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影像医学:中枢神经系统卷(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造影剂

一、颅脑CT造影剂
(一)颅脑CT造影剂分类

目前用于CT检查的造影剂均为水溶性有机碘制剂,种类繁多,又分为:①离子型:离子型造影剂按结构分为单酸单体和单酸二聚体。单酸单体的代表药物有泛影葡胺(可用于各种血管造影及静脉肾盂造影。用于不同器官时,其浓度亦不同)、碘他拉葡胺等。单酸二聚体的代表有碘克沙酸。离子型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机体的耐受性差。②非离子型:如碘海醇(iohexol)、碘普罗胺(iopromide)及碘帕醇(iopamidol)等。非离子型碘造影剂较离子型毒副作用小,可用于各种血管造影及经血管的造影检查。非离子型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机体的耐受性好。③非离子型二聚体:如碘曲仑(iotrolan),多用于椎管内脊髓造影。

(二)造影剂不良反应分类

按照发生机制可以分为两类:①特异性反应或过敏样反应,与碘造影剂剂量、注入方式和速度无关,如皮疹、喉头水肿及过敏性休克等属于此类反应;②物理化学反应或非特异性反应,与碘造影剂的剂量、注入方式、速度和理化性质相关,如造影剂肾病属于此类反应。按照发生时间也可以分为三类:①急性不良反应,发生在造影剂注射之后1h之内;②迟发不良反应,发生在造影剂注射后1h到1周之内;③晚发不良反应,发生在造影剂注射1周之后。按照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三类:轻度、中度和重度不良反应。①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主要表现为皮肤发红、荨麻疹、恶心、头晕、喉咙发热发痒、打喷嚏,症状具有自限性特点,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但应严密观察;②中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主要表现为全身大量荨麻疹、轻微喉头水肿、血压一过性下降等,需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并严密观察,谨防升级为重度不良反应;③重度不良反应:很少见,发生率仅为0.01%~0.05%,主要表现为血压明显下降,休克,严重的气管、支气管水肿痉挛,严重的喉头水肿,甚至可能引起死亡,需要及时的辨别和快速有效的抢救,必要时联系相关抢救科室。非离子型造影剂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离子型造影剂的不良反应率,现代新型非离子型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

(三)过敏样反应治疗方案

常见具体过敏样表现的处置如下:①恶心、呕吐: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可适当使用止吐药;②荨麻疹:可使用静脉注射苯海拉明25mg,如果出现血压降低,可肌内注射肾上腺素0.1~0.3ml,必要时可重复;③支气管痉挛:a.面罩给氧(6~10L/min);b.β2 受体激动剂类喷雾剂;c.肌内注射肾上腺素,血压正常时给予0.1~0.3ml,血压下降时给予0.5ml;④喉水肿:包括面罩给氧(6~10L/min)和内注射肾上腺素0.5ml;⑤迷走反射导致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a.抬高患者肢体;b.面罩给氧(6~10L/min);c.静脉注射阿托品 0.6~1.0mg,3~5min后可重复,累积量不超过3mg;d.静脉快速滴注生理盐水;e.必要时可加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等。

对重度过敏样休克的处理意见:立即通知临床医师并召唤急救队伍参加抢救,同时现场医护人员应迅速判断患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及时展开心肺复苏,尝试使用心电除颤仪等;应具备建立并保障气道开放的能力;使用氧气面罩和球囊通气;肌内注射肾上腺素,成人0.5mg,根据需要可重复;静脉生理盐水快速输注;静脉注射激素或H1受体阻断药物。

(四)高危因素

有造影剂过敏史,过敏体质,如: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哮喘、食物及花粉过敏,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肿,严重心血管病患(如心功能不全、冠状动脉硬化、近期心肌梗死、长期心律失常和严重高血压等),体弱、脱水,严重肝、肾疾病,严重糖尿病,严重肺部疾患(呼吸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和肺栓塞等),脑损伤(新近脑血管损伤、惊厥、颅脑损伤),副蛋白血症(瓦尔登斯特伦巨球蛋白血症、浆细胞瘤),嗜铬细胞瘤(有高血压危象之危险),65岁以上老人及婴幼儿,过度焦虑,近期使用过造影剂,使用β受体阻断剂(易引起支气管痉挛及可能发生难以治疗的心动过缓),长期使用钙离子拮抗剂(易导致心动过缓和血管扩张),使用白介素-2和/或干扰素治疗,使用双胍类降血糖药(易导致肾功能不全,乳酸性血症),镰状细胞贫血等。

二、颅脑MRI造影剂

MRI造影剂可以分为纵向弛豫造影剂(T1制剂)和横向弛豫造影剂(T2制剂)。T1制剂是通过水分子中的氢核和顺磁性金属离子直接作用来缩短T1,从而增强信号,图像较亮;T2制剂是通过对外部局部磁性环境的不均匀性进行干扰,使邻近氢质子在弛豫中很快产生失相位来缩短T2,从而减弱信号,图像较暗。

按磁性构成来分,MRI造影剂可以分为顺磁性、铁磁性和超顺磁性三大类。临床中常用的钆类造影剂就属于顺磁造影剂。

钆类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低于碘造影剂,且这些反应绝大多数是轻微的,重度的、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非常罕见。常见不良反应:注射部位冰冷、温热或疼痛、感觉异常,恶心伴或不伴呕吐,头痛和头晕,瘙痒风团、荨麻疹。不良反应分为:①急性不良反应,造影剂注射后1h内发生的不良反应;②迟发不良反应,造影剂注射后1h至1周期间发生的反应;③极迟发不良反应,造影剂注射1周以后发生的反应,包括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nephrogenic systemic fibrosis,NSF)和体内钆残留。NSF是一种因患有严重肾病而获得的出疹性皮肤损坏性疾病,为慢性进展过程,可伴发全身皮肤和结缔组织的纤维化。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学会(ESUR)指南(2014年)把大环状造影剂列为NSF低度风险造影剂,如钆布醇,经临床验证常规剂量下使用钆布醇的肾功能不全患者,无任何一例NSF病例发生。有文献报道多次使用线性磁共振造影剂的患者齿状核有钆的残留,而使用大环状造影剂则不会有残留或影响很小。

(王晓明 高培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