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序
我们很高兴能够参与《短程心理治疗技术与案例》第三版的中文翻译工作。目前是心理治疗领域发展的大好时机,我们希望本书将有助于中国专业人员的培训,并促进中美两国心理治疗师与心理治疗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
已经知道的是,我们对心理治疗的理解反映了我们的文化背景,心理治疗需要对技术和理论进行修改才能在各种文化中变得有用和相关(Tseng,1999)。事实上,心理治疗中简洁的概念很可能在不同文化的关系模式中找到独特的表达方式。正如Tanaka-Matsumi(2022)在回顾过去半个世纪的跨文化心理学中观察到的那样:我们对人的理解越来越具有情境性。这反映了文化在我们对问题和解决方案下定义时的作用。因此,我们期待本书中各种形式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在满足中国心理治疗师和患者的需求中找到独特的表达。我们也希望对精神病学中生物和文化因素关联的理解将继续为我们的治疗提供信息(Xu et al.,2022),创造短程心理治疗和精神药理学的独特整合。
目前,人们对致幻剂在精神障碍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感兴趣(Tullis,2021;Tupper et al.,2015;Yaden et al.,2021)。这激发了人们对精神状态变化,以及心理治疗中意识状态变化的独特作用的兴趣(Yaden and Newberg,2022)。我们认为,使用致幻剂进行治疗和基于文化背景的短程心理治疗的整合,是一个有广泛前景的研究和实践前沿。Yaden和Newberg (2022)在综述中指出,一个人精神状态的改变可以导致持久的个人变化,而不仅仅是症状减轻。在新的精神药理学的帮助下,我们是否在未来有可能看到短程心理治疗模式既能引起精神状态变化,又能引起心理变化?
在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快速转型导致了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爆炸性需求。考虑到庞大的14亿人口基数和国家医保对心理治疗有限的覆盖范围,短程心理治疗是一个越来越有吸引力的选择。在中国,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EAP)和类似的企业支持服务中,短程心理治疗已经得到成功应用。我们预计未来医院、学校和军队也会更广泛地采用短程心理治疗。近年来,一些中国学者开始关注短程心理治疗,包括对本书第一版的翻译;还有一些综合性医院也积极应用短程心理治疗,如上海长征医院开展了高质量的国家级短程心理治疗继续教育项目。所有这些进展都表明,本书的第三版将会找到一群积极和热切期盼的读者。
可以肯定的是,短程心理治疗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迄今为止,短程心理治疗的研究和实践还是分隔的,并且缺乏一本实用的、有循证依据的治疗手册,这反过来又阻碍了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发展。我们相信,本书的介绍将有助于短程心理治疗在中国的发展,我们也期待着必将随之而来的更多的研究见解和实践创新。
曼托什·德万
布雷特·斯腾伯格
罗杰·格林伯格