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陕西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模式选择与实现路径
通过分析陕西基本实现现代化存在的制约因素,进一步探索并提出优化现有约束矛盾的模式选择和适应性实现路径,具体提出发展创新型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结构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城乡一体化发展;平滑产学研机制,激发人力资源质量优势;嵌入绿色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等路径建议,为陕西地方政府加快推动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1.5.1 发展创新型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结构布局
陕西为基本实现经济现代化发展,需要加快推动陕西产业结构向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生态产业转型,通过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以创新型人才和创新科技为依托,进而实现陕西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其一,陕西需要加快培育创新新动能,完善创新产业链,在陕西的产业优势基础上,应当着力提升航天航空、生物制药、电子信息产业、能源化工产业的创新实力,积极引导技术资源和研发资源向主导产业集聚,带动产业的创新增长点。其二,增强智能制造、“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产业的增长力,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布局。加快新一代信息化产业发展是未来陕西现代化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同时,智能制造作为调整陕西工业及制造业朝向现代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实力,成为陕西第二产业优化和转型的重要突破。其三,陕西需要加快推进现代化服务业体系构建,重塑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布局,现代化服务业以新型化、高质量为依托,开拓系统化、科学化服务业布局,并结合协调地域特色优势的理念,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合理构建。
1.5.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城乡一体化发展
陕西为基本实现城乡现代化,需要依赖地方政府,根据地区存在的具体问题和现实问题,因地制宜地发展比较优势产业,协调城乡一体化发展,同时,陕西仍需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公共服务保障。其一,陕西需要进一步扩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推进丝路连廊国际化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构建立体互联、智慧引领、绿色安全的交通网络,打造经济、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形成交通基础设施的完整性布局,依托发展规划和城市布局,构筑一体化的交通运输核心枢纽站。同时,为地区人民出行提供便利、快捷的交通基建支持。其二,陕西未来应着力于协调城乡一体化,平衡地区二元经济结构矛盾。一方面,通过合理地激发地域特色,在乡、村、镇、区及各级城市因地制宜地发展优势产业,形成上下级协同产业链,发挥关联性产业的协同演进作用,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实现新的腾飞。另一方面,陕西需要加大公共性服务保障力度,加快推进地区医疗、养老、失业、居民住房等公共服务供给,补齐民生短板,优先发展民生建设,以实现陕西城乡现代化发展。
1.5.3 平滑产学研机制,激发人力资源质量优势
陕西为基本实现社会现代化发展,需要充分激发人力资源质量优势,并通过平滑产学研机制,将人力资源优势转为现实生产力。其一,陕西需要加快劳动力质量培育,提高创新人才的积累和培育,一方面,加大教育供给,能够塑造个人的文化理念、精神文明,对个人理想的塑造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均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推动高质量人才培养,理论型创新人才可促进知识创新和理论创新,研发型创新人才以及研究人员可推动应用创新的发生,企业、产业端技术型人才则可以促进技术的边际进步,从而优化要素结构、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以提高生产前沿端的全要素生产率。其二,平滑产学研机制,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以知识创新为起点,加快应用型技术突破,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研发部门具有显著的科技研发前沿性优势,并且能够快速地将研发成果顺利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完成的创新链,顺利对接知识创新、成果创新、技术创新和创新产业的孵化,围绕陕西一流高校充沛的教育资源优势,充分激发人力资源质量红利。
1.5.4 嵌入绿色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陕西为基本实现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绿色生产力,增强生态公共产品供给,从而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其一,构建绿色生产力,实现地区生态效益的增强。陕西在大力加强防污治理的同时,需要着力构建绿色生产力,在生产的前沿端使用绿色生产要素,嵌入绿色生产技术,提高清洁、低碳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率,将绿色生产力贯穿于生产的各个环节之中,以增强地区生态效益。其二,提高生态产品公共供给,构筑生态产业连廊。生态公共产品,如青山绿水、清洁的空气和干净的环境等,具有公共性和非竞争性特征,因此需要地方政府牵头,进行大力治理和严格监管,同时,陕西政府还需要对传统型企业绿色化技术的引进和改造进行激励,进行生态产业连廊、生态农业基地、生态产品示范区的建设,从而实现陕西产业结构的绿色化升级。其三,陕西亟须构建绿色循环的经济体系,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地方政府在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现代化的同时,需要致力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高效率、低损耗、可循环、可再生的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三元统一。
1.5.5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陕西为加快政治文明建设,推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地方政府需要深化体制改革,尤其是供给端制度优化与改革,其一,陕西亟须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建立竞争有序的现代化市场体系,陕西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向西拓展市场开放水平成为新的机遇,这就需要建立自身的竞争优势,而开放、有序的现代化市场体系是重要保障。在有序、公平、公开的市场竞争下,淘汰落后产能,激发优势企业,有序保障企业进入和退出机制,对政府的高效率治理和职能转变具有较高要求。另一方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政府持续优化并破除体制壁垒,加快现代化制度的全面构建成为未来政府工作的重要方向。其二,地方政府不仅需要在社会长治久安、人民生活幸福等方面发挥作用,还需要逐步推进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这就需要着力于在法治能力、效率水平、廉政行为、安全意识、公共服务、发展规划、短期目标、长期战略等方面建立完备的绩效体系,进而形成评估政府治理能力的综合标准,优化政府治理能力,提高政府治理效率,使其朝向现代化发展。
1.5.6 未来15年陕西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趋势展望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指出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鉴于这一发展目标,进一步预测2020—2035年,陕西各指标的年度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的长期发展趋势。
首先,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标准。2035年远景目标指出203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联合国等四个国际机构的标准平均值来看,2020年发达国家人均GDP的中位数大约为2.45万美元,但由于陕西较东部地区的经济规模、经济总量具有一定差距,因此陕西2035年现代化基本实现的目标为: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1966年提出的“布莱克标准”认为,现代化国家中,农业增加值所占比例为5%~10%,而按照工业化来讲,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7%以下,由于我国农业增加值占比已实现低于7%,但陕西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仍然达不到这一目标,因此,将陕西2035年现代化基本实现的目标调整为: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以下。国家发展改革委2017年预计,2025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提高到60%,《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一书(2019)预测,到2030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达67.2%,而2019年世界各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中,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3.92%,韩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6.77%,德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2.39%,结合陕西实际发展条件,在2035年发展目标中,陕西现代化基本实现的目标调整为:服务业在GDP中占65%以上。研发领域中,2019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首次突破2万亿元,达到22143.6亿元,研发经费强度投入(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235%,据2020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创新指数,中国创新水平位列全世界第14,2018年美国研发经费强度投入达到2.84%,日本为3.75%,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我国要在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因此,将陕西2035年现代化基本实现的目标调整为: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3%以上。
另外,在社会化目标中,一是城镇化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61.4%,韩国的城镇化率达到了81.4%,美国的城镇化率达到了82.7%,根据我国发展实际情况,将陕西2035年现代化基本实现的目标调整为: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二是人均预期寿命,2035年我国现代化基本实现的目标要求,人口预期寿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期,我国2019年人口寿命预期为76.1年,日本为83.7年,韩国为82.4年,德国为81年,可以看出,世界发达国家人口寿命预期均高于80年,因此,将陕西2035年现代化基本实现的目标调整为:人口预期寿命达到80年以上。三是2019年我国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达到2.59人,而德国等发达国家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超过4人,结合陕西实际情况,将陕西2035年现代化基本实现的目标调整为: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超过3人。四是教育水平。采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指标,2018年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6年,但陕西的教育水平较为落后,2019年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10年,因此,结合我国陕西实际情况,将陕西2035年现代化基本实现的目标调整为: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以上。
其次,鉴于2019年陕西现代化发展的现状,以及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测算2020—2035年各指标的年平均增长率,采用趋势外推法进行平均年度目标的预测。
最后,具体的各指标在2020—2035年的目标预测如表1-15所示。其中,2019年各指标值为实际值,而2035年各指标值为目标值,以预测2020—2034年陕西各指标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2020—2035年,陕西人均GDP需要维持4.7%的年平均增长率,农业增加值占比需要以-0.6%的年平均增长率下降,服务业增加值需要以2.2%年平均增长率增长,研发投入强度的年平均增长率需要实现1.8%,城镇化率的年平均增长率需要实现1.0%,每千人拥有医生数的年平均增长率需要实现0.4%,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年平均增长率需要实现2.3%,从而顺利完成陕西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表1-15 2020—2035年陕西现代化发展指标各年度目标趋势预测
续表
(1)洪银兴,等.区域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