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仓储业蓝皮书(2018)](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921/40623921/b_40623921.jpg)
三、大中城市仓储设施规划建设的重点内容
(一)科学测算仓储设施需求量
根据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物品总量、储存方式、全渠道发展方向、物流体系优化等因素,重点关注农林牧渔业产量、工业增加值、社会物流总额等统计指标变化趋势,遵循“人对物品的需求——物品对物流的需求——物流对仓储设施的需求”的测算路径,科学测算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仓储设施总量,避免盲目建设。
(二)合理配置各类仓储设施。
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重点关注各专业类型的仓储设施的功能配套及满足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相关需求,合理配置通用仓库、冷库、电商仓库及大宗物资仓库等类型的仓储设施。
一是继续保持通用仓库占较大比例。由于通用仓库储存和保管的物品没有特殊的温度、湿度要求,且这类物品在生产生活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通用仓库相较于其他类型仓库,分布最广、比重最大、应用最普遍,在仓储设施类型配置方面,这类仓库应占较大比例。另外,从出入库作业合理化及地面承重考虑,平房仓应占较大比例(50%以上);从节约土地资源考虑,立体库设施设备完善、运作效率高,适应各类企业需求,仓库空置率相对较低,应加大立体库建设力度。
二是有序规划建设冷库。冷库是冷链物流的核心组成部分,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应立足城市的具体需求。根据各城市冷库租金与冷库空置率情况,合理确定冷库总量,冷库租金增幅大、空置率低的城市,可适当规划建设冷库,按类型分冷库的配置参考比例:冻结物冷库约70%,冷却物冷库约30%;从功能上考虑,建议发展综合性、多温带冷库、配送型冷库。
三是鼓励和引导发展电商仓库。目前我国的电商物流已进入深度整合时期,行业格局已进入生态式发展,各大电商纷纷自建线下快递配送体系。未来大型电商自建或租赁仓储设施的趋势仍将继续,建议采取鼓励租赁及在现有仓储设施基础上升级改造的做法,以避免全社会仓储设施总量的盲目增长,减少重复建设。
四是适度发展其他专业仓库。根据各类物资的生产、流通及储备情况,合理配置适宜于存储钢铁、塑化、农业、纺服、能源、建材及有色金属等大宗物资的仓储设施;根据医药生产与流通发展需要,加快建设专业化的物流基地,配置适当规模的专业仓储设施。
(三)统筹城市仓储设施网点布局。
根据城市地域优势及农林牧渔业、制造加工业的布局、发展定位、交通枢纽分布及辐射带动作用等因素,合理布局仓储设施网点。
一是根据功能和服务特性布局仓储设施网点。为城市中转集散提供服务的仓储设施,规模较大,相对集中,辐射的范围较广,且多布局在城市边缘、交通条件较好、用地充足的地方;服务于城市共同配送的仓储设施,规模较小,相对分散,主要布局于市区域及其周边,交通条件较好、用地基本能够满足仓储及配送作业要求的地带,同时充分考虑周边商贸流通及居民集聚等因素。
二是根据城市类型布局仓储设施网络体系。针对大中城市的规模及产业特点,在仓储设施功能定位方面,应确定5个层级的网络体系:在超大型城市及资源相对优越的城市,引导发展以仓储设施集聚为基础的物流集群;在物流枢纽城市及产业特点明显的城市以及超大型城市边缘,鼓励发展大型物流园区及物流中心;在物流资源相对不发达、产业单一或生活保障特点明显的城市以及大中型城市的城区,规划发展区域性仓储配送基地;各类大中城市均应重视发展针对市区服务的转运中心、配送中心及末端配送网点;鼓励和支持农产品产地邻近城市发展城乡结合、服务于农产品流通的专业性仓储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