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引擎](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213/42552213/b_42552213.jpg)
自序
一、什么是目标引擎?
乘坐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时,你会感受到引擎转动所产生的爆发力和推动力。汽车时速100公里、高铁时速300公里、飞机时速800公里,这都是背后的引擎驱动力,人类要飞越太空,必须要制造更为强劲的引擎。
目标引擎,是指制定目标后,由目标本身而引发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既是由目标达成后的愉悦而产生的拉力,也是由达不成目标而产生的痛苦与压力,是内在和外在的混合力构成。由于人的趋利避害的本性,正激励的拉动,加上负激励的推动,共同构成了目标引擎力的大小。这种目标引擎力,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所体现。
我体会到的目标引擎力,是来自命运的一次转折。人的一生中,重要的转折不多,而我的转折来自高考。我出生于皖南农村,16岁的我面临人生中的一次重要选择。要么考上大学走出农村,逃离贫穷的现状,要么回家当农民,承接父辈们一代一代“修地球”的宿命。我意识到自己别无选择,只有考上大学这条路,就此心中树立了一个目标。
今天回想起来,当年那种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追寻目标的过程,让我充满力量。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一定能够考上大学。是什么在支撑这个信念呢?就是目标,别无选择,只有这条路,而且一定能够达成。
我相信自己能够做到,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实现目标,我甚至开始憧憬在大学校园的生活。为了这个目标,我想尽各种办法。我上街买了一幅立志字画挂在床头,每天睁眼就能看到它:“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我找到上年全村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老乡取经,借他的复习资料,认真攻克每一道题,不懂就问,直到搞明白为止。我学习历史,用对联方式记忆历史大事件,背得滚瓜烂熟。我把英语单词写在胳膊上、手背上,吃饭看、走路看、睡觉之前看。我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我不觉得累,甚至觉得学习变成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努力付出逐渐取得成效,经过每周、每月的阶段测试,我的各科考试成绩也在大幅提升。同学们很惊讶,连老师都很吃惊,一个平时连中等水平都算不上的学生为什么进步这么快。因为我心中有个强烈的、坚如磐石的目标。每次小进步的快乐加强了我的努力,我也变得更加自信。经过持续半年的付出和努力,我以全校文科第一名的好成绩考上大学。
这段为了目标而付出的人生经历让我终生难忘。每每想起当年那种心无旁骛的付出和投入,那种全力以赴的拼搏状态,都让我莫名感动。在我大学毕业进入工作至今二十余年的时间里,我一直想在生命中呈现那种状态,但是那种感觉仿佛再也不会出现。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再也没有当年那种为了改变命运的场景出现了吗?是因为没有危机做不到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吗?这些年我一直在苦苦思考这个问题。也许是命运使然,我从事的绩效管理培训、咨询与辅导工作,一直与目标密切关联。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我讲授《绩效增长模式》课程300多场,授课听众达到40万人次,培训辅导与咨询企业数百家,在与这些学员和企业沟通交流目标时,我经常会询问两个问题:
1.在你的人生经历中,有没有一个时刻,在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或者重大突破,设置目标、坚定不移、身无旁骛、全然投入,虽然辛苦异常但内心又极其兴奋的时刻?
2.你觉得今天的自己跟当年那个时刻相比,今天的团队跟当年那个团队相比,在投入付出拼搏奋斗为实现目标的过程是不是有很大差距?如果有这种差距,是什么情况导致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距呢?
每当谈到第一个问题时,无论是百亿企业家还是百万小老板,无论是大型团队还是小型团体,他们的话匣子迅速打开,眼神间透露出兴奋与光亮。
“想当年,我们遇到多大的困难,但没有人抱怨,大家齐心协力……”
“那个时候艰苦,条件比现在差多了,但是大家斗志高昂、士气高涨……”
“那时候没有资源,没有人支持,就是凭着一个信念,坚定地相信目标能达成……”
人的一生,谁没有过拼搏奋斗的时刻,谁没有过曾经的辉煌,谁没有过一两次感动自己的瞬间。那种光辉岁月常常萦绕脑海,让人心生感动。那是一种怎样的状态?没有外在优越条件,身心俱疲却斗志昂扬,心中的目标和信念在持续燃烧,全身心充满力量,那就是目标引擎时刻!
二、哑火的引擎
当我继续追问第二个问题时,沉默的一刻出现了。
为什么今天没有这种感觉了呢?
为什么今天制定目标不激动了呢?
为什么今天很难做到全身心投入,再现曾经的那一刻呢?
是没有制定目标吗?还是目标没有产生引擎推动力?我把这种状态叫引擎哑火,它有四种表象。
1.目标变成数字游戏
企业制定的年度目标、月度目标,是在家里摁计算器算出来的,是双方讨价还价的结果,目标变成冷冰冰的数字,没有感情。具体来说是以下几点。一是没有走访市场,数字的背后没有支撑,目标本身没有说服力。为什么销售额增长是30%,而不是35%,也不是40%,数字背后的逻辑关系是什么?老客户有多少,新客户有多少清不清楚?市场有什么变化没有?二是数字背后新的增长点在哪里?目标=老数据+新增长,要实现增量目标,增长点有没有找到?是新客户开发,老客户回头,还是大客户销售额提升?三是数字增长的行业地位如何?有没有“三看”(看历史、看标杆、看战略),有没有对标行业标杆?数字背后代表着梦想和企图心是什么?
由于数字游戏式制定目标,带来的后果是以下几个。第一,大家根本不重视,目标本身就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是估计出来的,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更不要说说服别人。由此带来目标的严肃性不够,要么经常改目标,要么达不成也无所谓,反正是老板要求的。第二,找不到发力点。找不到增长点就意味着找不到发力点,业绩要增加,要撕开一个口子,这个口子在哪里?找不到发力点,行动计划和资源配置就不会聚焦,由此导致四面开花、处处发力,结果是浪费枪炮子弹。第三,跟不上行业普遍发展。因为没有对标,自以为是,看不到行业发展前景及市场竞争状态,从而陷入盲目的价格战竞争,或者守城,没有快速突破与增长。
2.制定目标闭门造车
自己在家里关起门来定目标。闭门造车的表现有以下几种。一是没有找到自己的客户。这里面的客户包括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比如销售部的客户是谁呢?是经销商、门店,也包括最终消费者;生产部的客户是谁呢?销售部,生产出的产品满足销售部的需求,最终也是顾客和消费者。采购部的客户是谁呢?生产部。下游就是客户,但是别忘了企业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客户——老板,也要关注老板的需求和重点。二是没有探听客户的需求。虽然找到了对手,但是不去探听客户的需求,不了解客户的想法,实际上目标与客户也是息息相关的。比如销售,如果不了解顾客动向,你如何销售,向谁销售?如果不进行全面的市场摸查,你如何制定出目标?如果你制定的目标没有和深度市场调查结合,你的目标还有意义吗?生产也是一样,下一年要生产多少,品质如何、规格如何,如果不匹配销售的需求,就没有竞争力。三是不去比较对手的差异。在探听客户需求的过程中,要对比差异化,没有差异化,就会同质化,最后就会陷入价格战。闭门造车带来的后果是,第一目标不切实际。缺乏横向关联,各自为政,目标跟公司整体战略、与客户的需要有非常大的差距。第二内耗加大,资源配置不聚焦,行动不聚焦,没有战略一致性。甚至很多部门相互之间都不知道彼此的目标,互相配合更是谈不上。第三直接导致失败。不关注客户、不关注市场、内部前后没有关联的目标,本身就意味着失败。
3.双方心态攻防转换
如果说制定目标不能做数字游戏和闭门造车,这是方法论问题,那么制定目标时双方心态的把握就是底盘和操作系统问题。好比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不好,装任何APP都没用。那么,双方心态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为什么在有些企业,制定目标时企业和员工双方间彼此非常信任,而在有些企业却是攻防转换彼此怀疑呢?
攻防转换的心态有几种表现。一是双方信任度低。老板总是感觉员工不努力,没有主人翁精神,不愿意付出;而员工却认为老板说话不算话,朝令夕改,经常不兑现承诺。二是由于信任度低,双方各怀心思,相互拉锯。老板希望员工多做一点,把目标定得很高;员工期望少做一点,把目标定得非常低。双方经过一轮轮的拉锯,好比菜市场讨价还价般达成妥协意见。三是由于不信任,双方不是坦诚相待,没法相互交心,执行力差,出了问题时就容易出现相互推诿。不是想办法找出问题,而是互相推卸责任。
由于攻防转换心态,双方制定出的目标没有太多凝聚力,因而也就无法产生足够的目标引擎力。碰到外在形势好,一俊遮百丑,风平浪静。但如果外在形势差,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时,内部矛盾就会激化。一个松散凝聚组成的团队,无法打赢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
4.缺乏相互激励
常规情况下理解的激励,是指目标达成后带给双方的好处,譬如票子、位子和面子。在商言商,就事论事,明确目标达成后的激励机制,对企业和员工双方确实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一是改变激励结构,从固定工资形式改变为固定工资+绩效工资形式,鼓励员工多劳多得。二是对取得巨大成就和突破的个人,再给予突出贡献奖励,这也是荣誉激励体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这样是否就够了呢?远远不够。企业更需要造就一种激励,那就是在奋斗过程中每个人所带来的价值感和成就感,这是内在激励。三是造就一种“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的组织氛围,一个伟大的组织,才能让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激励是相互的,既有达成目标后公司对员工的激励,也有达成目标过程中员工努力付出对老板的激励,这是一种良性互动,是一个闭环过程。这种相互激励的过程,会造就一种对于目标的极度渴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是一种巨大的目标引擎力。
三、再造目标引擎机制
2020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病毒危机突然爆发,打乱了无数人的工作与生活。在危机时刻,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打赢这场艰苦卓绝的抗击疫情战役。控制疫情,早日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在这个共同目标引导下,全力以赴、分秒必争,这就是目标引擎的力量。
这是生死攸关下的奋起反击!这是面对考验时释放出来的人性力量。那么这种力量可不可以解构和复制呢?回到之前我问的第二个问题:“你觉得今天的自己跟当年那个时刻相比,今天的团队跟当年那个团队相比,在投入付出拼搏奋斗过程是不是有很大差距?如果有这种差距,是什么情况导致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距呢?”这本书就是在做这样的探索。
本书共分为四个篇章(如图1所示)。第一篇章认知篇,回答一个问题,到底目标是什么,制定目标背后的本质是什么。第二篇章讲述如何制定目标,尤其是重新定位后的目标制定思考。第三篇章讲述目标分解的实质,是责权利的进一步完善。第四篇章是目标的落地执行篇,讲叙目标落地与执行追踪所引发的思考。这四个篇章相当于飞机引擎的四片叶片。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DF595D/22064501201876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P13_10301.jpg?sign=1739256027-QZ9xfjGL6eZid0QL2IOgxO1ItzJkmWmt-0-f820298e4bc26169d5bf98750dfad801)
图1 目标引擎四大篇章
第一,认知很重要,对目标的认知要升维。王阳明讲“知行合一,知后能行,行能促知”。目标没有产生引擎作用力,首先是认知出现偏差,总认为目标是外在压力,是不得已而为之。其实目标是“未来成果的预先呈现”,是“寻找新的增长点”,目标制定对企业、管理层和员工都非常重要,制定目标不仅是一个理性行为,也是一个充满感情的过程。
第二,制定是关键,制定目标的操作要升级。制定目标不是一个重复过去的假动作,而是一个重新定位的过程,是面向未来突破增长的过程。这个突破不仅针对员工,而且也是针对企业高中基层,尤其是核心重点岗位。在第二篇章里,重点谈到CEO、副总、销售、生产、采购、质检、人力、行政等职能的目标制定。与很多教科书简单罗列指标不同,我在书中着重探讨了当前存在的问题,角色重新定位和制定目标的突破方向问题。比如针对副总制定目标,首先探讨当前副总岗位存在的问题。其次,重新定义副总岗位,副总的角色非常重要。再次,给出副总制定目标的1+1模式,第一个1是指经营者指标,第二个1是指管理上的重大战略议题。这些建议不是我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我二十多年辅导企业实战的结果。
第三,分解是重点,目标分解就即是责权利分解的过程,也是寻找达成目标的策略方法的过程。目标分解不是简单粗暴地往下压担子,而是把责权利一层层地往下落实。目标分解越细化,成功就会越直接。而很多企业分解目标不注意工作方式方法,没有做到“上下贯穿、前后关联”,没有责权利一起分解,没有通过分解过程把目标深入人心。其结果就是走形式走过场,目标虽然分解了,但员工并没有体会到相应的责任感,没有产生应有的动力,而只是被动接受上级的压力。这样的分解是程序性工作,没有多大作用。其实,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层层动员的过程,是一个逐层发动的过程,是一个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的过程。
第四,落地执行是核心,达成目标的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目标制定好后,不是贴在墙上就算了的,还要落地执行。而为了保障执行落地和目标达成,必须寻找各种达成目标的支撑要素,制定实现目标的策略方法,实施必要的兵棋推演,从各个角度确保目标的实现。在执行落地过程中,通过常打小胜仗来凝聚士气,及时进行目标与行动计划复盘,总结经验教训。同时要正确看待目标达成率,成功也好,暂时还没成功也罢,要的是持续的奋斗精神。如同马丁·路德·金所言“如果你不能飞,那就奔跑;如果不能奔跑,那就行走;如果不能行走,那就爬行;但无论你做什么,都要保持前行的方向。”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目标引擎》的写作是一种探索,我深知书中内容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此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我将一如既往,奋力向前!
江竹兵
2020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