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在对话中有时不宜追问(上)
——黛玉为什么不回答宝玉的追问?
春天到了,潇湘馆里竹林茂盛,环境幽静。黛玉午睡醒来,情思绵绵,不觉长叹一声:“每日家情思睡昏昏!”恰好来访的宝玉在窗外听见了,忍不住问黛玉:“为什么‘每日家情思睡昏昏’的?”黛玉不答。宝玉进屋后接着追问:“你才说什么?”黛玉干脆否认:“我没说什么。”黛玉这一声长叹显然是在思虑爱情问题,但囿于封建礼教和少女的矜持,她不能回答宝玉的问题并倾诉衷情。宝玉的追问实际上是黛玉无法回答的。可见,在对话中,追问有时是不宜进行的。(第26回)
上面的例子是为了避免听话人羞涩和难为情,而不宜追问;下面的例子则是为了避免听话人陷入窘迫境地而不再追问。《红楼梦》第36回,王夫人向凤姐询问赵姨娘、周姨娘的“月例”是否每月按数分发,并问:“前儿恍惚听见有人抱怨,说短了一串钱,什么原故?”凤姐一听,忙对“月例”发放现状作了很多解释。王夫人听罢,“半晌”无语,不再追问,转移了话题。其实,凤姐拖欠、克扣“月例”的事情,贾府早已传得沸沸扬扬,几句虚与委蛇的谎言怎能遮掩过去呢?王夫人心里也知道这个情况,她的诘问实质上是一个警告,告诉凤姐不要做得太过分了,适可而止吧。已经问了,就达到警告的目的了。王夫人就不再具体追问下去。如果再继续追问,会让凤姐处于非常窘迫的境地。而凤姐是王夫人日常管理中的得力干将,王夫人还要用她,因此给凤姐留了情面,点到为止,不再继续追问了。
在对话中,感到有的事对方不便说,也不宜追问。第28回中,宝玉路过凤姐处,凤姐招呼他:“你来的好,进来,进来,替我写几个字儿。”她让宝玉坐下书写:“大红妆缎四十匹,蟒缎四十匹,各色上用纱一百匹,金项圈四个。”宝玉写完莫名其妙,问:“这算什么?又不是账,又不是礼物,怎么个写法儿?”凤姐含糊其词地回答:“你只管写上,横竖我自己明白就罢了。”宝玉一听,不再追问了。这些字所记的事情,是凤姐管理工作中的事情,有的不宜公开说出来。宝玉知道,这种情况不宜追问,再问,会让听话人非常为难。
另外,在跟别人谈笑时,对方如果讲了一个笑话,这个笑话或许涉及说话人身边的人或事情,听完一笑即可,不宜追问。第39回中,刘姥姥饭后在贾母处信口胡编了个故事:
那刘姥姥虽是个村野人,却生来的有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经历过的,见头一件贾母高兴,第二件这些哥儿姐儿都爱听,便没话也编出些话来讲。因说道:“我们村庄上种地种菜,每年每日,春夏秋冬,风里雨里,那里有个坐着的空儿?天天都是在那地头上做歇马凉亭,什么奇奇怪怪的事不见呢?就象旧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地下压了三四尺深,我那日起的早,还没出屋门,只听外头柴草响,我想着必定有人偷柴草来了,我巴着窗户眼儿一瞧,不是我们村庄上的人——”贾母道:“必定是过路的客人们冷了,见现成的柴火,抽些烤火,也是有的。”刘姥姥笑道:“也并不是客人,所以说来奇怪。老寿星打量什么人?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极标致的小姑娘儿,梳着溜油儿光的头,穿着大红袄儿,白绫子裙儿——”
本来,听完这个乡间故事也就罢了,信以为真的宝玉散席后仍然追问刘姥姥:“那女孩儿是谁?”刘姥姥只好接着乱诌。涉及说话人身边人物或事物的笑话,有时是说话人随口编造的,有的是完全虚构的,去追问岂不跟宝玉一样可笑。有的笑话跟说话人平时对人对事的看法有关。这种情况不宜追问,如果涉及对某人的看法,追问就更不好了。因此,凡是别人讲的涉及身边人物、事物的笑话都不宜追问细节。
在日常生活的对话中,如果要进行追问,须掂量掂量,是否会给对方带来不便,带来难堪,等等。凡是可能引发负面效果的追问,都不宜进行。注意到这一点,既尊重了对方,也维护了自己跟对方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