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向超市学习,前后台类目拆分
首先,说说前后台类目拆分。如果我们去深究历史,那会发现前后台类目的拆分最先是在淘宝平台上做的。最早的天猫用了一个折中方案,通过在商品列表页面里嵌入大量的可编辑内容模块,可以让小二随时编辑,来形成导购路径。不过,这不影响分析的思路。
回忆一下小二与卖家的矛盾:小二为了导购,不停地调整类目属性;卖家为了商品的稳定,不希望调整。分歧其实是买家与卖家的需求矛盾,小二也左右为难,一方面导购是为了给买家更好的体验,另一方面也希望卖家不用经常折腾。
这里的问题就在于,一个产品没法很好地满足两个截然不同的用户群体。那怎么办?很简单的逻辑,把这个产品拆分成两个产品,一个满足买家,一个满足卖家。具体怎么做?大家去大超市逛一逛就能体会到了。
大超市里的商品,在货架上的陈列方式是变来变去的,随着季节更替、销售情况的改变、特定事件的发生等情况,会经常做调整。大超市还有一个地方是仓库,仓库的商品摆放是相对固定的,食品就在食品区,洗护品就在洗护区。所以说,商品其实是要放在两个地方——前台销售和后台存储,对应两种分类方法。我们也就借助这样的方式把前后台类目做了拆分,有了前台类目和后台类目。
简单地说就是:卖家通过后台类目发布商品,买家通过前台类目选择商品。
原来的那个类目变成了后台类目,还是一棵树,属性也还是属性,商品都是挂在后台类目的,按类目属性去挂。
前台类目的做法,简单地说,就是先按照前台导购的要求建一棵类目树,然后把这棵树的叶子类目去和后台类目建立关联关系,任何一个前台的叶子类目都可以对应任何一个或多个后台类目,不一定要是后台叶子类目,还可以增加属性筛选,直接关联SPU,并且可以增加各种商品筛选条件,比如买家信用、标题关键词、是否有消费保障服务(消费者保障将在后文多次出现,以下简称“消保”)等。
用例子来说明,比如女装,假设现在是夏天,小二希望把超短裙调整得更容易被用户看到,就可以搭建“女装-超短裙”的前台类目,然后直接把后台类目里,也许是四五级分类下的超短裙直接挂在前台类目的超短裙下。
比如说杰克琼斯卖得很好,就可以建一个杰克琼斯的前台叶子类目,然后到服饰里面的各个后台类目,把品牌是杰克琼斯的,可能有10个类目下的杰克琼斯品牌,都挂到前台的杰克琼斯下面,这意味着杰克琼斯所有的男装、女装、童装、配饰等都在一起了。
我们再看一下图3-6。
图3-6 前后台类目拆分示意图
右上方浅灰色处就是后台类目,下面颜色稍深处的品牌、性别、适合人群、适合场合,就是属性。属性下面是属性值,耐克、休闲、长袖等。左上方深灰色处就是前台类目。小二可以在前台搭建“活力青春-街头运动”这样个性化的类目,然后把后台类目“女装-T恤”下“品牌=NIKE&性别=女&适合人群=青少年”的商品挂在这个前台类目下。
再强调一下,前台类目只有在叶子类目下才能匹配后台类目。其实对前台类目来说,一般不会超过三级的,因为导购路径的长度问题,超过三级就没什么意义了。为了更好地导购,公共属性的概念也沿用到了前台类目里,如果一个前台父类目下面的所有子类目都有统一的属性,那么就可以把子类目的属性提取出来作为公共属性。可惜的是,到了2012年年初,这个操作依旧需要人工进行,需要小二按一个按钮——提取公共属性。
类目拆分为前后台的好处很明显,用相对固定的后台类目可以衍生出一个随时变化的前台类目,后台类目满足卖家,前台类目满足买家,皆大欢喜。后来,淘宝网、天猫、电器城等都是在同一套后台类目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不同的前台类目,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小漏洞(bug)——买家在前台,通过前台类目找商品,而前台类目是小二人工搭建的,那么很有可能,部分后台类目下的商品没有挂在任何前台叶子类目下,这就意味着,会有部分商品没法通过类目导购找到(当然,对搜索没有影响)。
还好天猫的产品经理很快解决了这个小漏洞,天猫给运营小二提供了“后台类目覆盖率”的数据。虽然这解决了当时存在的漏洞,但还不够,覆盖率只是给小二们做了一个提醒,在当时还没能设计出很好的工具辅助他们从操作上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一个值得期待的优化。
此外还有一大堆旧概念,但对淘宝来说是新的东西,在等着我们去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