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STEM教育](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134/44510134/b_44510134.jpg)
1.1.3 各类核心素养框架结构特点(13)
很多国家(地区)在借鉴国际组织核心素养框架的基础上都建立了完整的核心素养结构,但由于研制核心素养的背景不同,对核心素养界定和分类不同,以及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及文化特征的差异,因此搭建的核心素养结构框架各不相同。整体而言,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1.并列交互式框架结构
经合组织的“素养的界定与遴选”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以实现人与社会成功健全发展为目标,建立了“人与自己、人与工具、人与社会”三维并列的关系。虽然这三大维度各自有其核心内容,但素养本身的社会复杂性使三者以相互依存、彼此关联的并列交互原则构成。由于经合组织的核心素养架构是早期建立的学生核心素养模型之一,影响很广,很多地区以此模型构建本土化的核心素养。
2.整体系统式框架结构
美国“21世纪核心素养”的构建就是本着整体系统的原则,其核心素养包括学习与创新素养、信息媒介与技术素养、生活与职业素养三大方面。各素养间无严格的逻辑关系,相互影响依存,辐射到教育的各个环节。特别是依赖英语、阅读和语言艺术、数学、科学等核心学科落地与实践,无缝融入到整合学习体系中,并由标准和评价、课程和指导、专业发展和学习环境形成支撑系统(14),如图1-7所示。
与美国类似的原则还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英国、法国等。以法国为例,法国《共同基础法令》提出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法语素养、数学和科学文化素养、人文文化素养、外语素养、信息通信素养、社会交往与公民素养、独立自主和主动进取精神,这七大素养共同作用于学生个体,同时《共同基础法令》将这七大核心素养与义务教育已有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进行了整合,将核心素养与整个学习系统无缝对接。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57E4EB/23721676609555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P30_3514.jpg?sign=1739264351-ZTokfzBuvySGjZ6Pu8Dny6d8IkVcffcN-0-7ca3cc5e248fecdc668bbaa9a3a1b53a)
图1-7 美国21世纪学习伙伴(2007):1+3类11项技能
澳大利亚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启动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课程改革。2008年发布的《墨尔本宣言》为澳大利亚未来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性的思路和发展方向总体目标,概括出了所必须具有的包括读写、计算、信息和通用技术、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道德行为、个人和社会能力及跨文化理解在内的七项通用能力和三大跨学科主题(土著居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的历史和文化、亚洲文化及澳大利亚与亚洲的啮合和可持续发展)。2012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六国团队进行了21世纪技能的评量与教学计划,分为4类十项技能,如图1-8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57E4EB/23721676609555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P30_3515.jpg?sign=1739264351-ISQdWPUF89cO4f3aMlwqStm3b8OuaJ7W-0-3a94e1f41bd66a38f111ad59ed7e5fa2)
图1-8 墨尔本大学(2009):4类10项技能(15)
3.核心扩散式框架结构
新加坡学生核心素养遵循的是以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建立同心圆的原则,以该原则搭建的核心素养框架由内到外共包含三层:核心价值处于框架图的中心,是素养框架中的核心与决定性因素;第二层是社交及情商能力,包括自我意识、自我管理、自我决策、社会意识和人际关系管理等社交及情商能力;第三层是21世纪素养,包括公民素养、全球意识和跨文化素养、批判性与创新性思维以及交流、合作与信息素养,如图1-9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57E4EB/23721676609555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P31_3527.jpg?sign=1739264351-yKgTrDSLyUd7lwKVi9BY1OdnUYuMJGmV-0-34ca7bdeed9415c53ae8d9d53467321c)
图1-9 新加坡学生核心素养(16)
日本“21世纪型能力”核心素养的构建原则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以基础能力做支撑,以实践能力做引导作为构建原则。其内核是基础能力(语言技能、数量关系技能、信息技能),中层为思维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元认知、适应力),最外层是实践能力(自律、人际关系、社会参与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如图1-10所示。其中“实践能力”限定了思维能力的使用方法。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57E4EB/23721676609555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P32_3720.jpg?sign=1739264351-p1O4rLEpnusxEWnGlamQSa21yvKAFTj7-0-49e427698ad142ca4a42b712fafdb540)
图1-10 日本“21世纪型能力”核心素养(17)
尽管各个国家(地区)以及国际组织在界定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上存在一定差异,但他们所提出的核心素养指标,在内容维度上则表现出一定的共同性。因此,有学者选取有代表性的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素养指标内容维度予以总结,见表1-3。
表1-3 核心素养指标维度的国际对比(18)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57E4EB/23721676609555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T32_15532.jpg?sign=1739264351-NgScsxEzvXk3CNBzNTtx0pTLwgQQ7imS-0-1aeb73f177944f0f13ed618fb8bb5cf6)
(续表)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57E4EB/23721676609555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T33_15533.jpg?sign=1739264351-Sk71SwmTV4CwOvKzUB0pOCRctT5sdvZ8-0-72ccc43c741b83f2ca5ad24ebab3c704)
从素养内容来看,各个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素养体系可以归纳为三大领域,即与文化知识学习有关的素养、与自我发展有关的素养和与社会参与有关的素养。这也为我国制定的、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价值取向来构建核心素养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