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蒙河段水沙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河道淤积严重,主河槽萎缩
由于上游引黄水量增加,宁蒙河道来水大幅减少;同时,龙羊峡水库、刘家峡水库的联合调度运用,虽然发挥了巨大的兴利效益,但同时也改变了宁蒙河段径流过程的分配,加剧了宁蒙河段水沙关系的不协调。刘家峡水库运用前的1951—1968年,下河沿站汛期与非汛期水量比例为61.95∶38.05,刘家峡水库投入运用后至龙羊峡水库运用前的1969—1986年,下河沿站汛期与非汛期水量比例为53.05∶46.95,龙羊峡水库投入运用后的1987—2004年,汛期与非汛期水量比例为42.06∶57.94。下河沿站和头道拐站的年输沙量逐年减少,特别是头道拐站的年输沙量减少幅度更大,其输沙量从刘家峡水库修建(1968年)前的1.76亿t减少到1968—1987年的1.09亿t,龙羊峡水库运用后,其输沙量进一步减至0.39亿t。龙羊峡、刘家峡两库联合调度后,黄河宁蒙河段呈现出水沙量减少、年内各月水沙分配趋于均匀、洪峰流量减小、汛期大流量时间缩短、小流量时间增长的特点。也正是因为龙羊峡、刘家峡两库联合调度,使得进入宁蒙河段的汛期洪峰流量减小、流量过程调平。就下河沿站而言,刘家峡水库运用期间,汛期平均流量由刘家峡水库建库前的1975m3/s减小到1591m3/s,平均削减率为19.4%;龙羊峡水库运用以后,其汛期平均流量进一步减小到945m3/s,其削减作用明显增大,1000m3/s以上的流量均受到削减,平均削减率为40.6%。
因此,水库汛期的控制,减少了下泄水量,使进入宁蒙河道的洪峰流量大幅削减,大流量出现天数大幅减少,减少了汛期宁蒙河道基流,恶化了进入宁蒙河段的水沙条件,降低了其汛期河道的冲刷能力,致使河道淤积严重。根据输沙率法计算可得,宁蒙河段的淤积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河段,内蒙古河段1986年11月至2004年10月年均淤积量达0.748亿t。河道淤积造成中小洪水流量水位明显抬高,平滩流量减小,防洪标准大大降低。就三湖河口站而言,该站的平滩流量由1986年的4100m3/s左右减小到2004年的1100m3/s左右,主河槽严重萎缩。2003年8月河道流量只有1000m3/s即造成堤防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