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 国家经济安全的监测方法
经济监测建立在量化数据的基础上,为了对国家经济安全状况进行完整的、综合性的评价,则需要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包含一套系统的量化指标体系(各个指标的权重和警限值)、量化评分方法和分数评价体系。具体来说,国家经济安全的监测工作可以参照“构建经济安全指标体系—确定指标安全得分—合成总体安全得分—判断安全类型”四个步骤进行,具体如下:
步骤一:构建经济安全指标体系。本系列报告自2014年以来,一直沿用顾海兵、孙挺2012年开发的“‘十二五’时期国家经济安全指标体系”。为了反映国家经济安全的新背景、新形势,本系列报告团队于2016年下半年启动指标体系修正研究工作,张敏等运用专家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完成了指标修正工作。新的指标体系和各指标的警限值详见表1-1,在2017年报告中即采用了局部修正的指标体系,本年度报告沿用这一指标体系。考虑到2016年的修正是局部的,而指标体系建立已经有5年之久,今后应该进行整体性修正,比如如何考虑类似芯片等技术控制对经济安全的影响等,也许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表1-1 中国经济安全研究指标体系(2016年修订)

步骤二:确定指标的安全得分。利用插值法将指标转化为经济安全得分。根据指标的警限类型不同,利用插值法计算经济安全得分的方法略有差异。
对于有双侧警限的指标,如外债负债率、短期外债占外债的比重等,设该类指标的观察值为x,安全得分为y;其临近左侧警限(下警限)为x1,对应的安全得分为y1;临近右侧警限(上警限)为x2,对应安全得分为y2,则该指标最终的安全评分的公式为:

解上式可得:

对于只有单侧警限值的指标,如出口集中度、石油对外依存度等,设该类指标的观察值为x,安全得分为y;某一侧的警限值为x1,对应的安全得分为y1,则该指标最终安全评分的计算公式为:

解上式可得。
步骤三:计算经济安全得分。将各指标的经济安全得分按照表1-1中赋予的权重加权平均,汇总得到经济安全条件得分和经济安全能力得分,并将经济安全条件得分和经济安全能力得分综合起来,得到最终总的经济安全得分,具体公式如下:

步骤四:判断经济安全类型。计算出经济安全得分后,便可以依据表1-2中对经济安全类型的划分,对本年度的经济安全状况进行监测,有助于对各指标乃至总体安全情况形成更直观的感受。
表1-2 经济安全类型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