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关键问题解决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你怎么会懂我?理解孩子青春期的思维特点

创造性与批判性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思维活跃。一方面,他们想证明和展示自己的能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摆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的学习形式,他们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和热情。孩子的创造性在生活中表现为不愿意守规矩,不愿听从父母的建议,总想自己尝试做一些事情。另一方面,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大大增强,不愿意轻易接受别人的意见,有时甚至反应过激,比如抓住父母话语间的漏洞进行反驳。如果父母教育孩子,“只有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将来才会过上更体面的生活”,孩子可能反驳,“有的人没上大学也生活得很好”。

孩子总想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他们在面对父母时喜欢表达不同的想法。有时,他们即使心里接受了父母的观点,表面上也装作反对或者满不在乎。

片面性与表面性

青春期孩子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可能让父母感到他们很有自己的想法,毕竟讲起道理时他们是那样的滔滔不绝。可是如果父母真把孩子当作思想成熟的成年人,又会发现他们不成熟的一面——偏激、极端、思维片面。除此之外,这一阶段孩子的思维还具有表面性,他们看待问题不够深入。

思维的片面性与表面性导致青春期的孩子容易钻牛角尖,固执己见,对于一些在别人看来明显不合理、不正确的看法或做法,他们仍然会坚持。因此,当孩子表现出固执的一面时,父母要意识到这种片面性和表面性是青春期思维所固有的特点,不要将其视为孩子在故意作对。

自我中心性

青春期的孩子常在心理上制造出假想的观众,他们觉得自己每天都像舞台剧的主角一样被人关注着。他们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来迎合这些假想的观众。可能衣服上有个小污点就会令他们感到不安,觉得会破坏自己的美好形象。

青春期孩子还存在“虚构自己”的心理,认为自己“与众不同”。他们常常夸大自己的情绪感受,认为自己的感受独一无二,“你怎么会懂我的感受”这句话,相信各位父母并不陌生。

不论是构造“假想的观众”还是“独特的自己”,都体现了青春期孩子高度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但父母千万不要认为孩子的以自我为中心是自私、不顾他人感受的表现。

采纳他人看法的能力是通过一系列的步骤才得到的。当十几岁的孩子能够猜出别人的想法是什么的时候,他们刚刚站在获得这种能力的门槛上。在这种情况下,当别人因为处境差异产生了与自己不一样的想法和感受时,他们将很难理解。

引自《青少年的家庭治疗:打破对抗与控制的循环怪圈》,有修改。

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是一种思维能力,青春期孩子在这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对于孩子这种因以自我为中心而产生的夸张行为,父母不要过于严苛,要意识到这是孩子青春期的成长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