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说营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人的四重属性

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你可以不知道“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哲学领域三个终极命题)”,但一定要知道“顾客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人口分布只是从宏观角度预估市场规模,要想开发、维护或扩大市场,还要知晓人的基本属性,因为属性决定了欲望、需求、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人的属性是根基,是源动力,与之相比,欲望、需求、行为等只是表象,是属性的产物。

人的属性有四个维度:生物人、经济人、情感人和社会人,消费者是这四重属性的结合体。生物人是人的自然属性,表现为人体遵循自然规律及物质层面的需求;经济人是指人是市场交换的主体,有思维,会“算计”,追求趋利避害,渴望用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收益;情感人是指人对客观世界(市场)的心理反应,正是因为情感的存在,才构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社会人是指人在市场交换中,必须遵守社会规范和履行社会角色,渴望得到他人(包括卖家和自己周围的人)的信任、认可和尊重。

四种属性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共同影响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只不过在不同的场景,四种属性的重要性和表现强度有所不同。比如,同样一碗牛肉面,在地摊或小吃店,顾客的生物人和经济人属性就表现强一些;在高档饭店,更多体现了人的社会属性;无论是哪一种场景,只要是与脾气相投的人一起吃,就一定会吃得happy,又体现人的情感属性。“男人的上半生用下半身思考,下半生用上半身思考”,这句话体现了男人的上半生像一个纯粹的生物人,后半生更具经济人和社会人的属性,而成熟男人的魅力不在于散发野性,更在于充满理性。

关于人性的假设,还有理性人、复杂人等理论,理性人是对经济人的延续和发展,是指人在决策时不会感情用事,而是精于算计和判断,强调了人在逐利时的理智。复杂人则是将这些假设归为一体,认为人是复杂的高级动物,在不同的情形下会表现出不同的人性,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超Y理论”正是基于这一假设。的确,人很复杂(尤其是女性更为复杂),也正是因为这些复杂性才让人际交往充满变数,让营销显得困难重重,让世界充满谜一样的魅力。

从营销角度讲,生物人、经济人、情感人和社会人这四大属性是产生需求的基础,只不过在满足需求的过程中,企业不能仅用单线思维考虑营销策略,一定要将消费者当复杂人来看待,即满足消费者的多重利益才会收到好的营销效果。

(一)生物人

作为一种生物,人与其他动物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差异。相似之处体现在为了生存都要进行吃喝拉撒睡等这些本能活动。差异之处在于人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制造工具,并利用工具去改造自然、创造和改善生存条件,以保障、满足、丰富和延长自身的生存,从钻木取火到人工智能,从煮茶叶蛋到制造原子弹,概莫能外,所以人可以处于食物链的顶端,成为世界的主宰。

一说本能,肯定会首先想到“食、色,性也”这句名言,这句话本是告子所言,只是由孟子记录并流传下来,所以许多人认为是孟子的名言。孟子倡导性本善,荀子倡导性本恶,而告子则认为无所谓善与恶,只有食和色才是人的本性。有多少人刻意曲解本能的真实含义,为自己的饕口馋舌、荒淫无度寻找借口。作为高级动物的人,食和色仅仅是两种最底端的生理本能,人的本能还有许多种,比如衣、住、行、运动、自由等。

生老病死是任何人都逃脱不了和必须面对的自然规律,可以说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生命的延续,为自己活,为他人活,为民族活。人只有活着,才会有希望,才会有“革命的本钱”,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活着就是指具有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和意识这些生命体征。肉体是灵魂或精神的物质载体,只有对人类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伟人(包括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等)才可以做到“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对于碌碌无为的众生来说,肉体消亡就意味着什么都不存在了,几百年后,真的是没人知道这世界你曾来过。你可以想想,有史以来千古流芳的才有几人?

人体本身就是一部天然的精密仪器。细胞是人体的基本单元,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人体共有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共九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免疫系统。四大组织和九大系统各司其职,任何一个出问题,人就会生病,“人体”这部机器就不能正常运转。

与其他物种一样,人体也是由化学元素组成,主要集中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前20个。人体含氧65%、碳18%、氢10%、氮3%、钙1.5%、磷1%、钾0.35%、硫0.25%、钠0.15%、氯0.15%、镁0.05%,这11种被称之为常量元素,还包含铁、铜、锌、钴、钼、锰、钒、锡、硅、硒、碘、氟、镍13种必需的微量元素。除氧、碳、氢、氮主要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之外,其余均被称之为无机盐或矿物质,矿物质无法自身产生和合成,需要从外部摄入。百年后,人也会化作春泥彻底融入大自然。

这些元素构成了人体的六大组成部分:水57%、蛋白质20%、脂肪15%、矿物质(无机盐)5%、碳水化合物2%、维生素1%,所以不能只说“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也同样是“水做的骨肉”,这六大成分也被称之为人体六大营养素。随着对人体认识的逐步提高,现在又将膳食纤维作为第七大营养素。膳食纤维是一种多糖,它既不能被胃肠道消化吸收,也不能产生能量,但可以排毒,是身体内的垃圾清运工,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肠癌、便秘、肠道息肉等就与膳食纤维过少有关。

要想身体健康,各种营养素或元素就要达到均衡水平,过量或过少均会出问题。比如缺铁易引起贫血、缺锌影响大脑发育和智力、缺钠会浑身无力,等等。如果你从事食品、营养品或保健品的销售或服务,你要清楚每种营养素特别是各种矿物质的作用机理,这样既接地气又显得专业,你的说辞会更有信服力。如果你只是普通的消费者,知晓这些常识会让你擦亮眼睛不容易被骗,会觉得“绿豆、长条茄子治百病”的言论非常荒诞,会对保健品那些高大上的新名词保持警惕。

健康是1,其余的都是0,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无从谈起。身体所需的营养在日常的蔬菜食品中已经足够,不必刻意去乱补,山珍海味可能不适合你,粗茶淡饭可能更有益于你的健康。年轻时透支本钱、不良习惯都是债,到老了都要还的,真的是“少壮不注意,老大徒伤悲”。规律的饮食,规律的作息,规律的运动,让身体规律地自我新陈代谢。

在雾霾、水污染、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人们的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烈,有机、绿色、环保、安全成为人们挑选商品时的首选,你的产品或服务要迎合顺从这种趋势,不能只做噱头,更不可虚假宣传,要做一个有良心的从业者。

(二)经济人

《红楼梦》中的“好了歌”所言“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是对世人活生生的写照——既羡慕神仙,又深陷世俗。在农耕时代,谷物粮食是人生存的根本,所以逐利就表现为多生产粮食,“利”字本身隐含“用刀来收割禾”。随着物产的增加,开始出现货币等价物,比如谷物、羊、贝壳、布帛、铜钱、金银等,一直到现在的纸币和即将推出的数字货币。货币的进化史就是一部人类的逐利史,无论是国内市场交换,还是国际贸易,亦包括大大小小的国内外战争,概莫能外。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之一,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时代,钱财越多,意味着用于交换的筹码越多,可以拥有的优质资源也就越多。用世俗眼光看,财富已经成为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可量化标准。

对财富的渴望和追求无可厚非,但不可不择手段唯利是图,不能为一己之利而损他人或社会利益,不义之财不可取,“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需要在社会规则的允许下努力工作,正大光明地去争取应得、可得之财。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奋斗,通过为他人、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来谋求财富回报。请不要用淡泊名利给自己的平庸找借口,即使淡泊也要有一定的资本。

人可以不求大富大贵,但也要力争衣食无忧。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没有足够的财富支撑,一个人在社会上就很难立足,去秦岭的钟南山当隐士也需要社会或朋友的救济。你可以不爱财,但赡养父母、教育子女是你应尽之责,这些都需要钱财来支撑。特别是病了才知道健康的重要性,病了更会知道钱的重要性。

所以说人都是经济人,也应该是经济人。“经济人”一词源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后由帕累托将之作为专有名词引入经济学领域,特指人专注于个人利益和效用的最大化。这一假设强调了人的自私自利,把经济利益视为人的唯一追求,这种限定虽然显得有些狭隘,但人的经济属性的的确确客观存在。尽管钱财不是人生的唯一追求,但也的确是立足社会赖以生存的根本。

营销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行为,你的营销活动首先要基于经济人假设,你需要做的就是找好那个平衡点,既可以确保企业合理赢利,又能够让顾客心甘情愿付款。从别人口袋里掏钱的确是一门技术活,这也正是营销的魅力所在。

顾客不是活雷锋,不会对你产生无缘无故的爱,之所以购买,一定是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觉得你的产品或服务有价值,能为他带来某种利益。对顾客来说,购买就意味着金钱上的付出,为了花得值,通常会货比三家,虽然有时候价格不是唯一的选购标准,但一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所以你一定要让顾客觉得物有所值、物超所值。

(三)情感人

只要是动物,就会有情感,只不过人类的情感更为丰富、更为复杂(其他动物也可能有丰富的情感,只不过不好观察),比如狗高兴了会向你摇尾巴,发怒或惊恐时会狂吠。根据百度百科解释,人的七情六欲中的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是感情的表现或心理活动,体现人的情感属性;六欲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是生理需求或愿望,体现人的生物属性。(与七情六欲相对应的是四大皆空,是佛教用语,四大是指地、水、火、风,四大构成世界,皆空是指一切都是空虚。)

情感和情绪都是人的一种主观心理反应,都是感情的表露方式,在表露时会伴随显著的身体—心理变化。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情感更倾向于稳定、持久和内敛的感情反应,有时候让人不易察觉;情绪更多的是指波动、短暂和外显的感情反应,可以通过面部表情、言语声调和身姿动作观察到。人可以隐藏自己的情绪,但不会欺骗自己的情感,只不过更多的时候是不能流露自己真实的情感而已。

情感可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积极情感主要包括爱、热情、高兴、喜悦、快乐、欢笑、放松、平静、兴奋、舒坦、爽快等;消极情感主要包括生气、郁闷、压抑、伤心、冷漠、苦恼、愤怒、痛苦、恐惧、绝望、仇恨等。积极情感的主要表现方式是笑,无论是微笑、欢笑,还是开怀大笑、哈哈大笑,都会让人感到身心愉悦;消极情感的极端表现方式是哭,无论是哽咽、抽泣,还是放声痛哭、号啕大哭,都是对消极情感的一种宣泄。追求积极情感、回避消极情感是人类的本能,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朝代的人都一样。

我们无须纠结于这两个词的准确含义,只需知道消费者均是情感人即可。在营销过程中,能否为消费者提供或创造积极的情感体验至关重要,关系到营销结果的成败,毕竟没有人愿意“花钱找气生”,最起码是避免让消费者产生消极情感,特别是生产与消费同步进行的服务业,顾客一旦产生不满,可能当场就拒绝消费。在购买和使用中,顾客产生的积极情感越多,就越会对品牌形成依赖,这种情感上的忠诚可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所以在营销时,不要仅把顾客视为追求物质利益的“俗人”(即使顾客是,也不要这样认为,要给顾客留足面子),更要关心顾客的内心感受。

(四)社会人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人都不可能长期脱离社会而独立生存。北岛的名诗《生活》全文只有一个字“网”,却点出了生活的真谛,我们每个人都是网中的一个节点,与他人、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任何人都不会是一座孤岛,桃花源只是一种乌托邦,在现实社会根本不存在。

有人的地方必有江湖。作为社会中的人,注定不能一意孤行,为所欲为,人的言论和行为必须接受社会规则和法律制度的约束,必须符合道德、伦理等社会规范,可以做商业模式和商业形态的破坏者、创造者,更要做商业规则的遵守者,游走于社会就必须遵守江湖规矩。

人的社会属性具有历史性、发展性、现实性、阶层性等特征,有国别、信仰、时代等烙印,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所在。尽管狼群、蚂蚁、蜜蜂等动物也讲团队合作,但也仅仅是为了生存的本能反应。人的社会属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的社会性需求,二是人际关系需求。

社会性需求可以对应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高层次需求,人们在工作、生活、交往、消费等场景中,渴望得到重视、尊重、信任、自由、关爱等最基本的心理满足,有时候这种心理上的满足远高于对经济利益的诉求,毕竟人们购买产品、享受服务的目的不是去受虐,不是去找生气,再好的产品、再优惠的价格,也弥补不了由冷漠带来的伤害。发生交互关系时,销售人员的态度、语言、语气、响应速度等都是影响交易的关键因素,一定要让顾客感受到被重视、被尊重、有面子,要让顾客有一种亲人般的感受,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人际关系是人社会属性的另一面。要想在社会上生存,你需要一个关系网络,这个关系网越庞大,意味着你可以接触到的社会资源越多,“独木难成林”“朋友多了路好走”就是这个道理。每个人的心智模式、性格、经历、成长环境、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等均不相同,这也决定了关系网的宽度、深度、质量也不一样,所以有“圈子”一说,对于王侯将相的圈子,草根布衣就很难融入。

根据人际关系的六维理论,你与特朗普、金正恩的联系最多只需要六个中间人,这世界真的是说大就大,说小就小。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天天去拉关系、交朋友,懵懂年龄交的朋友最真,因为没有功利色彩。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路走过了,许多事看开了,能走进你内心的人越来越少,才会发出“千金难买一知己”的感慨,不是社会变了,而是自己的内心变得复杂了。有些朋友,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人,走着走着就远了。朋友突然远离你,那一定是受到了最深的感情伤害。

人际关系的建立是以信任为基础的,关系营销、口碑营销、直销都是利用了这一点。人际关系共有四个维度:基缘维度、间距维度、交频维度和信传维度,其中,基缘包括血缘、姻缘、地缘、业缘和趣缘,血缘和姻缘的信任程度最高。间距维度是包括自然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远亲不如近邻,就是指空间距离可以让人感到亲近。交频维度是指交往和沟通的频率,朋友关系越亲密,往往互动越频繁。信传维度是指信息传递的内容和方式。微信之所以强大,就是把这几个维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既有私密性,又有一定的开放性。朋友圈就是你关系网的体现,但做微商千万别透支你的信用。

除此之外,人还有阶层等级之分。人从出生那一刻就刻着阶层的印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现实会告诉你是真的“有种”,“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孩子会打洞”就是既形象又贴切的比喻。尽管每个人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人是流动的,不仅指地域上的迁移,还包括从底层社会向上层社会的转变过程。上层社会有更高的社会地位,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可支配资源,所以每个人都在向金字塔的上部努力奋斗,正是这种向上奋斗的精神推动了整个社会向前进步。在同一阶层,人们可能处于不同行业,但财富、社会地位基本相当,消费意识和消费价值观也比较相近。在社会阶层相对固化的时代,向上迁移之路会很艰难,但又同时充满机遇。

了解人的社会属性,会让你重视每一位顾客、每一笔交易,因为每一位顾客背后都站着一大群人。满意了会为你免费做广告,并向他人推荐;不满意也会广而告之,并劝阻他人购买。特别是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信息散播的速度更快,影响更广。

人的四重属性对营销的启示见表1-4。

表1-4 人的四重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