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中药熏蒸治疗器
中药熏蒸治疗器,又名中药熏蒸机、定向药透仪或中药热雾治疗仪,是一种新型实用中药熏蒸综合治疗仪。其主要用于中药定向药透、中药熏蒸、热疗和理疗。以中药蒸气直接熏蒸皮肤或患处,利用皮肤的吸收、渗透、排泄作用,发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机体内毒外出、扶正祛邪的作用(图3-5)。

图3-5 中药熏蒸治疗器
【仪器原理】
1.治疗原理
通过药物的热辐射作用,使患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改善。药物熏蒸机体,其挥发性成分经皮肤吸收,局部可保持较高的浓度,能长时间发挥作用,对改善血管的通透性和血液循环、加快代谢产物排泄、促进炎性致痛因子吸收、提高免疫力、促进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2.仪器原理
使药物在加热状态下定向透入患处,充分发挥药效。中药熏蒸治疗器由主机、控制器、治疗器、脉冲电极及导电连接件构成,主机与控制器、治疗器之间以导线连接,并接以脉冲电极;主机包括变压器、辅助电子电器、中央处理器及壳体、前面板、后面极;治疗器由内壳和外壳通过连接件固定而成,并设有相应的软垫,软垫上设有药物层,内壳外壁设有防水绝缘层,内壳内壁设有电热涂层,电热涂层与外壳之间设有隔热材料,并于密封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利用物理热效应和药疗效应的双重作用达到内病外治、由表透里、舒筋通络、发汗而不伤营卫的目的。熏蒸过程的热效应是源源不断的热药蒸气以对流和传导的方式直接作用于人体,而药疗效应是熏蒸药物中逸出的中药粒子作用于体表,直接发挥疏松腠理、发汗祛邪、疏通经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杀菌消炎等作用,从而起到未病先防、治疗疾病的目的,且避免了良药苦口及内服药对人体产生的毒副作用。
【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了解相关病情,询问既往病史及传染病史。
2.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合作程度,告知其操作的目的、配合要点及使用药物的作用等,取得合作。
3.操作者洗手、戴口罩,向熏蒸机药锅内放入2袋煎好的熏蒸药液,接通电源,打开开关。
4.调节设定参数,包括时间和温度,进行预热,温度最高40℃,时间30分钟。
5.待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后,帮助患者脱衣物,进入熏蒸舱,并关闭舱门。
6.设定熏蒸温度(不超过40℃),熏蒸时间为冬季30分钟,夏季20分钟。
7.按运行按钮,开始治疗。
8.治疗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胸闷、憋气、心慌等不适,如有不适立即停止,并通知医生。
9.治疗结束后,帮助患者开舱门出舱,协助患者整理衣物。
【临床应用】
1.适应证
(1)精神疾病:
失眠、抑郁症、焦虑症、头痛、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等。
(2)风湿病: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3)骨与关节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退行性骨关节病、急慢性软组织损伤。
(4)皮肤病:
银屑病、硬皮病、皮肤瘙痒症、脂溢性皮炎等。
(5)内科疾病:
感冒、咳嗽、高脂血症、高蛋白血症、糖尿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肠炎。
(6)妇科疾病:
痛经、闭经等。
2.应用举例
(1)产后切口护理:
讲解产后注意事项及禁忌,指导母乳喂养,提高产妇认知度,耐心倾听解答疑惑,以消除隔阂,提高患者依从性。做好切口护理,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伤口浸湿;合理饮食,补充高蛋白、粗纤维及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表皮代谢功能。给予中药熏蒸治疗前,认真讲解熏蒸原理,告知中药功效,观察熏蒸部位皮肤状况及患者的精神状态,尽可能满足其合理需求,营造良好的心理状态。准备物品(治疗盘、药液、水温计、熏洗桶、治疗巾、纱布、弯盘),选用合适方剂配置药液(方药:黄柏12g、金银花20g、苦参20g、地榆20g、蒲公英30g、大血藤30g、薏苡仁20g、艾叶20g、马鞭草20g),确定熏蒸部位。熏蒸前核对医嘱,评估患者情况和病室环境,调节室温,协助产妇坐于熏洗桶,注意观察药液温度(43~46℃),偏凉时可加入适量热水,保持药液温度,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熏蒸完毕清洁会阴部,协助患者穿好衣裤,整理床单元及所用物品,做好终末处置,及时书写护理记录,签名确认。每次30分钟,每日1次,持续治疗3日。鼓励产妇适当下床活动,以利恶露排出,指导产妇循序渐进地做产后塑身操。
(2)老年焦虑症:
中药熏蒸处方为桃仁12g、赤芍30g、红花12g、制川乌15g、麻黄15g、海桐皮20g、制没药12g、白芷15g、透骨草12g、伸筋草12g、千年健15g、大黄10g、连翘12g。凉水泡1小时后水煎,煮沸30分钟取1 000ml药液,倒入熏蒸治疗器中加热熏蒸40分钟,每日1次,每剂中药液使用3日,10日为一个疗程。热力刺激协同药物作用促进患处皮肤血管扩张,并促进淋巴液和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营养与整体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3)脑卒中后上肢肌肉痉挛:
中药熏蒸处方为当归30g、川芎30g、白芍30g、红花15g、鸡血藤30g、透骨草30g、伸筋草30g、刘寄奴15g、苏木30g、乳香20g、没药20g、桂枝15g。每剂煎取药液400ml,分2袋密封包装,每袋200ml。将中药液倒入熏蒸治疗器的水槽,取掉熏蒸部位的隔板,将不需要熏蒸的部位用隔板挡住熏蒸孔。患者脱掉外衣,暴露上半身皮肤,平卧在熏蒸治疗器上,盖上露头的半熏蒸罩,根据患者身高将半熏蒸罩调节至合适的长度,用毛巾围住患者的颈部处,设定舱内温度为40℃,每日1次,每次30分钟。操作前需要仔细评估患者情况,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关闭门窗,屏风遮挡,注意保护患者隐私;熏蒸过程中密切观察,并及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出现头晕、头痛、心悸或其他不适,应立即停止治疗,并请医护人员酌情处理。熏蒸后注意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有无皮疹及烫伤,及时为患者擦干肢体,并更换清洁干燥的衣服,在治疗室停留几分钟后返回病房,冬季治疗时要注意室温的调节,避免受凉。饭前及饭后半小时内不宜熏蒸,周一至周六每日熏蒸1次,每次30分钟,周日休息,4周为一个疗程。中药熏蒸后再给予康复训练的序贯性治疗,有利于运动疗法的实施,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4)脑性瘫痪患儿康复:
首先进行常规治疗,完善相关检查,结合现有资源和患儿病情,实施推拿按摩、针灸、功能训练等,还应使用脑细胞营养药物。同时实施中药熏蒸治疗,中药熏蒸处方为丹参25g、伸筋草20g、黄芪20g、白芍15g、艾叶15g、桂枝12g、川牛膝10g、独活10g、续断10g、红花5g、桑枝5g。清水浸泡30分钟,将药物放入中药熏蒸治疗器中,药液温度控制在41℃左右。患儿平卧在治疗器中,仅露出头部,每次30分钟,每日1次,每周6日,连续治疗3个月。温热的环境可促进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改善肌肉营养,加快新陈代谢,降低肌张力,加强粗大运动功能。
(5)面瘫:
中药熏蒸处方为地龙10g,羌活、防风、当归、川芎、伸筋草、延胡索各50g,桂枝30g,麻黄、生甘草各20g。药物浸泡30分钟后加水煎煮,取药汁1 800ml,放入中药熏蒸治疗器中。患者取坐位,将中药熏蒸治疗器的喷头对准面部的翳风穴,喷头与面部的距离保持在50cm左右,使药物能够均匀地喷洒在面部皮肤上,治疗20分钟左右,温度控制在37~40℃之间,每日1次,连续治疗15日。
(6)产后病:
中药熏蒸处方为刘寄奴12g、独活12g、防风12g、秦艽12g、红花9g、艾叶9g、桑枝30g、赤芍15g、花椒9g、川芎9g、草乌9g、生姜30g、栀子9g、五加皮15g、透骨草12g、大血藤30g、败酱草20g、丹参12g、乳香10g、没药10g、苍术12g、白芷12g、三棱10g、莪术10g、细辛6g,随证加减。用食醋将药拌湿,用纱布包裹,放入治疗器的电锅中加热。患者露出下腹部,俯卧于熏蒸机上,每次50分钟,每日2次,1周为一个疗程,间隔治疗2个疗程。中药熏蒸以温通经脉、软坚散结止痛的药物为主,可加强盆腔血液循环,从而改善血管通透性,使药物能直接充分地被吸收利用,更好地促进局部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炎症、积液及肿物包块的有效吸收及消散。
(7)腰椎间盘突出症:
采用熏蒸床熏蒸腰部,如有腿部症状则一同熏蒸。熏蒸所用中药为自拟方通络祛痛方,药物组成为红花20g、川芎10g、威灵仙10g、透骨草10g、当归10g、鸡血藤10g、草乌10g、川乌10g、生艾叶10g、川牛膝10g。每日1剂,每次熏蒸20分钟,以患者能耐受为宜。中药熏蒸治疗时注意温度变化,防止烫伤。
(8)荨麻疹:
中药熏蒸处方由防风、荆芥、当归、蝉蜕、紫草、蛇莓、苦参、苍术、白鲜皮、蛇床子、地肤子、黄柏、赤芍、刺蒺藜、乌梢蛇等组成,加水1 500ml,置于熏蒸锅中,煮沸15分钟后,温度设置在38~40℃之间,协助患者躺入温度适宜的熏蒸机床内,夏季熏蒸25~30分钟,冬季30~40分钟,5~7次为一个疗程,一般治疗2~3个疗程,小儿酌减。熏蒸后嘱患者多饮水,补充体液,尽量卧床休息,避免风寒,防止感冒。熏蒸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情,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停止熏蒸,给予相应处理措施。妇女月经期间、老年体弱、高血压、急性外伤者不宜熏蒸。
(9)与针刀结合治疗旋前圆肌综合征:
患者取坐位,于肱二头肌腱止点、旋前圆肌肌腹分别行针刀松解术,每周1次,次日予患处中药熏蒸治疗,每日1次,7日为一个疗程。中药熏蒸处方为荆芥10g、防风10g、苍术10g、威灵仙10g、透骨草15g、川芎15g、红花10g、羌活10g、乳香10g、没药10g、桑枝15g、海桐皮10g。加水适量,煎沸5分钟后将药液倒出,先熏蒸患处,待药液降至人体可耐受的温度后,浸泡患处约20分钟。
(10)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硫辛酸注射液0.6g,静脉滴注,每日1次,以及甲钴胺0.5mg,静脉注射,每日1次。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及气压治疗。①中药熏蒸: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主方,辨证加减(黄芪30g、桂枝12g、白芍15g、赤芍15g、生姜18g、大枣4枚、鸡血藤30g、乳香10g、没药10g),制备成2 000ml药液。将药液置入中药熏蒸机内,充分暴露施治部位后进行熏蒸,设定温度43~46℃,每次30分钟,每日1次。②气压治疗:将气压治疗仪的压力带绑于患者双下肢,连接通气阀,打开开关即可,注意及时调节压力强度,每次30分钟,每日2次。治疗周期均为4周。中药药液熏蒸可使中药药力直接渗透皮肤,直透病所,缓解血脉瘀滞,同时可以刺激血管扩张,改善组织供血供氧。
【注意事项】
1.饭前及饭后半小时内不宜进行熏蒸治疗,熏蒸时室温不应低于20℃,冬季熏蒸后走出治疗室应注意保暖。
2.中药蒸气温度以不烫为宜,治疗时间不宜过长,老人、儿童及急性病患者应有专人陪护,并适当降低温度、缩短时间。
3.必须备有严格的接地线,并与设备做可靠连接。熏蒸治疗应在湿度小、地面无水的环境下进行。
4.每天治疗结束后,将药液排出,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蒸气发生器2~3次。若3天以上不清理则会产生药渍,造成排水口堵塞或加热慢。
5.使用中药熏蒸治疗器时应远离电磁辐射干扰源,如短波、微波、CT、磁共振等高频设备,一般距离30m以上,并隔房间使用或屏蔽。不要与其他设备同用一个电源,否则可能引起治疗器工作不稳定。
6.与患者接触的皮革、床板等,在每个患者治疗完毕时,使用医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
7.每月由专业人员维护设备,出现故障时由专业维修人员维修。
8.注意防止烫伤,确保各种用具牢固稳妥,热源应当合理,药液不应接触皮肤。
9.熏蒸浴具注意消毒。
10.熏蒸治疗后饮300~500ml温水。
11.急性传染病、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贫血、动脉硬化、心肺功能衰竭、中风、急性感染期、急性炎症期、恶性高热患者,以及孕妇、妇女妊娠及月经期、皮肤有出血倾向者、对药物过敏者、醉酒人员、婴幼儿、皮肤温度感觉缺失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