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穿越千年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人类一号飞船

十年磨一剑,历经长达十年夜以继日的刻苦钻研与不懈努力,“人类一号永动飞船”终于迎来首次试车测试。海南的星际宇宙发射场的飞船验证实验室中央大厅内,座无虚席,来自全球的顶级各学科科学家们齐聚于此,共同见证这一凝聚人类历史最高智慧结晶的关键时刻。此次验证项目多达几万个,预计将持续三个月,科学家们将依照最严苛的标准进行检测,因为这不仅关乎一项伟大计划能否安全、顺利实施,更与人类的未来命运息息相关。

三个月的时间看似漫长,相较十年却仅占四十分之一;而十年,在人类文明的悠悠长河中,不过是短暂一瞬。然而就在这十年间,人类科学技术实现了飞跃式的大跨越,取得了众多举世瞩目的突破:可控核裂变的成功应用,为能源领域带来了革命性变革;反重力势能的发现与运用,颠覆了传统的动力认知;量子计算机的问世,极大提升了运算速度与效率;光射脉冲通信,让信息传递更加快速与稳定;石墨烯材料应用广泛,为众多领域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星际导航通讯,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了精准的定位与联络保障;生命源因子的发现、人体基因的可修复与更换,改写了生命科学的历史;人造太阳能应用,开辟了清洁能源利用的新路径。而“人类一号永动飞船”,正是集这些前沿科学技术于一身的伟大成果。

“人类一号永动飞船”由曲波带领的十名顶尖科学家团队精心设计研发而成。这十位科学家堪称新世纪改变人类发展命运的天才,他们的科研成果与技术应用,将人类文明从地球拓展至广袤宇宙。

飞船水平面积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小,垂直高度达二十层楼高,内部空间宽敞,可容纳三千人同时办公与生活。飞船的二十层建筑中,上下各三层用于科学研究,中间部分则是完善的生活区,涵盖宿舍层、娱乐休闲层、食品加工层、食材种植养殖层、水资源与仓储层等,宛如一座移动的小型城市,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实现了衣食住行玩的全方位自给自足,粮米蔬菜、家禽水产均可内部供应。

飞船整体外形极具科幻感,采用独特的圆环型结构设计。主体运用陀螺仪原理,始终保持水平平稳状态。主体内部是中空的巨大圆环柱,与主体外部通过三个巨大圆环圈相连,这三个圆环圈可 360度灵活转动,精准调节角度,确保主体稳固地处于中间水平位置。飞船结构采用全新研发的复合材料制成,即便经受数亿次摩擦,也不会出现疲劳损伤。

在电源供应方面,飞船配备了两种先进装置。其一为太阳能电池供电系统,飞船外围覆盖件采用新型太阳能板,这是最新科研成果的应用,具备抗高辐射、抗强紫外线、高透明度的特性,最重要的是,其光电转换效率高达百分之八十,设计使用寿命长达五十年。这一成果对人类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太阳能的开发利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太阳能取之不尽,只要太阳存在,高光电转换效能便极大地缓解了电力资源短缺的难题。其二是小微型核电发电装置作为备用电源,人类攻克可控核裂变难题后,核能发电变得安全、持久。虽然核能材料在地球上较为稀缺,但幸运的是,人类在月球发现了大量的核能材料,保障了飞船的能源供应,采用核能供电作为备用电源,也充分考虑到了飞行中的安全因素。

飞船的动能装置堪称人类自诞生以来最伟大的科研突破成果。飞船外层环绕着一层柔软且韧性十足的特殊装置,它可任意方向曲折翻滚波动,能根据不同需求在任意角度变形变换驱动方式,遇到障碍物时能灵活变向,远远望去,仿佛一条在空中行云流水、飘逸洒脱的巨大丝带。若将镜头拉近,放大观察其细小结构,会发现整体结构类似 DNA螺旋体链接式,连接成一个环绕飞船的“丝带围巾”。每个节点都是一个复杂精妙的结构,由反重力势能粒子与磁性粒子组成动态转动装置。反重力势能粒子在引力场中产生反作用力,磁性粒子顺应这一反作用力驱动反重力势能粒子高速转动,每秒钟可达三十三点三万次,反重力势能粒子的转动产生动能,进而形成不间断的循环动能。整个“丝带”由数以万计的这种小结构装置连接而成,节点与节点之间由超柔超韧的材料连接,可在任意方向无死角蠕动,能拉伸扩大变形数千倍。每根纤细条内部有活动粒子,当节点反重力势能粒子转动时,会带动这些活动粒子运动。

飞船启动时,“丝带包”开始膨胀,当膨胀至飞船的成千上万倍时稳定下来,达到千倍形态时,外围尺寸方圆六十六点六六千米。“丝带包”密度小、质量轻,如丝绸缎子般在空中轻盈飘逸。此时飞船开始加速,速度可达每秒钟三十万三千三百三十三点三三千米,而飞船看起来却仿佛悬停在空中。“丝带包”的所有材料均为高透明材质,人类肉眼难以察觉,光线穿透时,能刺激运动粒子产生动力,运动粒子的运动又驱动反重力势能粒子转动。飞船通过驱动控制前进方向,“丝带包”则跟随飞船的驱动方向同步运动。

当飞船抵达目的地,船上人员需要出舱时,只需站在飞船的太空门前,向系统发出指令,太空门开启后,进入“丝带包”的穿越人行隧道。神奇的是,人只需站在隧道口,瞬间便能到达“丝带包”的隧道出口外端,即三十三点三三千米外的出口处。

经过顶级科学家们为期三个月的严格审核验证,验收报告会上,验收专家组长郑重宣布“全部通过”。刹那间,所有参与研究的人员欢呼雀跃,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相互紧紧拥抱,击掌庆祝这来之不易的成功。十年,整整一个时代的付出,终于收获了令人满意的成果,这一成果也将正式开启人类的新纪元。

二一四二年九月九日上午九时,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海南星际宇宙发射场彩旗飘扬,热闹非凡。观众台、主席台座无虚席,远处外围的空阔地上更是人山人海,据估计,数万人从世界各地赶来,只为亲眼目睹“人类一号永动飞船”的雄伟真容,见证人类文明迈向更高台阶的历史性时刻。

主席台上,联合国代表、“人类一号永动飞船”资助企业代表、科学家代表、各国政府代表、各级学生代表等齐聚一堂。活动开始,首先由联合国秘书长发言,随后中国政府代表、赞助企业代表及其他代表依次发言,最后,执行本次飞行任务的代表——曲波,作为“人类一号永动飞船”的船长与总负责人,走上发言台。

曲波身着轻便的宇航服,步伐矫健,精神抖擞地快步走向发言台前。他神情自然,目光坚定,环顾四周,看到前排就座的家人——爸爸曲高、妈妈叶莉、妻子阿丽娃、姐姐曲美,家人们纷纷向他投来赞许与自豪的目光。曲波深吸一口气,拿出发言稿,开始发表激动人心的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朋友们,先生们、女士们,大家上午好!我是负责本次‘人类一号永动飞船’飞行任务的总负责人——曲波。非常荣幸,在这金秋送爽、收获满满的季节,在这美丽的海岛,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相聚在此,共同见证人类历史上这一伟大创举的启动时刻,一起庆祝这一凝聚人类顶级智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成果诞生,这是全人类的骄傲!让我们为它的诞生热烈鼓掌!

十年磨一剑,在这漫长的十年里,成千上万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各级保障人员,兢兢业业,争分夺秒,日夜兼程,全身心投入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许多人放弃了与家人、爱人团聚的温馨时光,舍弃了节假日休息的机会,只为了这一伟大事业能够早日完成。他们这种无私奉献、大爱的精神,深深感动并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有力地推动了这个伟大创举的诞生进程。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向这些可爱又可敬的英雄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在这十年里,联合国、世界各国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与资助;成千上万具有超前视野、目光远大的大企业大公司,提供了无私而宝贵的帮助;众多高校、科研机构也贡献了许多有价值的技术支持和建议。正是因为有了你们强大的支持,我们才有了坚实的后盾,获得了前进的动力,让我们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充满希望,最终走向成功。在此,衷心感谢你们一路以来的宝贵支持与帮助!

人类诞生几千年来,始终凭借着自身的智慧,不断探索、创造,努力改变生存条件与生命科学。直至今日,人类生命科学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寿命不断延长,重大疾病日益减少,病死亡率持续降低,人类的生存条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水平,生命科学也迈向了全新的高度。许多曾经困扰人类已久的重大疾病,如艾滋病毒、肿瘤、各类癌症等,如今都已找到彻底治愈和完全预防的方法。如今,人类的视野已提升到新的高度,我们渴望走出地球,走出太阳系,去探索银河系那广阔无垠的大千世界。然而,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需要更长久的生命周期,才有足够的机会和时间去追逐这美好的愿望。这不仅是我们的追求,更是本次‘人类一号永动飞船’出行的神圣使命。我们带着人类的梦想与希望,踏上这遥远的征程。请相信,我们一定会平安归来,因为这里是我们深爱的家园,这里有我们割舍不下的爱。

这是人类首次大胆的伟大壮举,它将开启人类新纪元!尽管前路充满未知与坎坷,但我坚信,我们拥有战胜一切的勇气与智慧,我们已为此做足了充分准备。这次出行的一千人,来自世界各国,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他们是这个时代的英雄!让我们为他们鼓掌!他们必将圆满完成人类赋予的使命,凯旋而归。让我们共同为他们祝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