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 林徽因建筑艺术二十讲](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885/46525885/b_46525885.jpg)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17676/257645476010605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018.jpg?sign=1738975548-Tu2BLvOnn9MTENptvKZEyoFmNKdSMOfG-0-268b1cb393b1d42909b011ca1302c739)
1922年,北京景山后街雪池胡同林家,21岁的梁思成和18岁的林徽因
梁思成和林徽因相识于1918年,时梁思成17岁,林徽因14岁,由于两人的父亲是多年的好友,两家大人有意撮合两个孩子。1921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双方家长的同意下,正式开始交往。1924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双双赴美求学。他们选定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该校建筑系是美国建筑学界古典主义学术的大本营。20世纪30年代以后,中国建筑学界有“北有梁思成、杨廷宝,南有陈植与赵深”的说法,这“四大天王”,全部出自宾夕法尼亚大学。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17676/257645476010605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043.jpg?sign=1738975548-B8zTDUWx9BZy3qv01biffU9t5BNDle0d-0-491812ec192a36a8de93767f7644d698)
1928年,梁思成林徽因二人在蜜月期间的合影
1928年,林徽因接受梁思成的求婚,婚礼后的蜜月旅行按梁启超精心安排的路线,英国、瑞典、挪威、德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土耳其,足以把欧洲的建筑精华看个遍。这对新婚夫妻把蜜月旅行当成了实习,他们变身相约一起考察的同学,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验证所学。旅行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录,只有大量的照片、素描、水彩,成为他们日后建筑史教学与研究的素材库。她影响他,他又促成她,他们一起,成为那个年代的探路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17676/257645476010605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065.jpg?sign=1738975548-TqA7zghJg6XgQfvRBFLgSCYnhCklgxqy-0-da70dd706d1c0361c3b5600ed31427b5)
1936年6月,林徽因在测绘山东兖州兴隆寺塔
1931年秋,梁思成、林徽因应邀加入中国营造学社。这是一个研究中国传统营造学的民间学术团体,只存在于1930年到1946年间,却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梁思成任法式部主任,林徽因任校理。法式部,顾名思义,最大的任务是研究《营造法式》。古代的营造,完全是一套独立的话语体系,该书对留洋归来的建筑师们来说,无疑是部“天书”。想要弄清中国古建筑的流变,想要破解“天书”密码,还需更广泛的田野调查,用实物来对照“翻译”。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17676/257645476010605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098.jpg?sign=1738975548-XkBzaf6KSpTQyNTihvst1K8uMbRhepdL-0-b46ca8bd55f9a4f1f73fb7bffae92d6b)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17676/257645476010605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104.jpg?sign=1738975548-nSmi72SzisCmGTqBFnwxCziJXWH6YzNk-0-7c4bb849d961e4f48f0372293d53b1dc)
1937年7月,林徽因写给女儿梁再冰的信并附上在山西考察古建筑的手绘路线图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资料)
在乱世的喧嚣中,梁思成、林徽因等营造学社同仁,坐火车、汽车、独轮车,骑毛驴,风尘颠簸,寂寞走访山林、庙堂、乡村,寻找那些被战火摧残、被时代遗忘的古代建筑,体会中华民族蕴含在建筑中的美和对幸福生活的寄托。林徽因把这样的考察称为“辗转于天堂和地狱之间”,然而一旦发现精美奇特的构造,看到“艺术和人文景物的美的色彩”,又疲劳顿消,有置身天堂般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