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话说在明处,有药敷在疼处
老话说:有话说在明处,有药敷在疼处。
一点即破
生活经验:该说的话一定要说出来
有一个寓言故事:一位先生想送给太太一样别出心裁的生日礼物,便选了一只漂亮的鹦鹉,请鸟店送到家里。他傍晚回到家里,问太太是否收到礼物。
太太说:“噢!我很喜欢你的礼物,它炖在锅里,很快就可以上桌了。”
先生听了,又惊讶,又懊恼,喊道:“天啊!它是一只聪明会说话的鹦鹉,花了我三千元呢!”
“是吗?!”太太说,“如果它聪明的话,为什么不说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该说话时一定要说话。想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心情,就把心情表达出来;想让别人了解并采纳自己的意见,就把意见说出来;想让别人认可自己的才智,就把才智展露出来。总之,与其一面藏着心事,一面抱怨对方“不懂我的心”,不如将该说的话说出来。
有的人出于这样那样的顾忌,有意见不敢说,有要求不敢提,受了委屈也隐忍不言,心里却耿耿于怀,带着情绪跟对方交往,这样必然会影响对方的情绪;有的人还心怀怨尤,暗中使绊子,制造障碍,那就变成了小人,将引起对方最大的怨愤。与其这样,不如按君子的方式,将话说在明处。
古时有一位贤士,屈身在奴隶中。丞相听说了他的名声,亲自去那个主人家将他赎出来,还跟他同乘一车,回到自己的府邸。丞相下了车,没有说话,准备往里走。贤士冷冷地说了一声:“我走了!”说完,转身就走。
丞相回过身,叫住他,不解地问:“我与你素昧平生,慷慨地拿出钱财,让你摆脱奴隶的身份而成为自由民,你连一个‘谢’字也没有,说走就走,是不是有点过分?”
贤士说:“过去没有人了解我,我被迫做了奴隶。在不了解我的人面前,无论得到怎样的待遇,都无所谓。您若不了解我,为什么赎我?您若了解我,为什么如此轻视和慢待我?”
“我哪有轻视和慢待过您呢?”丞相惊讶地问。
“刚从主人家出来时,您叫我上车,却连一句礼让的话也没说;下车时,您头也不回就往里走,招呼都不打。可见您还是拿我当奴仆一样对待。在哪儿不能做奴仆,我何必一定要在您府上呢?我听说,一个真正有气度的人,不会因为有恩于人就趾高气扬、傲慢无礼,而一个受人恩惠的人也未必就一定需要不顾尊严、卑躬屈膝。”
丞相听了,马上意识到自己的失误,连连施礼道歉,十分诚恳地说:“没想到你有如此深刻的见解!希望您能接受我的歉意并留下来,给我一个改过的机会吧!”于是,贤士留在丞相身边,并受到重用。
有气憋在心里,对方不知道,除了折磨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把话说出来,哪怕只是“我不高兴”四个字,也有价值,至少可以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态度。
不过,说话最好不要带着情绪,更不要胡搅蛮缠,否则就成了吵架而不是沟通。把话说得艺术一点、含蓄一点,减少刺激,对方可能更容易接受,效果会更好。但含蓄不等于隐晦,意见一定要完整、清楚地表达出来。
一位大师相貌不佳,却是闻名全国的智者。一天,国王的女儿傲慢地对他说:“在你这个丑陋的脑袋里,怎么可能有了不起的智慧呢?”
大师没有生气,笑容满面地问:“在你父亲的宫殿里,葡萄酒装在什么样的容器里?”
公主说:“装在陶罐里。”
“普通老百姓都把葡萄酒装在陶罐里。你应该把葡萄酒放在金银器皿里,那才跟王室的尊贵相称。”大师说。
公主一听,言之有理!她马上给宫中的仆人们下令:把葡萄酒从陶罐里倒出来,装到金罐和银罐中。
结果,所有的葡萄酒都变得淡而无味了。
公主很生气,跑去责问大师:“你为什么让我这样做?”
大师温和地说:“我只是要让你明白,珍贵的东西有时必须装在简陋而普通的容器中,才能保存其价值。”
公主听后无言以对,从此,她再也不敢轻视大师了。
在生活中,不会说话的人比较吃亏,而不敢说话的人吃亏更大,有才不受重视,无才更让人瞧不起,好机会要等别人不想争、不想要了才可能轮到自己。相反,敢说话的人,让人不得不高看一眼;如果口才好,更让人尊敬和服气。许多人感到奇怪:某些领导才干平平,为什么当了领导?其实,只要看领导和下属说话时的状态就清楚了,领导再没本事,一张嘴却挺能说,敢扯开喉咙大声说话。所以,他应该当领导。
世上的事,有时就是这样简单到让人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