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基于“三链”协同的主体功能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主体功能区的三大空间包括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供给类型和价值实现程度、路径等各不相同。我们要立足自然禀赋、功能定位、区域分工、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差异,以“化解区域矛盾—平衡区域利益—促进区域合作”为主线,明确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点领域和环节,重新盘活、补充完善、整合布局价值链,引导构建产业链、金融链、数据链,依托生态环境资源要素形成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生态产品供给链条和空间布局,创新区域协同治理机制、跨区域合作互助机制、共建共享机制,构建三大空间“功能区生产供给—动力源消费—区域功能间调控”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范式。
(一)明确主体功能区三大空间供需和价值链特征
在供需方面,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是生态产品的主要供给端,是提供生态服务、农产品及初级产品、农业产业服务等的重要载体。不同区域有着供给数量、产品质量、供给结构等的差异。城市化地区是生态产品的主要需求端,并整合人力、资本、信息、技术等要素为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发展提供保障。在价值链关系方面,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是价值链的中上游,主要涵盖生态产品的生产开发和初级加工环节,实现生态产品的初始价值。城市化地区是价值链的中下游,其通过深加工、采购、流通、营销、消费等环节创造出高附加值。我们要依据三大空间生态产品供需和价值链特征,以合理划分空间功能、发挥空间特定效用和提升空间功能质量为抓手,推动高质量供给和高层级需求有效匹配,优化整合价值链,整体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跃升。
(二)促进主体功能区三大空间优势互补和利益平衡
主体功能区要强化要素融合,提升城市化地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层次;重构大尺度下的生态郊区、中尺度下的城市公园、小尺度下的居民活动空间,促进城市化地区空间赋能与融合增值;鼓励农产品主产区以产品开发、空间优化为引导,建立耕地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价值实现融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化地区周边,推动农业用地多功能开发利用,鼓励“城市更新”“减量化”“闲置用地优化盘活等”等政策创新;结合区域优势和实际需求,探索产业生态融合型、城郊低效建设用地整治型、现代农业引领型、乡村旅游带动型、特色村庄改造修复型、农田整治保护型等生态价值实现路径;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基础,综合考虑不同地区生态产品价值量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建立生态补偿指数,确定生态受偿与补偿支付的优先次序,增强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深入挖掘特色生态资源价值,推动单一生态产品类型向特色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生态综合体等延伸;围绕高质量生态产业发展,加快推动城市化地区与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建立区域合作机制。
(三)推动三大空间多产品全环节价值实现“三链”优化
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环节,以生态功能区为主要空间载体,以公共产品类、公共资源类生态产品为主要类型,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基地储备、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资金、技术、信息投入扩大和提高生态产品供给,保障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可持续性。在生态产品初级生产环节,以农产品主产区为主要空间载体,以私人产品类生态产品、公共资源类生态产品、俱乐部产品类生态产品为主要类型,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林牧渔、休闲文旅康养、农村资源资产权益交易等各类“农业+”“生态+”业态,促进初级生态产品开发利用。在生态产品高级加工环节,以城市化地区为主要空间载体,以私人产品类生态产品、俱乐部产品类生态产品、公共资源类生态产品为主要类型,推动深加工产品产出、生态综合体开发、生态金融服务、生态资产管理咨询服务、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平台搭建等,促进生态产品价值高阶晋升。在生态产品交易服务环节,构筑匹配三大空间各类产品特征的交易服务体系,实现区域合作共享、功能优势互补的价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