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程心理治疗技术与案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推荐序

短程心理治疗是指通过聚焦目标,强化患者动机,心理治疗师主动、针对性干预等一系列技术,使患者在较短时间内产生治疗性改变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通称。过去的几十年中,短程心理治疗技术层出不穷,理论上涉及当下所有的主流心理治疗学派,实践中可归纳为关系模式、学习模式和情境模式,治疗时程则从单次心理治疗到最常见的20次左右。

追溯历史,短程心理治疗不是新鲜事物。作为心理治疗的发端——精神分析治疗的创立者弗洛伊德,他最初的治疗个案都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短程心理治疗,如Katharina的1次治疗,Emmy Von的7周治疗。即使是精神分析历史上很著名的案例——少女朵拉,其治疗也只进行了11周。之后对于潜意识的深层心理探索,以及对于整体人格工作的雄心,使得精神分析的治疗越来越长。直至20世纪50年代,当“矫正性情感体验”作为疗效因子被提出时,短程和简洁才成为精神分析临床可选方法之一。对短程心理治疗的出现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行为主义治疗,通过教会患者应对技能和结构化家庭作业,使治疗次数减少。认知治疗先驱者Albert Ellis和Aaron Beck则将学习模式引用到认知矫正领域,因此认知治疗天然携带短程心理治疗“基因”。此外,Jay Haley、Milton Erickson等发展的策略式治疗让单次和数次治疗成为短程心理治疗新模式。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公共卫生领域对医疗保健成本管理的日益强调,短程心理治疗成为经济、可行的心理治疗实践方式。据统计,目前在美国,患者临床接受的实际心理治疗的总次数已经下降到通常认定的短程心理治疗范围。我国的现状和趋势也大抵相同。除此之外,学界对心理治疗的循证要求,促进心理治疗疗效和作用因子临床研究的开展。在这些研究中所编制的指导性、结构化的治疗手册,成为日后诸多短程心理治疗临床实践的方法和指南,如本书中的限时动力性心理治疗(time limited dynamic psychotherapy,TLDP)。2004年夏季,本人曾邀请美国心理协会心理治疗研究委员会委员、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精神科临床教授Hanna Levenson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培训TLDP。

在心理治疗被广泛接纳、成为当代心理健康服务主要方式之一的今天,心理治疗师不仅要手持装备良好的心理治疗工具箱,更需要具备临床决策和整合能力,即时常面对的问题是,“对于何种患者、在何种情况下,应给与何种心理治疗,以使患者在其所处生活环境中获益最大”。无疑,短程心理治疗是一种重要和必备的治疗工具。

短程心理治疗时常给人“简单”“权宜之计”,甚至“快餐”的联想,这是极大的误解。每种短程心理治疗不仅具有自身的理论假设、治疗目标、干预技术系统,同时,但凡有过短程心理治疗实践经验的治疗师一定会认为短心理治疗对治疗师自身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如何聚焦治疗目标、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取得疗效、如何选择合适的患者等等,任何一项都需要临床工作胜任力的长期积累。另外,短程心理治疗的高度结构化也容易让人产生治疗过程千人一面、机械化的偏见,但是短程心理治疗的操作本身就极为强调为个体量身定做的任务,兼顾原则性和灵活性。

《短程心理治疗技术与案例》是美国精神病学会推出的面向临床的“心理治疗核心能力系列丛书”之一。书中介绍了当今最为主流且具有循证证据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2010年本人首次对此书进行了翻译和学习,获益良多。鉴于短程心理治疗日益突显的重要性,2017年此书第三版出版。新一版书籍添加了最新的临床和研究发现,作为实用心理治疗技术的教科书,编写严谨,且延续其一贯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柏涌海教授及其团队及时引进新一版书籍并进行翻译,必将对国内短程心理治疗的临床教学和实践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柏教授及其团队在心理治疗领域的长期耕耘和专业素养为新书的翻译质量提供了保障。愿广大的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师及其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能通过此书,提升短程心理治疗技能,并最终给患者带来福祉。

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202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