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可能患上冒名顶替综合征的生活方式
除了上述讨论的冒名顶替综合征触发因素,还有对易患上冒名顶替综合征的人群的分类。这与个性有关,我们稍后进行讨论,同时还有一些生活方式的因素,使这些人相较于其他人更易受到影响。瓦莱丽·杨(Valerie Young)是《成功女士的秘密思想:为什么成功人士饱受冒名顶替综合征困扰以及如何带症拼搏》一书的作者,按照她的观点,如下几种类型的人群受困扰风险最大:
● 学生。常常认为别人比自己更有竞争力,更成熟、更努力。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己并不属于大学校园或难以融入——其他人都是货真价实的,只有自己是欺骗者。这一点在年龄偏大的学生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毕竟他们在学校里是少数群体。
● 学术工作者和从事创意工作的人群。在他们的工作领域,与才华横溢的人同台竞技的情况太多了。
● 特别成功的人士和那些在职业生涯早期取得不同寻常成功的人。这类人群常常会受到天才型冒名顶替综合征的影响,后面详述。
● 家庭里第一代职业技能人员/大学生/研究生。因为他们是家庭里第一个达到如此目标的人,被寄予的期望比较高,他们要在很多方面证明自己,但也可能在高门槛前败下阵来。
● 那些不走寻常路而成功的人。他们往往更可能将成功归结于运气好,而不是自身努力。
● 小众人群(如女性、少数民族、同性恋、残疾人、信教人群等)。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往往会成为本群体或团体的代表,从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也会导致他们感觉自己像个冒名顶替者。
● 成功人士的子女(第二章详细描述了该情形下可能带来的冒名顶替综合征)。
● 自由职业者或个体户。这个群体常常依赖电子沟通,情感沟通渠道比较窄,从而难以传递或分辨那些温暖的或支持性的语调。对这类人群来说,他们很难知道自己是否处理得足够好,或者是否满足了预期标准,特别是因为交流互动的机会有限,他们可能很难获得积极的反馈。
以上人群更易患上冒名顶替综合征的原因,我们将在本章后续进行探讨。
学术界的冒名顶替综合征
根据博士生贝丝·麦克米伦(Beth McMillan)2016年在《泰晤士高等教育》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许多世界上备受尊敬的学术人员每天早上醒来,都会认为,他们配不上自己的职位,他们只是在假装,他们迟早会被人揭穿真相”。[3]无独有偶,学术博主杰·丹尼尔·汤普森(Jay Daniel Thompson)也坦白说,“据我们所知,即使是最杰出的教授也饱受冒名顶替综合征的困扰”。[4]
冒名顶替综合征在专家学者间如此盛行的原因是多样的。首先,学术界是精英领地,普通人很难进入。其次,学术工作者都被视为专家,并且常常以研究成果受到人们的评判,因此很容易患上专家型冒名顶替综合征。发表研究成果的竞争非常激烈,研究资助又只有极少数人能获得(同时你还必须像你最终的研究成果一样优秀)。所以你很容易感受到被期望的分量,也很容易产生这种感觉:肯定会有人发现你其实名不副实。
患有冒名顶替综合征的名人
如果你正患有冒名顶替综合征,那你肯定在一家好公司工作。有数不清的案例表明,许多对我们来说耳熟能详的、非常成功的名人,都有迹象表明他们在体验着冒名顶替综合征。我们选取引用了部分名人的事例。
● 玛雅·安吉罗(Maya Angelou)是美国著名作家、诗人,曾获得三次格莱美奖,被提名普利策奖和托尼奖,她也曾思忖到,“我已经写了两本书了,但每次我都会想,‘啊,这次他们一定会发现我在愚弄大家,他们马上就会揭露真相了’”。[5]
● 写过好几十本畅销书的著名营销专家赛斯·高汀(Seth Godin)在《伊卡洛斯骗局》(2012)一书中表示,他仍然感觉自己像个欺骗者。
● 两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得者、演出过70多部电影和电视剧的著名演员汤姆·汉克斯(Tom Hanks)在2016年接受杂志采访时问道:“他们什么时候才发现我其实是个骗子,并且把我的一切都夺走呢?”[6]
● 曾被多次提名奥斯卡金像奖、赢得金球奖在内许多奖项的女演员米歇尔·菲佛(Michelle Pfeiffer)表示,“我一直担心自己是个骗子,我会被发现的”。[7]她在另一次采访中同样表示,“我仍然认为人们会发现我真的没有天赋。我真的不太好。所有这一切都是个大骗局”。[8]
● 曾因影片《罪与罚》获得1988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朱迪·福斯特(Jodie Foster)一度害怕她不得不把奥斯卡奖杯还回去,“我觉得这就是个意外”,她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他们可能会来我家,敲开门说,‘很遗憾,我们打算把奖颁给别人,那个人就是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9]
● 美国演员、制片人和曾获得奥斯卡提名的唐·钱德尔(Don Cheadle)对《洛杉矶时报》说:“我所能看到的就是我做错的一切,那是一种虚伪和欺诈。”[10]
● 奥斯卡金像奖获得者凯特·温斯莱特(Kate Winslet)对作家苏珊·平克(Susan Pinker)说:“有时候我一早醒来,去片场之前,我总会想,我拍不了了。我就是个骗子。”[11]
● 查克·罗瑞(Chuck Lorre)是美国著名作家、剧作家,创作了《好汉两个半》和《生活大爆炸》等作品,他在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表示:“当你去看自己创作作品的彩排演练,如果效果不好,自然而然的反应就是‘我真是糟糕透了,我就是个骗子’。”[12]
● 获得奥斯卡奖的女演员蕾妮·齐薇格(Renée Zell-weger)在入选某角色时说:“他们到底在想什么啊?他们把这个角色给我,难道不知道我是在假装吗?”[13]
● 据报道,史上获得奥斯卡奖和金球奖提名最多的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曾“承认”,“我其实并不懂表演”。[14]
● 脸书网(Facebook)的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曾经参加哈佛大学一次名为“感觉自己像个骗子”的演讲活动,并认为他们谈论的话题指向自己——她愚弄了所有人。[15]她还在其他场合评论说,“有些日子我一觉醒来,感觉自己像个骗子,我自己都不确定我应该身处何方”。[16]
● 《哈利·波特》主演、明星艾玛·沃特森(Emma Wat-son)透露,她觉得,“任何时候都会有人发现我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17]
● 著名作家、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1938年在日记中写道,“我不是个作家。我在愚弄自己和他人”。[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