合教材摆优势

在地理教学中,通过讲述中国幅员辽阔、位置优越、山川壮丽、河湖众多、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物产富饶、资源广布、众多物品居世界前列;人民勤劳、民族团结、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胜古迹遍步全国内容、使学生感到祖国山河壮丽及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激发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例如,讲我国的自然资源时,结合具体内容可指出: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3位;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森林总面积储量总值居世界第6位;草原面积居世界第4位;河流年径量居世界第6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总值居世界第3位,而且是世界上矿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目前已知的有用矿产160多余种,我国均已找到,其中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的就有钨、锑、锡、钼、锌、钒钛、稀土等10余种。我国又是世界能源大国之一,煤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石油产量和水能发电量皆居世界第4位;水能资源蕴藏量世界第一位。我国的海洋资源也十分丰富,其中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我国高速发展经济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对在本世纪实现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

纵满对比看发展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石,学生在鲜明的对比分析中可以受到深刻的爱国注意教育和国情教育,通过纵向比较我国解放前后的变化,帮助学生认识新旧社会两重天,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社会制度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也不一样。通过忆往昔、看今朝、望未来,可以鼓舞斗志,坚定信心,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例如,讲我国的工业发展时,首先指出;旧中国工业性质为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表现为技术落后,分布畸形,资本被国外资本家控制。解放后,工业布局日趋合理,工业增长迅速、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5,各种工业产品产量成倍增长,许多重要工业产品产量已跃世界前列。如煤碳第1、发点量第2、钢铁第1、原油第5、电视机第2、糖第6。其次,横向比较我国和其他工业大国的工业增长速度,如中国年增长速度为12.8%、日本为11.5%、美国为4%、俄罗斯为5.8%、印度为5.1%。再拿国情相似,经济基础相仿的中印两国农业相比;同为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同为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印度1947年独立,我国建国1949年;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总体上说印度比我国优越,印度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充足,人均耕地比我国多1倍以上,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国,但发展速度却落后于中国。我国实现粮食自给比印度早好几年。这样通过纵横比较分析,使学生从事实中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明确中国现阶段虽然落后,但发展速度快,一定能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发达国家。

还可结合教材内容,在教学中穿插介绍祖国社会注意建设各行各业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如讲我国农业时,指出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伟大成就,许多农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粮食、棉花、肉类、油菜籽、水产品等的产量均居世界之首,花生和茶叶居第2,甘蔗居第3,大豆居第4,甜菜和天然橡胶居第5,创造了“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奇迹,基本保证了12亿多人口吃饭穿衣的需要。讲我国交通是,指出我国交通运输业取得可喜成果,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长江天蛰上,飞架了一道道长“虹”,武汉、南京、重庆、枝城、泸州、九江、芜湖等长江大桥相继建成,从而数桥飞架南北,天蛰变通涂。讲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指出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举世曙目的成就;海河、淮河及黄土高原的治理,黄河的梯级开发,长江航道的整治和开发;引黄济青工程的胜利完成;“绿色长城”——“三北”防护林带的营造及沙漠的治理等。通过这些讲述,充分说明祖国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胜信念。

实事求是指劣势

地理环境是复杂多样的,对人类及其活动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教学时要事实求是,在讲清优势的同时,也一分为二地指出某些不利因素和劣势。

例如,讲我国的资源时,要指出我国既是一个资源大国,然而又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总数长期居世界之首,从人均占有量而言,地也不博了,反而成了一个资源“小国”。如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平均数的1/3;人均森林资源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5,居世界有林国家的121为;人均河川年泾流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4;人均矿产资源不及世界人均值的1/2。又如,在我国农业生产的教学中,除讲清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外,还应指出发展的不利条件。次外,还可横向比较,找出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激励学生加快建设祖国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结合乡土育乡情

自古以来,教育总是从乡土教育开始的,古代出版的大量“地方志”,是最早的乡土教材。家乡是祖国的一“细胞”,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祖国”。地理学家斯·奥勃罗契夫曾说过,要成为本国真正的公民,就必须研究自己的国家,首先应该研究自己的乡土,研究家乡的自然、历史、资源等。因而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增讲一些乡土地理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深切情感,达到熟悉家乡,建设家乡的教育目的。

如,讲矿产资源时,穿插讲了长丰县邻淮南,地下含有煤和石油等。这样,通过运用地理学的原理,分析学生所熟悉的家乡,使学生产生深厚的乡土之情,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效国之行。

结合实践多活动

一切知识都源于实践,社会实践可以是亲身到社会中去体验和感受。也可以包括参加对国情中现实的、热点问题的探讨。教学中结合社会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活动,是加强爱国注意教育和国情教育的重要的途径之一。

一方面结合近年来国际国内形式的发展,及时补充新的地理知识,扩大爱国注意教育和国情教育的视野。如介绍祖国十年国民经济发展规模和“十五”计划、经济等特区的起飞、大亚湾核电站、上海浦东新区、三峡水利工程、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等。用这些具体的、新鲜的事例和材料,造成一中氛围,让人人关心国情,让人人关心国情、了解国情,使学生不脱离社会实际,感受到祖国前进的步伐。

另一方面以课外活动的形式参与社会实践。如举办国情知识展览,“爱我中华”、“爱我安徽”知识竞赛等,促进学生知性一致,学以致用,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总之,地理课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内容,教师要善于挖掘,使学生感到“知识愈深,爱之愈切”。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我们应当建立起以“课堂教学为主体,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注意横向联系”的地理德育实施体系,在地理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和过情教育,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设计者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