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眼界·国外印象记·访苏两月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出国之前

(一)释题

许多学科学的人,如好久住在一个地方不出去,便同生了病一样地不舒服。若是好久没有新的材料,供他研究,也同样地感觉到烦闷。

若说叫德日进在实验室待半年,不令他看到新的山水,他便同得了病一样,室内工作也做不好。又有一个法国名岩石学家拉夸在中国旅行,于归国途中,路过安南,他沿途没有得到关于他所特感兴趣的岩石材料,他写信给朋友道:“没有什么东西可吃。”此不过略举二例。其实人生需要新的生命、源泉,新的刺激,人人如此,不过在学自然科学的人,尤为迫切。能时时有新的材料发现,可以使他的内心常保清新,足以鼓励追求前进的勇气。就是说一个学自然科学的人,需要时有新的眼界。这新的眼界,可以包括两方面,已如上述,今再详为申论一下。

一、旅行方面的新眼界。我国一般人,往往安土重迁,以老住在故乡为乐,以旅行为苦,所以往往终生在百里之内,其眼界当然是很少的。此在今日,当然不合时代。现在的青年,需要随时追求新的地方。地方走得一多,心胸自然扩大。自然,足不出户的人,也可由书本上得到许多知识,但语云“百闻不如一见”,并不如俗人所讲“看景不如听景”,而实在是“听景不如看景”。此即在平常游历,亦是如此。若果自己有一门专长,或者较感兴趣的方面较多,无论自然科学方面也好,人情风物也好,都可以时时增加新知,扩充自己的新眼界。总之,要向外边走,走的地方越多越好。能走到新的地方,自然最好。即不能向新的地方走,而旧的地方的重游,也往往有益,因为可以发现以前所未发现的事物。虽为旧地,却一样可以扩充新眼界。

二、材料方面的新眼界,较为专门化。就是自己专门研究的,或感兴趣的,总要有一种欲望求得新材料,以扩充关于知识方面的新眼界。譬如,我是学古生物的,老是抱着那几块标本,看来看去,虽非玩物丧志,然日子一久,也觉无聊。如能看到新采出的标本,无论新种也好,旧种也好,心中常感到愉快。我想学其他方面学问的人,当然有同感。此等精神,名曰追求的精神,也就是科学研究不可少的精神。新材料,新知识,新眼界,然后达到科学的进步。老在故纸堆中找材料,在外国早已过去,在我国尚有人视为时髦。故纸堆中,诚然也有新的材料,可以扩充吾人的新眼界。然真正的新知,还是寄托于实在的事物上。

近来人喜欢谈人生观。若说一个新时代的人,或至少学过科学的人,其人生观当为新眼界的人生观。因人生最高目的,在追求真理,增进人类知识,从而谋人类的福利。人生最有意义的工作,不在保守已有知识,及传授于下一代,乃是在已有的知识上,再加上些知识,再以之传于后代。换言之,就是以整个人类为单位,要扩充整个人类的新眼界。世上的工作,还有比这个再纯洁、再有意义的吗?吾人的人生,还有比这个更庄严、更伟大的吗?

我今因将有国外之行,而此次所去地方,几乎全是新地方。感觉于新眼界之扩充,甚有意义。因拟将所见所闻,择要记之,即名之曰“新眼界”。又恐读者对此名或有误会,因于未开场之前,略为申述至少我对于新眼界的看法和重视。不过这本游记式的《新眼界》,当然是着重上边所述的第一类。专题研究的新眼界,只能约为提及一二。我的意思,是除了供给卧游上的材料以外,或者也可以对精神上,加一些兴奋作用。故先以择题当作楔子。

(二)战争与新眼界

战争虽为人类残酷的悲剧,却具有建设性推动性,使人类文化,继续增高,并且使人们的眼界,另辟新天地。所以凡是中外历史上的变乱,均多少有些此等作用。因为在平时人们的动态与心理和战时是不同的,而移徙的情形,也特别显著,人人均须舍弃旧环境,另行奋斗,以适应新环境。其结果,当然发生两种现象。一种是淘汰作用。其不能适应新环境,或若干不幸的人们,由此逝去。一种是免于淘汰和悲剧的人,再为奋进,以创立新的局面。此当如生物史上之演化现象,不过在人类,相当复杂。所谓淘汰者,不一定是劣分子,自然也有幸存的,其成分或比其他生物为多。但无论如何,其多数留存的人,总可以算是适者。而此等适者的新生活,与彼此的关系,也自然与前大不相同。其间自然产生新的推进力量,所以每次战争以后,往往有一灿烂时期。而在战争中所发明所发现的东西,往往也很多。此等得来的新知识,在平时当然也有,不过推进得很慢罢了。

即如这一次世界大战,世界每一角落,每一个人,莫有不受了大战的影响。就我国来说,沦陷区的人困苦颠连,同时敌人盘踞若干年,自然也受了十分影响;而由战区来到后方的人,每人都有一部逃亡的可歌可泣的历史。至于原在后方的民众,虽比较上不曾有移徙之苦,但受了外来的影响,于生活方式上及思想上,当然也起了很大的变化。至于关于抗战所发生的新的建设、新的局面,在在均使一般人感觉到新接触,扩充了新眼界。

从全世界战局来讲,其场面当然更大。此国军队,移往彼国,当然也于文化风俗上,发生了不少影响。盟国与盟国间,敌国与敌国间,当然免不了有许多接触,有新知识的交换。而即盟国与敌国间,也彼此互相学习不少。至于小小的个人,在此潮流中,随地随时,可以说都是新天地、新材料,当然是不待言的。因为战争的关系,以前一个人的环境,也被摧毁了。凡是在目下的生活状况的人士,他的工作,可以说全由战争来决定,可说是战争命定一切。在此局面之下,个人选择的自由几乎很少,一切要听命大局面之支配。一个人如此,一家庭如此,一国也是如此。于是乎旧的不可复睹,绝不能恢复到以前所希望的境界。其结果,当然创造出将来的新环境、新局面。此所创造者,虽不一定是好的、于人类有福利的,然无论如何,思想上,行为上,都是新的,可无疑义。而算起总账来,至少大体上都是建设与推动人类的新文明的。

在此洪流中,我自然也是其中的一个。当抗战发生以前,我在北平有很好的实验室,能安心工作,自己认为很有兴趣的工作。妻子也在身旁,生活虽不合标准,也还相当舒适。但是霹雳一声,震惊了一切,离开故乡似的北平,开始漂泊的生活。由香港而长沙,寄寓七月,又由长沙过广西经安南到昆明。在昆明住了将近三年,又到四川寄寓。其间也在许多地方,做过职业的旅行。但若非抗战,我过去七年的行踪,绝不会同现在一样,这是可以断言的。十足的战时生活,自然时时影响到身心。这些对于我,可以说全是新的,全是受了战争所赐的。

所以我们诚然厌恶战争,因它是残酷的。但它于我们的新事物与新鼓励,却也不少。我并不是讴歌战争,不过这是铁的事实,我们无法否认的。过去如此,现在尤甚。我国如此,外国亦然。将来战争结束以后,呈现于我们面前的,当然为另一新的世界。此新世界,也就是战争之赐,对于我们新眼界之扩充,莫有比这个更大、更有意义的了。所以说,这是个伟大的时代。我们何幸而能处于此伟大的时代。至于这时代何以伟大,就是因为我们可以借此看到新局面,增广我们的眼界。

(三)旧河山

年来此居北碚,虽曾到野外做地质旅行若干次,然以在离乱之年,总觉家属四处各地,不胜其苦。尤以母亲年老在家,仍日日操作不怠,因久有归省之思。比及奉命赴美,不胜悲喜交集。喜的是,可趁此开阔新眼界,至少对于个人的学养上,大有裨益,比之伏处北碚,总强得多。悲的是,不但不能回家,还要在此时期远行,未免更增母亲的挂念和自己的思念之情。两全之法,想回里一视,并趁此送妻回去,以便与母亲及新由北平来的二子团聚。而我北碚的寓所,也可以简单化一些。

由北碚回家的这一条路,已走过一回,但此次所经,并非完全相同。因上次去,是沿江到广元,来时过成都。而这一次来去均过遂宁新道。川陕同为后方重要省份,而由渝至双石铺之汽车道,为通西北各省之主要交通线。当然沿途景象万千,述不胜述。第一天由北碚起身,便很不吉利,匆促间送行李的人,在歌乐山少拿下一件行李。此车为北碚校车,想来可以退回。不料后来追到竟发现其中大部分值钱的东西少掉,其毛病就出在司机或管车人身上。在歌乐山住在一个场面很大的旅馆,每日八十元。然房间小如监牢,床上被褥,已成黑色。脸盆也莫有。茅房之脏,不能容足。当日会到甘肃油矿局运输处处长张先生,一问我们住的是这个旅馆,便立即警告我们,要小心行李。因据说在此旅馆中,行李失掉,是没有人可以负责的,于是乎吓得我们连门也不敢出。

由歌乐山第一天起身,昏黑中到了潼南县。住某一店中,设备更简。幸仅为三十元。所以虽几同露天,而计值上,也视为和歌乐山差不多。到广元找不到旅馆,因广元为交通孔道,十二点钟以后到达,便很难找到旅店。后由人介绍,始得住于交通旅馆一小房中,每日八十元,水钱另加。入夜不及一二时,房外枪声连作两次,后始悉为某种冲突。后经打听,才知广元治安,大不如我前次在此调查之时,时常发生抢劫人命等案。

有一天因赶路,昏黑夜半,到了沔县。任司机开入一店中,得一室,室户无门,窗无纸,木板上打开铺盖,用破席遮着窗户,以阻寒气。院中空无一物,依墙有席棚一,则大茅厕也。虽严冬,犹臭气逼人,脏无可下足处。如此草草一夜,次晨整装上车,临上车时,举头望店门,其上有斗大四个字,则赫然“花园饭店”也。院中连草也没有,何况乎花。如此名不副实,真荒天下之大唐也。

又有一天,在一小地方打尖,茶饭粗恶,虽非夏天,而令人再难下咽。吃后算账,则竹杠为沿途冠。看看该饭店招牌,则挂着“新生活饭堂”五字。阅此不禁哑然失笑,真是啼笑皆非。名实不副,上行下效,所谓建设如此而已。

宝鸡为西北交通要地,陇海路以西终点。连日汽车劳顿,今得再坐火车,心中感到愉快。为安慰自己计,特忍痛购头等卧车,以资休息。不料上车后,看车上设备,竟和以前二等相同。后经打听,根本即无头等车,今之头等,即昔之二等也。但车上无暖气,而暖气管俨然,所以事实上反有了冷气管,因此等金属管,在冬天更发出冷气。但床上仍只一毡一单,又不准携带行李。窗帏幔悉去,玻璃上已为冰所盖。忍冻一夜,几不可支,自以为苦而上当,反不如上三等车,因人多反可以稍暖也。后经打听,知火车上之拥挤,正不下于汽车。甚至有人购得车票,尚挤不上车。车到站时,人们上下拥挤情形,不堪入目,俨若昔日军阀时代之交通情形矣。

在家住数周,目击乡下一切情形,多有可记。但这些不是本篇的主文,不能写得太多,所以只可从略。印象最深的,当然为物价。肉八十四元一斤,麦四百多元一斗。且尚有上涨趋势,因之不但比重庆贵,比西安还贵。人民担心着明年的收成,因为入冬以来,已无足用的雨雪。最妙的是,每一次天明,下薄薄的一层雪,遮不住尘土,而报上大登特登,名曰瑞雪,专电发出,各地报上均有,所以人们多不信陕西天旱。

我在写至此时,适值阴历元旦。阴历已废除三十余年,在城市地方,本已不应铺张,况且在军事时期,又逼近前方,又值物价如此高涨。但事实上却大大相反,各家仍照常过年,彼此走亲戚。我已多年不在家中过旧年,今在家乡,忽见各种情形,仿佛又回到童年时代,引起了无限感慨。但同时好像觉得三四十年的光阴,没有过去一样。家乡一切,还是仍旧。因此又联想到虽然此地已通火车多年,而至今无一座真正原新式住宅,似乎受外界的洗礼并不深。华县依然是古老的华县。这些思潮,在心中上下不已。有时比照各处所见,颇觉矛盾。但是我终于不能如此久住下去,仍然匆匆地离开了故乡而回到北碚。

以上所述,不过我临出国前回乡所经鸿爪之一。为何要叙在主文的前边,一来是表示我远行前的序幕旅行,二来是表示我们虽然在抗战之七年中,有多少进步,但也有些不必讳言的方面,须再靠我们努力去纠正。语云,知己知彼。何妨先知己,这也是反省工作中所不可少的!

(四)搁浅在北碚

世上事以延期为常例,以如期干到者为例外。我这一回去国,也自在常例之中。去年初动议时,急如星火,恨不得马上就到了美国。后来中央训练团受训,请假回家,一直到二月中旬,才回到北碚。当时以为不久当可成行,谁知道等了差不多两月,才有起身的消息。

现在出国没有从前那样方便,中训团受训,据说为一种精神训练,固不可少。此外手续上种种,也相当复杂。幸大半由主管机关办理,尚觉不十分费事。兹将各事,归纳起来,简述于后。

关于身体健康方面,首须检查身体。我是在重庆市民医院进行,并要X光透视。此外还打种种预防针,如伤寒、霍乱及天花接种等等。另外要打一种黄热病预防针,因为在非洲有一种黄热病,打了之后,方可保险。

关于护照方面,由主管向外交部请领,为官员护照,黑皮金字,与从前普通护照相同,手续尚为简便。

关于护照签字,要先亲到美国大使馆签字。除填表格交相片外,最主要的为要打双手指纹,共三份。据说因为在战时都是如此。此外要在英国领事馆签过印度之字,可以不必亲去。

关于请外汇方面,是一切钱均在印度及美国领取,国内不能支出一文。请外汇手续,须一切证件完备后交验,始可请出。

以上各事办完后方可向航空主管处接洽飞印飞机。我关于上列各事,均已完竣,但只有最后二项,竟在此坐等了两个月。因当时回家时,未能先将护照签字,以便领取外汇,所以回到北碚以后才办理后二者,于是延了又延。

北碚两个月,即小住也不是无事可做。不过关于专题研究方面,不能放手去做罢了。所可惜的,今年在贵阳举行的中国地质学会年会竟未能参加。

终于一切都就绪了。离了北碚,前往重庆,候机起行。从此后一切之一切,均为新眼界。我愿意将我之新眼界,择要叙述,以飨读者。自释题以至现在,所讲均非主文,故均从略记述。但只此简略的记述,或者也可以使大家明了我所以要作这一本《新眼界》的意义,故不嫌繁冗,置之卷首云云。

(五)重庆待发

在北碚待了差不多两个月,终于接到通知,说是十九日左右可以起身。于是将早已准备好的行李,再加以最后整理,于十五日离别了北碚的亲友,登车往重庆。这总算旅行的日程,更为推进一步了。随身的行李,相当简单,一箱一包。到了重庆,即直往资源委员会接洽。始知请求的飞机票,尚未蒙批准,日期实未一定。但既已来此,只有住下再说。好在重庆尚有许多朋友可谈,倒也不感寂寞。

抗战以来,主要在三个后方都市,住得最久。一为长沙,不过短短七个月,旧的长沙,已不可复见了。昆明差不多三年,由二毛钱一斤肉,售到五元多一斤肉。听说现在已成为后方最贵的都市,新的昆明也已好久不见了。在重庆北碚,也住了三年多。我看过老的重庆,在抗战前数年;也看到新的重庆,在抗战中的挣扎与成长。现在虽然说胜利在望,但究于何时可以得到,无人能定,在如此情形下我要离它还适异国,自然有许多感触。

新的重庆,已非旧的重庆可比,已成为世界政治中心之一。有人比作亚洲灯塔,这亚洲的灯塔,自然大放光芒,不久要使全亚洲黑暗的部分,尽成光明。但这路程的艰苦,是尽人皆知的。譬如我们的缺点很多,毋庸讳言。有些人仿佛以为我们真已位于四大强之林,其实事实上尚待我们大大地努力。我国繁盛区域早已沦陷,后方若干都市的繁荣,也只是表面的。我们国家的财富与人家相比,真是远而又远,将来建设,真是千头万绪,比之抗战工作,尤为困难。但这些困难,要忍着痛苦,努力打破。

许多不能令人十分满意的事情,常常易使人灰心。而物价继续上涨,尤使一般人感到气闷。我在重庆这几天,简单的饭,即花四五十元一餐。猪肉已将一百元一斤,还常购不到。鸡蛋六元一个。大多数的公教人员,以典卖为生。而少数人过十分阔绰的生活,穷极奢淫。这显然是病态,而不是正常的现象。交通十分拥挤,街道依然很脏,果皮满地。多数人民,过着贫民窟式的生活。

总而言之,我的感触是复杂的。情绪是喜乐悲哀不一的。有些事情,令人兴奋,有些事情令人悲哀。我只希望将来回国以后,兴奋的事情,比悲哀多些。我很有理由这样相信,然亦有理由,使我不无怀疑。重庆,中国的象征,再见!以后你要给予更大的希望啊!

原是十九日起身,因未订到机位,或其他原因,改于二十二日起飞,但仍未能一定,直到二十一日上午,始知二十二日确可起身。但同时有一消息,最高当局,有中止派员赴国外说。内容广泛,甚为严厉,故不觉对我明日之可否成行,尚有怀疑。我对于出国本是无所谓的,不过既已奉命,不得不行,所以也对之淡然。

此日再收拾一切,并会见许多朋友,自不觉有一番惆怅。同时向家中去信报告行期,一切均已确定,只静待飞机起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