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全电脑多功能低频脉冲治疗机
全电脑多功能低频脉冲治疗机应用低频及中频电流共同作用于人体,中频电流被低频电流调制后,其幅度和频率随着低频电流的幅度和频率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电流称为调制中频电流。近20年来,在国内广泛应用的低中频治疗仪,在原有的低频治疗仪(电针仪)的基础之上,适当引入了部分中频电流(图2-13)。

图2-13 全电脑多功能低频脉冲治疗机
【仪器原理】
1.仪器原理
仪器电路分成三个部分。
(1)控制电路:
由按键、单片机、指示灯组成。按对应的按键,开启相应的功能输出,指示灯亮起时,模式可调整。指示灯对应输出强度时,强度可调整,一般输出强度以能耐受为宜,不宜太强。
(2)升压电路:
在P5.2口输出一定脉宽、频率的方波,用来使Q1处于开关状态,电源通过L1、Q1、D1、C1组成的升压电路,在电容C1两端产生比电源高几倍的电压。无需一直输出信号,让其保持升压,只需在输出的一瞬间前升压,停止输出后,升压电路停止。
(3)波形控制及输出电路:
输出时,先让升压电路工作,升压后,P5.0、P5.1分别输出(两个口不能同时输出),P5.0和P5.1输出的波形是一样的,只是相位相差180°,这样就可以在输出端同时得到两个感觉,不会出现一端口有感,另一端口无感的现象。在这两个端口中,可以通过控制输出电路的通断和升压电路的电压模拟各种按摩手法,也可以调制中频、密波、疏波、间升波等波形来产生镇痛、减肥等治疗功能。
全电脑多功能低频脉冲治疗机采用正弦交流电。由于是交流电,作用时无正负极之分,亦不产生电解作用,通过低中频电流克服机体组织电阻,而达到较大的作用深度,操作简单。
2.治疗原理
包括即时止痛(直接止痛)作用、后续止痛(间接止痛)作用和低中频电刺激的综合效应。
(1)即时止痛(直接止痛)作用:
通过掩盖效应,应用中频电流引起明显的震颤感,使冲动介入疼痛传导通路的任一环节,可以阻断或掩盖痛刺激的传导,从而达到止痛或减弱疼痛的目的。即时止痛作用的体液机制多是通过内啡肽起效的,内啡肽是从脑、垂体、肠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多肽,具有吗啡样活性,是体内起镇痛作用的一种自然神经递质。与镇痛有关的主要有脑啡肽(即时止痛达3~4分钟)和内啡肽(镇痛持续3~4小时)。低中频电流刺激可激活脑内的内啡肽能神经元,引起内啡肽释放,达到镇痛效果。这些物质镇痛效果较吗啡强3~4倍,又无吗啡之副作用。
(2)后续止痛(间接止痛)作用:
低中频电流治疗后的止痛作用,是通过使用电流,改变局部的血液循环,使组织间、神经纤维间水肿减轻,组织内张力下降,因缺血所致的肌肉痉挛缓解,缺氧状态改善,并促进钾离子、激肽、胺类等病理致痛化学物质清除,以达到间接止痛效果。
(3)低中频电刺激的综合效应:
低中频电刺激对机体组织有兴奋作用。中频电流和低频电流单一周期,不能引起1次兴奋。由于哺乳动物运动神经每次兴奋后有一个绝对不应期,持续时间约1ms左右,因此为使每个刺激都能引起1次兴奋,频率不能大于1 000Hz。为此将1 000Hz以下的低频电流与中频电流相结合,综合多个刺激的连续作用引起1次兴奋,达到对机体的刺激作用。
【操作方法】
1.按“主机”键,打开电源,显示屏显示1s,处于开机状态。
2.按“时间”键进行时间设定,设定范围15~30分钟,开机默认为15分钟。
3.按显示屏的“模式”键,选择对应治疗模式。
4.设定时间后按“增强”或“减弱”键(输出左或输出右)调节输出强度,调到最高或最低时发出提示音,强度以数字显示,每按压1次显示对应数字,输出强度在0~60档可调。
5.按“自动”键,可以开启或关闭自动模式功能。
6.按“开关”键,即关闭仪器。
【临床应用】
可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偏头痛、睡眠障碍、周围神经损伤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腹泻、胃灼痛等)及关节疼痛类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等)。
1.肺癌化疗所致呕吐
选用低频脉冲治疗仪,治疗前常规消毒双侧内关穴,将一次性理疗用电极片套于治疗电极板上,分别放在双侧内关穴,正负极相对贴合,并用固定带固定。调整脉冲强度,从弱到强,至患者最大耐受强度,每次25分钟,每日1次,7日为一个疗程。低频脉冲内关穴治疗肺癌含顺铂方案化疗所致的呕吐,疗效确切,不仅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化疗按时、按效完成,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小,操作方便。
2.产后缺乳及乳房胀痛
充分暴露双侧乳房,常规清洁消毒,在电极片上涂抹耦合剂后放置在双侧乳房上,使用束带将其固定,保证电极片与乳房完全贴合。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系统和调整电频大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25分钟,每日2次。应用低频脉冲治疗仪并结合乳房按摩,不仅能够保证泌乳量充足,还能缓解乳房胀痛,更能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的效率。
3.产后护理
干预前对产妇及其家属讲解治疗原理、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使其提高治疗配合度。指导产妇取仰卧位,常规清洁消毒干预部位及周围皮肤,将耦合剂均匀涂抹在治疗仪的电极板上,分别放置在乳房和腹部,并使用固定带将电极固定,开启电源进行治疗。治疗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强度由最低开始,逐渐增加,每次增加后询问产妇的感受,若可以承受则继续增加,若不可承受则下调至其可承受的范围。依据产妇的分娩方式控制治疗频率,若为自然分娩,则每次30分钟,每日1次;若为剖宫产,则每次30分钟,每隔2日一次。治疗过程中需严密观察产妇的情况,若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并进行处理。低频脉冲治疗仪在足月分娩产妇产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宫缩疼痛,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宫缩持续时间、恶露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
4.脑性瘫痪患儿康复
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低频脉冲治疗仪。治疗条件为单一波形方波,波宽为0.6s,工作频率为1.67Hz,电流为50mA以内。采用一次性电极板,共3组,第1组为脑部,固定于平衡区、足运感区、双侧运动区;第2组为上肢,第3组为下肢,均固定于相关肢体无力的肌肉上。每次20分钟,每日1次,每周6次。康复训练配合低频脉冲治疗脑性瘫痪合并运动障碍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患儿智力及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5.早泄
在每日口服帕罗西汀排尿20mg/晚的基础上,联合低频脉冲治疗。选取天枢、气海、关元、肾俞、志室、三阴交、太溪、足三里,粘贴专用电极片,连接低频脉冲治疗仪,每个穴位治疗5分钟,共40分钟,疗程为8周。口服帕罗西汀联合低频脉冲治疗早泄疗效确切,较单一口服帕罗西汀或单独行低频脉冲治疗效果好,安全可行。
6.老年抑郁症
应用低频脉冲治疗仪,通过电刺激的方式达到扩张脑血管、改善脑部微循环的作用,同时可保护中枢神经,降低神经元兴奋性。重复单调刺激可引起泛化抑制和条件反射;电流刺激与睡眠有关的中枢,或电流刺激大脑皮质,使网状结构发生被动性抑制而导致睡眠,可以达到放松、暗示等心理治疗的作用。在运用低频脉冲治疗的同时,灵活地辅助运用说理、启发、诱导、鼓励、保证、暗示等心理治疗方法,又可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促进病理心理向生理心理转化。
7.尿潴留
将两块大小为200cm2的电极用水浸湿,挤掉多余水分,一块放置于膀胱体表投射区,另一块放置于L1~S2,两电极前后对置。输出下述三种波形各1分钟。锯齿波:频率(100±10)Hz,输出电压峰值,负载时为100~102V。疏密波:疏波与密波交替出现,两波交替时间为1.5s,频率20次/min。断续波:成组的密波间歇地出现,密波持续时间与间歇时间有一定比例,交替时间2次/min。可耐受者每日1次,必要可每日2次。
8.人工流产术后
在常规连续口服抗生素7日预防感染的基础上给予低频脉冲辅助治疗。患者术后完全清醒后,清洁骶尾部皮肤,将涂抹耦合剂的治疗极片放置于骶尾部,调节输出频率为30~50Hz,低频持续刺激20~30分钟。可显著降低人工流产术后痛经的发生率,可能与低频脉冲促进子宫创面修复、减少盆腹腔炎症反应有关。
9.产后尿潴留
在常规健康指导及传统诱导排尿(如缓解心理压力、协助产妇恢复及保持安静情绪、提供私密排尿环境、鼓励自行起床排尿,对部分伴有排尿困难的产妇,嘱其听流水声、环形按摩下腹、温开水冲洗外阴,刺激逼尿肌收缩排尿)的基础上采用低频脉冲治疗仪治疗。产后4小时,协助产妇取仰卧位,将脉冲治疗仪治疗片涂抹耦合剂后置于产妇骶尾部、膀胱及双乳房,保持电极间距4~5cm,接通电源,治疗电压150~200mV,每次20分钟,每日1~2次,连续治疗3~5日。低频脉冲治疗操作十分简单、无痛无创,可预防产后尿潴留,在电磁波的刺激下,子宫平滑肌筋膜松弛,子宫收缩,可加快恶露排出。
10.肩周炎
在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肩关节辅助活动至自主活动,前屈、后伸、外展及旋转活动等)配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的基础上,联合电针及低频脉冲治疗。取肩井、臂臑、肩髃、肩髎、合谷、条口、曲池、肩峰、阿是穴等,以1.5寸毫针直刺或斜刺,施平补平泻法,予连接直流电刺激。于疼痛部位施以低频脉冲治疗。上述两法均每次20分钟,每日1次。电针联合低频脉冲治疗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关节僵硬、减轻康复训练痛苦,于短期恢复肩关节活动度,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注意事项】
1.心力衰竭及恶病质者禁用。
2.外周血管疾病、血栓性静脉炎、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3.不能对刺激提供感觉反馈者禁用。
4.急性皮炎、急性湿疹、较严重的心脏病、恶性肿瘤、破伤风、局部皮肤破损、活动性肺结核者禁用。
5.对电流不能耐受者禁用。
6.局部有金属异物、植入心脏起搏器者,以及心脏部位、孕妇腰腹部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