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2年中国资产管理发展趋势报告(套装3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大资管转型进化与展望:八大事件与四大趋势

大资管转型进化与展望:八大事件与四大趋势

21世纪资管研究院研究员 杨希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2022年大资管行业进入全面净值化时代。总体来看,当前资管行业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是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资管机构面临的外部环境更为复杂;另一方面财富管理需求增长的同时,投资者对于产品的认知仍然有待深化。

回望整个转型过渡期,资管行业配套政策和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政策推动与市场驱动下,资管产品不断丰富,新的趋势也正在形成。

八大事件: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机构产品多层次扩容

21世纪资管研究院梳理了过渡期以及今年以来资管领域的八个事件。可以预见的是,从需求端出发,资管机构的差异化发展将进一步丰富产品供给;从供给侧来看,投研能力构建与金融科技赋能,将成为资管行业转型进化的重要方向。

一、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各细分行业规则逐步明晰

在“资管新规”过渡期内,资管行业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针对各细分行业的规则逐步明晰。

在银行理财方面,《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理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陆续落地。

在保险资管方面,《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监管评级暂行办法》、《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已在2021年正式出台。

在产品方面,《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重要货币市场基金监管暂行规定》也先后落地,对现金类理财产品和货币市场基金进行了进一步规范。

对于资管行业,特别是银行理财公司而言,各项规定的逐步落地和出台,有利于理财公司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和组织体系,推动理财公司依法合规经营和持续稳健运行,按照诚实信用、勤勉尽责原则切实履行受托管理职责。

二、理财公司持续扩容,投资者数量稳步增长

据21世纪资管研究院统计,截至2022年8月底,已有30家理财公司获批筹建,其中27家已获批开业。2022年上半年,先后有5家理财公司获批开业。银行理财公司正持续扩容。

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2年上)》,截至2022年6月底,理财公司存续产品规模19.14万亿元,同比增长91.21%,占全市场的比例达65.66%,理财公司平均资产管理规模(AUM)约7656亿元,单只产品平均规模为16.26亿元。

同时,伴随着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门槛的进一步降低,理财投资者数量也得以稳步增长。截至2022年6月底,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为9145.40万个,较年初增长12.49%,同比增长49%。其中,个人投资者数量为9061.68万人,占比99.08%;机构投资者数量为83.72万个,占比0.92%。

三、商业养老金融进入发展快车道

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确定了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参加范围、制度模式等,标志着探讨多年的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有了实质性进展,公募基金公司、保险公司、银行理财公司将更加深入地参与到个人养老金建设中。商业养老金融进入发展快车道,未来或将进一步影响资管行业生态与格局。

在银行理财方面,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已于2021年9月正式启动,随后试点范围扩大至“十地十机构”。截至2022年6月底,已经有27只养老理财产品顺利发售,23.1万名投资者累计认购超600亿元。

在公募基金方面,证监会研究起草了《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中证登也发布了《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信息平台运作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暂行规定》核心内容之一是明确了在试行阶段,拟优先纳入最近4个季度末规模不低于5000万元的养老目标基金。未来,养老金作为长期资金,将为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带来稳定的增量资金,也将成为公募基金的进一步扩容的重要机遇。

四、银行理财主题产品涌现,政策利好打开空间

过去一年,资管行业的差异化发展呈现积极态势。譬如在银行理财公司方面,头部理财公司积极布局固收类、固收+、混合类、权益类产品,养老理财、公募REITs理财、理财+慈善等创新产品与形式涌现;合资理财公司结合自身实力,更倾向于主打突出多源头资产配置的中高风险混合类理财产品。在信托方面,慈善信托、绿色信托、普惠信托等产品也均有实践落地。

产品差异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主题产品的陆续涌现。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例,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2年上)》,2022年上半年,理财市场累计发行ESG主题理财产品43只,合计募集资金超200亿元,截至2022年6月底,ESG主题理财产品存续134只,存续余额1049亿元,同比增长1.44倍,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同时,理财市场积极推进产品主题创新,2022年上半年累计发行乡村振兴、公益慈善等社会责任主题理财产品56只,募集资金超160亿元,助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资管新规过渡期内,银行理财在市场扩容方面也迎来利好政策。2020年6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香港金管局、澳门金管局发布公告,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跨境理财通”按照购买主体身份可分为“南向通”和“北向通”。央行广州分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粤港澳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个人投资者合计25836人,包括港澳投资者16726人,内地投资者9110人,涉及相关资金跨境汇划8941笔,金额82880.54万元。

五、公募REITs屡现爆款,首批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落地

2020年4月30日,中国证监会、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工作,国内市场迎来公募REITs元年。此后,证监会、交易所、基金业协会等监管机构相继发布一系列文件,支持和鼓励公募REITs发展,并在短时间内搭建起公募REITs制度体系。

今年内,公募REITs发售屡现爆款。譬如今年发行的国金铁建高速公路REIT,产品无论是公众认购还是网下认购都远高于拟发行上限,而此前发行的华夏中交高速REIT,仅公众认购部分吸金就超过了800亿元,最终有效确认比例仅约为0.84%。

公募REITs的陆续发行,为资管机构创造了新的投资机会。银行理财公司作为资管行业主力军,积极进军公募REITs市场。据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22日,理财公司已发行了6款名称中含有“基础设施”的理财产品,产品募集方式包含了公募与私募。

六、保险资金投资范围拓宽,委托投资范围进一步明确

今年5月,银保监会印发了《中国银保监会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银保监规〔2022〕7号)》,以及《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印发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办法的通知(银保监规〔2022〕9号)》。

两个文件的发布一方面拓宽了险资可投金融产品范围,丰富了保险资金参与资本市场的投资渠道;另一方面明确了保险资金委托投资范围,有助于提高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投资效率,加大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总体而言,两则新规的出台,保障了保险资金运用安全性,同时也为市场提供长期资金支持奠定了规则基础。

具体来看,在险资可投金融产品范围方面,新规将理财公司理财产品、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债转股投资计划等纳入可投资金融产品范围,进一步完善保险资产配置结构。在新规落地后,光大永明资产受托光大永明人寿非投连账户通过直销方式投资了由光大理财发行的“阳光金天天盈理财产品”产品,成为监管新规下保险资金与理财公司的行业首批合作。

七、银行理财迎来破净首考,进入真净值时代今年一季度,股债市场震荡剧烈,银行理财迎来资管新规施行后的破净首考。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15日,近六个月所有在运行的理财产品中有2352只跌破净值,其中,近1月发行的有1868只,占所有破净产品的79.42%。

二季度,随着市场波动趋于平稳,理财产品破净率大幅下降。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截至6月24日,在全部续存的32982只公募理财产品中,除未披露最新净值的13104只理财产品外,共有878只产品破净,即净值小于1,占产品总数量的2.66%。

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的主要原因有四点:第一,债券投资的收益率在下降;第二,权益市场波动大;第三,产品非标占比低;第四,产品结构方面的原因。此外,银行理财呈现公募基金化特征,进入真净值时代。

八、公募行业迈进高质量发展,公募基金牌照制度调整优化

今年4月,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积极培育专业资产管理机构方面,《意见》提出了5个具体方向。具体到壮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队伍方面,《意见》明确了积极推进商业银行、保险机构、证券公司等优质金融机构依法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行业大方向。

具体来看,包括调整优化公募基金牌照制度,适度放宽同一主体下公募牌照数量限制,支持证券资管子公司、保险资管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等专业资产管理机构依法申请公募基金牌照,从事公募基金管理业务。坚持专业、诚信、合规的监管导向,强化发起人道德操守、执业声誉与专业胜任能力的审核,审慎有序核准自然人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严防行业无序竞争。

《意见》同时明确,支持基金管理公司在做优做强公募基金主业的基础上实现差异化发展,促进形成综合性大型财富管理机构与特色化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协同发展、良性竞争的行业生态。业内分析认为,《意见》支持基金公司专业化发展、集团化运营,设立REITs子公司、养老金融服务子公司、投资顾问子公司等,有助于打造综合性大型财富管理机构,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四大趋势:差异化产品、专业化投研、科技赋能、生态化发展

当前大资管行业生态正在形成,资管机构心态普遍更加开放。可以预见的是,从需求端出发,资管机构的差异化发展将进一步丰富产品供给;从供给侧来看,投研能力构建与金融科技赋能,将成为资管行业转型进化的重要方向。

差异化发展丰富产品供给

在我国资管行业中,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等资管机构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路径,形成了不同的业务特色,拥有着差异化的资源禀赋。从这一角度来说,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是资管机构结合自身发展路径做出的选择。

原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近期指出,银行有得天独厚的渠道优势和客户资源;保险资产管理拥有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和稳健的风控优势;证券基金公司则有在资本市场积累的投研优势。(资管机构)各自有不同的优势,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探索符合行业自身特点的发展战略,提高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资管行业差异化发展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层次要求。从本质上给看,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让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本源,提升金融体系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在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资管市场的各类主体也将在资源配置的各个层次中发挥力量。

2021年7月,央行原副行长陈雨露曾在中国财富论坛上指出,资产管理既是金融行业的最大横切面,涉及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又是金融市场上各类基础金融资产与投资者的连接部,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

可以预见的是,无论是从客户需求出发、还从资管机构自身禀赋与能力出发,未来资管行业仍将呈现差异化发展态势。资管行业将逐步搭建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与风险偏好的产品体系,资管市场的产品供给也将更加立体与丰富。

专业化投研护航发展

资管机构通过专业力量,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分享经济成长的价值。投研能力则是专业资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从整个资管市场结构来看,尽管创新产品增多,但仍有大量客户需求没有被满足。因此,加强专业化投研能力建设,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丰富资管产品体系、提升资管产品质量,也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银行理财方面,一方面行业普遍预判,随着银行理财估值方法的改变,其净值波动或将更加明显,这愈发考验理财公司的投研能力与资产配置水平;另一方面,由于未来不具备独立资管能力的中小银行只能向代销转型,理财公司管理规模的增长将是大概率事件,在缺乏投研能力支撑的情况下,规模的增长只能是“空中楼阁”,不可持续。

从行业来看,银行理财目前仍在搭建投资架构、提升研究能力的过程当中。譬如,某理财公司明确其投研方向为“长利率、短信用、强产研、重配置、增权益、增交易、扩投向、扩策略”。又如,另一理财公司高管公开表示,将进一步强化股票和挂钩指数类资产的配置比重,同时建设股权投资团队,通过完善内部组织架构和优化激励机制,激发创新内驱力。

在券商资管方面,虽然相较银行理财,其投研能力、特别是对权益资产的投研能力相对较强,但头部机构仍然在进一步“锻造”投研能力,以谋求把握大财富管理时代的发展先机。

譬如,某头部券商资管机构近期成立研究中心,意在打造基本面和科学投研相结合的平台化投研体系,该券商资管称其超常规地加大核心主动管理人才队伍配置以及投研能力建设,打造具有公募基金影响力的投研架构体系,形成有竞争力的投研文化。

保险资管对投研能力的建设也在持续加强。在投研方面,保险资金的特有属性决定了其更加注重大类资产配置和长期价值投资。业内人士称,随着保险资金加大权益投资力度,保险资管机构在权益投资领域的市场化机制建设方面,仍然与公募基金和券商资管存在一定差距。

金融科技赋能行业链条

当前,我国金融行业正处于加速演进的数字化转型浪潮中,金融科技也成为了资管行业发展的“助推器”。有观点认为,未来资管的全链条均可以广泛应用金融科技。近几年来,智能投顾、智能投研已经切实落地,未来在获客、营销、资产配置、风险防控等环节,都可以更广泛应用金融科技。

总体而言,各资管机构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步伐略有差异。券商作为在资本市场上敏捷度最高的参与者之一,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已经形成了一定功能优势;理财公司起步虽晚,但对金融科技的投入与重视程度高,部分机构起步之初即考虑了金融科技整体运用与顶层设计;信托行业数字化转型也逐步加快,据中国信托业协会调研数据,54家信托公司中有42家信托公司有数字化转型意愿,其中25家信托公司已经将数字化转型确定为公司战略或重点规划,并且有明确的数字化转型目标及路线安排。

事实上,资管行业可以逐步探索将金融科技应用于资管产业的上、中、下游。上游方面,可通过推动开发大数据分析和建模,挖掘有效、高频、更为精确的新型数据,打造基于大数据的投资研究能力;中游方面,科技赋能运营转型是资管机构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将科技运用于风险检测、压力测试等方面有助于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下游方面,运用金融科技有利于开拓数字化的获客新渠道,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渠道管理。

此外,资管机构与金融科技的融合也将带来积极效应,提升资管行业的普惠性。一方面降低投资门槛,使得资管产品触达更多客户,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产品与需求匹配更精准。

生态化发展成为趋势

当前资管行业生态化发展成为重要趋势,资管行业的参与者心态更趋开放。

“资管新规”实施后,资管机构的前、中、后台分工细化,未来将衍生更多业务机遇。因此,各类资管机构的合作正在加强,市场普遍认为,资管机构应当释放机构间协同效应,促进优势互补,渠道共享,产品合作。

以保险资管为例。保险资管业内人士认为,保险资管公司可以向优秀头部公募基金公司学习投研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等。同时,保险资管的大类资产配置和多品种投资能力可以对外输出。二者在资产支持证券(AB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基金中的基金(FOF)等领域有很多合作机遇。

再如,资管新规发布后,银行理财子公司净值化转型压力大,亟须低波动、绝对收益特征的产品。保险资管的投资管理能力和风控优势能够满足银行理财的配置需求,可以为其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产品和投顾服务,而银行拥有客户资源和渠道优势,可以和保险资管公司合作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