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心律失常学(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节 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内优先传导途径、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

一、窦房结

窦房结(sinus node)位于上腔静脉和右心耳的界沟内,长1~2cm,宽约0.5cm,位于心外膜下,有的深达肌层。在显微镜下,窦房结中央为P细胞,周围为过渡细胞,在外侧为心房肌细胞。窦房结P细胞为小纺锤形细胞,体积较周围的心房肌细胞小,肌纤维也少于心房肌细胞,且没有闰盘结构。

窦房结的血供来自多支动脉,主要来自窦房结动脉,其他还包括心房支和气管动脉的分支。在人群中,55%窦房结动脉起源于右冠状动脉,45%起源于左冠状动脉。

二、结间束(心房优势传导途径)

结间束连接窦房结和房室结,包括前结间束、中结间束和后结间束。前结间束从窦房结头部达到房室结;中结间束从窦房结中部发出,在卵圆窝边缘达到房室结;后结间束起源于窦房结尾部,沿界脊下端走行至冠状窦,向下进入房室结。不同的结间束之间电活动传导的特性不同,但共同形成窦房结到房室结电活动的传导。人群中结间束分布的位置和数量存在一定变异性。

三、房室结

房室结位于冠状窦和三尖瓣之间,长5~7mm,宽2~5mm。在显微镜下,房室结细胞大小与心房肌细胞相似不对,但明显小于心室肌细胞,在细胞间有丰富的弹性和胶原纤维,可以见到闰盘。房室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或层次:表层、中层和深层。各层在细胞的排列、弹力组织和胶原组织的含量、神经纤维的分布上层次各不相同。三层结构共同构成房室结传导冲动通路,也是房室结双径传导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律失常形成的解剖基础。

四、房室束

房室结穿入中央纤维体后成为房室束,穿入部分最长1.5~2mm(穿部)。通过中央纤维体后位于室间隔顶部,向下分为左、右束支。房室束细胞内径大于房室结细胞,但小于周围的心室肌细胞。在光镜下,房室束细胞内能见到横纹和闰盘;在电镜下,细胞内可见到丰富的缝隙连接、桥粒和肌膜粘接。

五、左束支

通常在成人左束支总干在起始处宽约1cm,延伸1~3cm后,分出较大的后分支和较小的前分支。前分支分布在前间壁、前侧孔乳头肌部。左束支总干,前、后分支的大小及形状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六、右束支

右束支是独立的结构,长50mm,宽1mm。沿室间隔下行到右心室前侧乳头肌处分为三段,分别支配前乳头肌、室壁、右心室下间隔表层。

七、浦肯野纤维

浦肯野纤维比心室肌细胞大,具有横纹和闰盘。浦肯野纤维在心内膜下变成过渡细胞,最后变成心肌细胞。浦肯野纤维连接束支末端,组成相互交织的网,位于两侧心室的心内膜面,将心脏冲动几乎同时传到全部左、右心室的心内膜。浦肯野纤维只深入心内膜下心肌的1/3。

传导系统随年龄的变化:正常随年龄增加在心房,包括房间隔(心房优势传导途径)和窦房结区、房室结区形成脂肪浸润,不同程度取代窦房结和房室结细胞。脂肪组织浸润也可发生在房室束和束支,随年龄增长,传导系统出现细胞丧失、萎缩、肥大或纤维化,传导束呈线状,出现不同程度的空缺区(无传导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