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成本管控(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沿认知 管控人力成本是投资的艺术

管控人力成本本质上是一门花钱的艺术,而不是一门节约的艺术;是一个考虑投入与回报关系的价值投资过程,而不是一个斤斤计较的市井买卖过程。如果企业只会用节约的理念来管控人力成本,最后很可能会走上折损员工利益的道路,形成恶性循环;如果企业按照价值投资的理念来管控人力成本,就有可能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形成良性循环。

管控人力成本的最终目的不是减少人力成本的“总额”,而是管控人力成本的“比率”。这里的比率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的是管控人力成本在销售收入中的比率,也就是管控人力成本费用率;另一方面可以指人力成本费用在总费用中的比率。

某时期人力成本费用率=某时期人力成本÷某时期销售收入×100%。

某时期人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率=某时期人力成本总额÷某时期总成本额×100%。

判断人力成本管控是否成功的标准,并不是看人力成本“总额”是否每年持续降低,而是看人力成本的“比率”是否有减少的趋势。这里的比率,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的是人力成本在销售收入中的比率,也就是人力成本费用率;另一方面指的是人力成本费用在总费用中的比率。

要体现这种投入和收益效率的增加,就应当管控人力成本在销售收入中的比率以及人力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率。也就是当人力成本在销售收入中的比率以及人力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率维持不变或有所降低时,表明企业对人力资源投资收益能力的增加,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增加。

比如某企业有200名员工,这家企业每年的销售收入是2亿元,当前的人力成本总额是5 000万元。按照投资收益的理念,可以理解为这家企业投入了5 000万元的人力成本,换来了2亿元的销售收入。人力成本和销售收入之间的投资收益比率是1∶4,也就是投入1元的人力成本,可以获得4元的销售收入。

企业要有效地管控人力成本,不应该只聚焦于如何减少每年的5 000万元人力成本总额,而应该聚焦于增加人力成本和销售收入之间的投资收益比率,也就是有没有可能在人力成本投入1元的情况下,获得大于4元的销售收入。

假如当企业投入6 000万元的人力成本时(比原来增加1 000万元),有没有可能产生超过2.4亿元(比原来增加4 000万元)的销售收入?如果可以,那么说明人力成本和销售收入的投资收益比率有所增加,表明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有所提升。这时候虽然人力成本的总额是增加的,但企业对人力成本的管控却是成功的。

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效率的增加同样体现在人均劳动效率的增加上。

某时期人均劳动效率=某时期的销售收入÷某时期创造该销售收入的人员数量。

要提高人均劳动效率,首先可以增加相同人力资源创造的价值(销售收入),其次可以在创造相同价值的情况下,管控人力资源的数量。

比如上例中的企业,如果保持200名员工总人数不变,企业的人力成本增加到了6 000万元,企业的销售收入变为2.5亿元。

原来企业每年的人均劳动效率=2(亿)÷200(人)=1(百万元/人)。

现在企业每年的人均劳动效率=2.5(亿)÷200(人)=1.25(百万元/人)。

现在企业每年的人均劳动效率大于原来企业每年的人均劳动效率,同样表明企业的人力成本总额虽然增加了,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却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