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医诊疗设备与临床应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七、穴位探测针灸治疗仪

穴位探测针灸治疗仪是集现代高新技术及传统中医针灸学、经络学理论于一体的新一代高性能脉冲针灸治疗仪,是中国传统针灸技术与现代电子科学的结晶。该仪器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尤其对常见病(如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周围性面瘫、坐骨神经痛等)均有显著疗效,在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图1-7)。

图1-7 穴位探测针灸治疗仪

【仪器原理】

一定电流通过电表,连接于人体经穴或非经穴表面时,在体表上有容易通电和不容易通电的区域,说明其阻抗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可以通过被测区与电源之间的电流表显示出来,如果电流表显示的电流量大,则该区域为低电阻点,反之,电流量小者为高电阻点,这样就可以反映出经穴和非经穴的电学特征(早期大量的研究结果提示经穴具有低阻特性)。

在此基础上,仪器可进一步探索不同经穴之间的差异,因为每个人相同穴位的伏安特性曲线不一致,而对单位个体而言,由于人体新陈代谢程度差异,不同穴位间伏安特性曲线也不一致,而阻抗电位测量电路将人体阻抗伏安特性转化成电信号,形成特定的伏安曲线,以此来判定经穴。

【操作方法】

1.打开设备开关。

2.选择探穴功能后,将参考电极置于左腕屈侧腕横纹上约2cm处(或由手握住),以探头在穴位的相应解剖部位探穴。探测时,探头应垂直于皮肤表面,各探测点所施压力和停留时间应相同。

3.选定治疗波形,打开强度调节开关,转动旋钮,调节输出脉冲强度,此时可根据治疗需要调节频率及强度。

4.治疗结束后关闭设备。

【临床应用】

适用于针刺治疗,体表穴位电刺激,电兴奋治疗,经络敏感测定,耳穴、体穴及穴区带的测定等。

1.腧穴导电敏感性探测

受检者肌肉放松,以75%酒精棉球清洁1次,待酒精挥发后即可测试。参考电极置于左腕屈侧腕横纹上约2cm处(若参考电极为铜制,导电性良好,亦可由手握住),检测者手握与探头相连的推力计,掌握推力,把探测压力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要求压力变化时,一般将指针控制在0.2~0.3kg),输入定制波型为F05型数字合成函数/任意信号发生器,选择方波连续电脉冲,频率2Hz,电压±2V。然后对迎香穴、阳白穴、睛明穴、地仓穴、下关穴、太阳穴、攒竹穴、阳白穴(以上穴位随机选择)分别施以0.2gf压力,再施以0.5gf压力,观测数字存储示波仪的液晶显示屏上测得方波脉冲波型的变化,如果稳态电压提升明显,则目测变化最明显的即为敏感性最强的腧穴,结果为迎香穴,稳态电压增加幅度较大,其他腧穴变化幅度较小。5分钟后,波型已经恢复正常状态,对所有上述待测腧穴重新测量,此时,在待测腧穴上涂抹导电溶液生理盐水,马上测量,并观察变化。目测变化最明显者仍为迎香穴,稳态电压增加幅度较大,其他穴位变化幅度较其小。

2.耳穴、体穴测定

受检者肌肉放松,选定要测定的部位(以耳部为例),以75%酒精棉球清洁该部位,待酒精挥发后即可测试。选择探穴模式,参考电极置于左腕屈侧腕横纹上约2cm处,另一个探针电极触及即将检测的耳部皮肤。探测时,探头应垂直于皮肤表面,各探测点所施压力和停留时间应相同。当探针电极接近或触及穴位时,蜂鸣器发出声响、LED显示光信号,记下此时穴位的位置,继续探测,寻找下一个穴位。

3.针刺治疗、电兴奋治疗

受检者肌肉放松,以75%酒精棉球清洁患处,待酒精挥发后即可测试。局部取穴时,选择探穴模式,参考电极置于左腕屈侧腕横纹上约2cm处,另一个探针电极触及皮肤的受伤处或痛处周围。探测时,探头应垂直于皮肤表面,各探测点所施压力和停留时间应相同。当探针电极接近或触及穴位时,蜂鸣器发出声响、LED显示光信号,记下该点位置。远部取穴时,可先预估治疗穴位的大概位置,如合谷,在虎口间,将另一探针电极触及虎口处皮肤,声光信号出现后停止探测,该探测点即为合谷穴。探测结束后可调整为治疗模式,治疗仪的治疗电极即可在探测到的穴位处进行针刺或电兴奋治疗(切忌在皮肤损伤处进行针刺或电兴奋治疗),治疗时间为20~30分钟,每日1次。

【注意事项】

1.禁用于妊娠妇女及患有急性病、传染病、恶性肿瘤、心脏病或有心脏起搏器等植入式医疗器械者。

2.颈前区或喉两侧慎用,或遵医嘱。

3.不得对伤口进行电兴奋、体表穴位电刺激治疗。

4.治疗仪输出不得短路,无用旋钮一律置零,用毕关闭电源。

5.仪器操作时不得进行治疗。

6.使用时不允许将仪器与金属物接触。

7.开机治疗时,同组输出端两个金属夹或电极不能相碰,以免造成短路,损坏仪器。

8.测试时注意实验区域人员距离示波测量仪器2米以上,以减少人体电磁干扰对仪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