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陕西基本实现“三农”现代化的模式选择与实现路径
2.5.1 强化科技要素和人力资本要素投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1)盘活农业科技资源,强化科技创新支撑
一是立足于“十四五”时期陕西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需求,发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示范区的科教支撑作用,整合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优势资源,打造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奠定软硬件基础。二是开展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研科技攻关,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引进优质创新资源要素,组织开展联合攻关,支持重点企业联合高校共建科技研发转化平台,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市场化速度,建立农业创新成果运用与交易市场,强化科技对农业现代化的引领作用。三是坚持农业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公益性属性,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力度,调整优化农业科技投入结构,注重保护农业科技知识产权,提升农业科技人员待遇水平,将科研投入转向以推动科技进步、自主创新和技术人才引进为主的研发投入模式。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陕西农业发展新优势。
(2)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不仅要关注高精尖的农技、管理人才,也要重视“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既要引进外来人才,也要就地孵化本土人才,推动资本、技术等资源流向乡村建设,让乡村成为乡土人才干事创业的乐园。积极构建立体、全面、开放的农民教育培训新格局,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造就更多乡土人才,助力实现“三农”基本现代化。
(3)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坚持供给侧改革主线不动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发展陕西特色农业。继续调减市场剩余的低端供给,调增市场紧缺的中高端供给,逐步构建起农业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生产格局。统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进设施农业转型升级、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抓好特产,如奶山羊、苹果、木耳、红枣、核桃、中药材、肉羊等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抓好生猪生产,引导大型企业在渭北、陕北布局建场,做好猪肉储备工作。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配套建设冷链仓储设施,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农业现代化未来趋势展望
到2035年,陕西实现农业工业化,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贡献率和高素质农民人数大幅增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程度基本全覆盖,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基本成熟。
2.5.2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
(1)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一是完善农村用水保障。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成立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及时研究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同时抓好水源地调查、监测和保护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对农村饮用水源地进行调查,包括水资源总量,水质情况、可供水人口、周围农村人口总量等内容。二是加快农村电力物流能源网络建设。加快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乡村电气化工程、燃气下乡、煤炭清洁化利用,构建农村配电物联网,满足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和农民消费升级用电需求。三是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县乡公路改建,提高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
(2)持续改善农民人居环境
一是以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为重点,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统筹推进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弃物治理有效衔接,支持联户、联村、村镇一体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加强白色污染治理。二是加大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加强乡村自然生态空间保护,以美丽宜居乡村为主要载体,打造山水林田湖草全域大美格局。实施流域环境综合治理,积极开展乡村河湖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3)重点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一是优先发展乡村教育事业。规划布局乡村基础教育学校,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鼓励和发展农村普惠性幼儿园。深化乡村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政策,选派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任教,建立健全城乡教师双向流动机制。
二是加强农村养老卫生服务站、文化站等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和小事为切入点,打造一批美丽宜居示范镇村,让广大农民群众在一点一滴中感知变化、感受幸福。
三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快立法,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严密的网络,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成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因地制宜地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低保等农村保障项目。
(4)农村现代化未来趋势展望
到2035年,陕西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全部完成,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乡村产业规模迈上新的台阶,农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基本实现。
2.5.3 提高农民收入,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
(1)持续稳定推进农民收入增加
陕西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一是持续稳定农民就业。保持农民在建筑、电子、商贸、快递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集中就业,农民工就业数量总体保持稳定,工资收入持续适量增长。同时,保障农民工工资和就业合同管理,严厉打击欠薪违法行为,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推动形成平等竞争、规范有序、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稳定农民工就业信心。二是支持农民灵活就业、就地就近就业。加快做大做强地方特色名小吃产业,推动地摊经济的发展。通过政策扶持和技能培训,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家政服务业。同时注重开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管护、历史文化村落遗存看护、绿化养护、旅游名胜村防火、卫生保洁、森林管护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给不能外出就业或低收入农民,力争实现公益性岗位建制村全覆盖。
(2)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
陕西实现农民现代化,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势在必行。一是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需求,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农业经理人等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提升主体从业者的专业技能和生产经营能力。二是针对陕西省特色农业,如千亿苹果、千亿奶山羊、千亿木耳等,以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大户为重点,围绕陕西特色农业需求和乡村振兴要求,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三是聚焦农村电商和商贸流通,开展技术指导、项目推广等服务,加大农业产业支持力度,让农民大跨步追上时代潮流。四是推动农民提升学历教育,减轻农民在学习方面的生活负担,支持更多农民提升学历教育,进而发展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3)健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保障机制
健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保障机制,一是优化农民就业创业条件,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推动形成平等竞争、规范有序、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平等就业、同工同酬制度。二是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健全重要农产品收储体系,完善地方储备粮油承储、轮换管理办法,提高储备效率,确保储备粮油数量、质量和存储安全。
(4)农民现代化未来趋势展望
到2035年,陕西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城乡收入差距得到根本性改善,高素质农民数量显著增加,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得到较大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2.5.4 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要素资源配置
(1)积极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深化改革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法宝。“十四五”时期陕西深化农村改革仍然面临多重挑战。一是巩固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制度。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在农村耕地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民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土地托管、产业托管、代耕代种等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二是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扎实推进宅基地“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颁证,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三是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成果,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村改革,要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既鼓励探索,又稳慎推进,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
(2)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一是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入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规范化提升行动,健全家庭农场名录管理制度,推进合作经营模式,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二是深化农垦企业化改革。坚持分类推进、分级负责、分步实施,加快集团化、企业化改革及办社会职能改革,推动垦区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省农垦管理新体制新机制,加强农垦国有农用地保护和利用管理,创新农垦农业经营体系,构建陕西垦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3)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
深化农村改革,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地认定机制,缩小土地征收范围。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实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行动,探索挂职、兼职和在岗、离岗创新创业等制度,推进城市人才服务乡村。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
2.5.5 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陕西“三农”工作正处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历史交汇期,处于新时代推进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等战略机遇期。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长效机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一环。
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保持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继续加强脱贫地区产业帮扶,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防止规模性返贫。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二是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机制创新提高本地人口就业率和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率。对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一定要“扶上马、送一程”,做好与乡村振兴的政策衔接、工作衔接、机制衔接,确保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1)数据源于陕西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征求意见稿)。
(2)数据源于陕西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征求意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