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想干什么就尽情去干吧
正因为感情丰富,所以在和比自己感情投入得少的人交往时,便会陷入不甚满意的不安之中,深受其苦。
我有个熟人的女儿两次自杀未遂,不久便来到我的住处拜访我。我们姑且把她称作愁子吧。
在日本,她家可以说是个典型的中产家庭。父亲是大公司里能干的候补董事;母亲是音大毕业的才女,也曾梦想成为一名歌剧女皇,直到和她父亲相恋以后才放弃了自己的歌剧梦想,嫁做人妇,回归家庭并生下了三个孩子,立志成为一位贤妻良母。
考虑到照顾三个孩子并没有消耗太多精力,母亲便在家里办了个钢琴学习班,还组建了一个合唱俱乐部,把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这个母亲把自己未能完成的音乐梦想寄托在了排行老二的愁子身上,希望她将来成为一名专业的音乐家。
愁子还没到5岁,母亲便迫不及待地给她上起了钢琴课。虽说亲自给女儿上课容易娇惯孩子,但她从一开始就没显露出长辈的宠溺。
当和愁子一般大的孩子都在尽情玩耍时,愁子却得日复一日地上难熬的钢琴课。不用说,不管是在小学还是中学,愁子的钢琴水平都是学校公认的第一,参加比赛拿了好多奖,母亲很是欣慰。
上了中学以后,愁子对钢琴的厌恶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即便如此,她还是鼓不起勇气向母亲摊牌。
因为她知道,母亲对自己音乐梦想的期待越来越大。
像往常一样,她依然每天练八九个小时的钢琴,边弹边掉眼泪。
愁子与孤独的最初邂逅,便从这个时期开始了。
让朋友们艳羡的家庭和家族、盛大的钢琴比赛授奖仪式、在朋友中首屈一指的钢琴技能以及由此收获的尊敬及荣誉,愁子的身上尽是光环,可此时此刻的她却是如此的孤独,谁都无法理解她的痛苦,真是令她心烦意乱。
“练琴之类的事情最烦人了。”大哭了两天之后,她开始羡慕断然放弃钢琴的妹妹顺子。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顺子被大人们宠坏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你身上流淌着的可是母亲的血,从出生以来就继承了我的钢琴素养。在这个世界上,天资优秀却没钱学习的孩子满大街都是。家里给你准备了3台钢琴,不管你去哪儿求学都有充裕的经济保证。这么好的家庭条件,你不好好学习,脑子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每当被母亲如此激励,愁子虽然心里烦透了练琴,但还是一声不吭,恹恹地向钢琴走去。家里的所有成员,都以为这个孩子是真心地喜欢钢琴,并对此深信不疑。
终于,在日积月累的压力下,愁子在上中学二年级的那个春天患上了神经症。
在浴室想把自己的手指割下来,也是那时候的事情。庆幸的是,这一幕被偶然去浴室看一眼的顺子撞见了,愁子才没有落下重大伤残。即便如此,想想也让人后怕。
经历了这件事以后,家里人整天都提心吊胆的,而愁子的孤独感反而愈发浓烈了。
与其说愁子的性格渐渐变得阴郁沉闷,倒不如说周围的人都深信她就是这样。人们说她难以接近,不适合社交,这对她而言又是多大的遗憾。
愁子比别人更加温和可亲,情感更为丰富、更加敏感细腻。一直以来,她就是个温柔和善的人,伤害别人比伤害自己更让她感到痛苦。即便如此,别人还是给她扣上了一顶性格冷漠、感情淡薄的帽子。
因为敏感,所以更容易受伤。正因为感情丰富,所以在和比自己感情投入得少的人交往时,便会陷入不甚满意的不安之中,深受其苦。有时也会沉溺于自己丰富的感情之中,无法自拔。
这种情绪却无人理解,心烦意乱而又寂寞难耐的愁子,就这样被推向了抑郁的深渊。
她的想法非常单纯,只是想完成母亲心中规划的愿景罢了。她扭曲自己的欲求,向着被规划好的方向努力。出乎意料的是,这样做的结果竟招致了自杀未遂的后果。曾经的模范生一举沦为问题儿,这种挫败感将她的自信与自豪全都夺走了。
没能达成母亲的殷殷期望,丧失自信的愁子觉得自己就像个废物。与此同时,她还陷入了让母亲希望破灭的自责中。这些乱七八糟的情绪让她感到非常痛苦,而她的母亲却全然没有留意到,认为她只不过在偷懒。以上种种,更加深了愁子的绝望感。
这种孤独和绝望,是职业女性抚养的孩子的典型病例。
像这种情况,如果和母亲好好谈谈,使母亲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过错,想必愁子会及早恢复吧。
如果病情加重,进而演变成厌食症或者暴食症的话,自然而然会被学校劝退,甚至演变成疑难病症的情形也是存在的。
人真的是非常脆弱的,我们最好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应该自暴自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